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刍议高铁对南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
范文

     杨晶

    【摘要】多年来南通地处铁路网的末端,现有铁路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高速铁路的到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基于南通市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分析高速铁路的经济效应入手,剖析高铁对南通经济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铁时代;南通经济;对策

    一、南通经济发展现状

    南通位于长江三角洲北部,滨江临海,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形交汇结点,“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区位優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跨江大桥的相继开通,南通由曾经的陆路交通“尾间”转型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发展态势强劲,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2015年突破6000亿元,2018年突破8000亿元,达到8427亿元。

    相较于发达的公路交通,南通的铁路交通优势并不明显,现有的宁启铁路与新长铁路均为普速铁路,客货兼顾,难以实现与周边城市尤其是苏南地区的快速联系。沪通高铁与盐通高铁的相继动工使南通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

    高铁经济以枢纽城市为点,铁路沿线为轴,在附近一定范围内形成带,汇聚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经济要素,推动高铁沿线经济一体化进程。

    高铁的速度优势形成“时空压缩效应”,使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各个高铁枢纽城市形成经济网络中的“点”,高铁沿线为“轴”,点轴联接并向纵深发展,吸引各种经济要素聚集,使高铁沿线经济迅猛发展形成“增长极”,带动辐射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从而形成高铁经济带。在这一过程中,高铁加快了物流、资源要素、产业经济的一体化进程,1-2h的高铁生活圈形成同城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三、高铁对南通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区位优势

    高铁极大改善了南通与上海及苏南苏北沿线各城市的通达性,缩短了南通与江南的距离感,使南通完全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和长三角三小时经济圈,奠定了南通作为上海“北大门”、江苏江北龙头的交通基础。良好的区位优势与高铁效应的叠加,不仅能迅速扩大城市经济发展所需要素的流动范围,还极大地提升了这些要素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可得性与流动性。时空压缩效应产生的区位优势必然带来新的集聚扩散效应,为南通的经济发展提供长足的动力源泉。

    (二)优化产业结构

    日本新干线对于其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高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第三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高铁对于强调快速运输、资讯传递与流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最为明显。高铁不仅提高了这些产业中资讯、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同时高铁客运专线释放了普铁的大量运能,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从而使这些产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销售区域得以扩大,提高了厂商的竞争力。高铁对于产业的积极作用将首先表现在物流运输、科技教育、商贸金融这些新兴产业上,同时对于休闲旅游行业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铁带来的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要素资源集聚,将进一步推动南通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推进创新发展

    城际高铁交通以客运为主,主要体现为商务出行流与休闲旅游流,出行人群大多是对出行时间敏感的高学历、高职位商务人士。高铁承载着人口、资源和技术频繁往来于沿线各个城市,实现了人口、知识和技术的高速流动,为南通带来了贸易、金融、科技、信息、旅游、教育、人才等创新资源的交流互通与共享,为城市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四、高铁对南通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是指由于某地区的自身优势使得周边的资源不断流入,从而削弱周边地区发展基础的现象。高铁沿线的发达城市由于资源配置环境优越,会吸引周边地区的各类资源沿着高铁向该城市流动,造成周边城市的资源流失匮乏,加大城市发展的差距。南通作为江北门户,面对上海、苏州这样的高度发达城市,极有可能造成生产要素的持续流出,以致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二)廊道效应

    廊道效应是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仅是经过,并未对经过地区产生任何促进效应,而是流向了其他条件更为优越的中心城市。如果南通没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公共环境、产业生态,高铁可能造成江北生产要素资源借道南通流向江南发达城市,对南通自身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高铁效应造成的产业聚集效应有可能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发展态势。南通地区各县级市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高铁效应作用下,有可能会出现区域内资源的过度集中,从而拉大县域经济差距,城乡差距。

    五、高铁时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对策

    时代的浪潮只会前进不会后退,高铁是时代演进给予南通新的机遇与挑战,唯有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才能让高铁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一)采用错位发展战略,与中心城市形成优势互补

    日本新干线使名古屋与东京的车程缩短为一个小时,为了克服虹吸效应,名古屋采用错位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名古屋的成功先例说明在高铁的聚集效应之下,中小城市应坚持差异化和错位发展的产业政策,形成优势互补,而非互相替代。

    南通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有条件成为长三角北翼海陆空“三港合一”的综合交通枢纽。上海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南通,随着高铁过江通道的建成,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在时空上成为可能。在上海控制建设用地、人口总量的当下,南通依托空间、资源的优势,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建设,承担上海城市疏解的非核心功能,符合上海发展趋势的需要。南通应积极引导上海产业溢出向南通转移,重点吸引高端创新产业如生物科技、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引导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经济高效高质发展。

    (二)加强与高铁北线城市合作,打造江北门户

    高铁将使南通与苏中、苏北的沟通更为便利,“承南启北”的南通在接受上海、苏南地区辐射的同时,还应注重加强与高铁北线各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城市合作体系,达成互利共赢。

    广袤的苏北大地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备低廉的商务成本和运输成本、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南通是上海向江北地区乃至北方沿海辐射的重要通道,借江南之势,聚江北之力,共谋发展,共图振兴。

    (三)优化城市布局,化“流量”为“留量”

    法国里尔是高铁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范例,里尔政府抓住高铁停靠的机遇,将其作为推动沿线周边区域市区重大改造项目的催化剂,高标准建设高铁站周边地区,打造新的城市中心,涵盖商业、休闲、办公等功能,大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南通高铁站选址距离市中心较远,地处郊区,比较偏僻,应吸取杭州东站设计不合理导致换乘不便的教训,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建成南通版的“虹桥枢纽”,实现高铁、地铁、公交、出租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同时优化高铁站通往各县区的高速通道,改善城乡公路交通,使沿着高铁呼啸而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变成真真切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留量”。

    (四)推进“互联网+”产业融合,突破地域限制

    “互联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打破了地域限制,开创了新的经济形态。借助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通过“互联网+”优化产业资源配置,能有效抵御高铁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利用互联网逆转高铁开通造成的非中心城市优势资源和生产要求流失的负面影响,形成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形成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加大人才吸引力度,注重人才培养

    高铁的开通加速了人才流动,非中心城市为保证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吸引人才,避免人才流失。首先,要加大城市宣传力度,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自身的城市影响力与吸引力。其次,要设计有针对性的人力引进优惠政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外来人才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同时,非中心城市还应注重人才培养,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吸引外来学子留住当地人才,为城市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