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加强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 |
范文 | 杨阳 摘要: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网公司的盈利水平及发展能力。可以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不准确责任处理机制;明确建卡标准;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成本性支出等方面提升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关键词:电网;固定资产;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0-0238-01 账实相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自2010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建立设备与资产对应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实际数据情况而言,信息系统中资产设备对应准确率不高,存在资产与设备无法一一对应或者分类对应错误的情况,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一直未能真正实现。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产生的原因 (一)固定资产清查领导力度不够,清查质量不高 当前电网公司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采用以财务部门牵头主导,各业务部门参与配合,以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为基础对应实物的模式,且未建立对应不准确责任处理机制,这种模式有如下不足:一是由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是平级部门,对业务部门工作约束力较弱,加上并未对清查不准确后续责任进行明确,无法保证清查进度与质量;二是以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为基础进行清查,导致存在实物形态而无卡片对应的设备未在对应结果中显现。 (二)资产设备联动未实现,部分资产管理部门未明确 国家电网公司已初步建立了设备与固定资产分类对应标准,但并未明确资产与设备建卡粒度,资产设备联动标准尚未完全建立。此外,保护、自动化等设备管理职责界面不清晰,导致以实物为基准开展资产清查存在困难。 (三)项目资本性支出与成本性支出未能正确划分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新增的最主要途径是工程项目完工转入,而工程项目最终能否形成固定资产取决于工程项目的预算属性,即某项工程被包含在资本性预算还是成本性预算中。因此,准确的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资本化与费用化划分是高质量资产管理的基础。 由于目前现有资本化与费用化划分标准较为宽泛,且主要由工程业务管理部门在项目申报环节进行划分,实际操作中存在分类混淆的问题,最终导致资产数据失真,存在从成本渠道形成资产,将资产费用化或者从资本渠道变通成本,将费用资产化的情况,导致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存在错误。 (四)新增资产卡片建立不正确,报废业务未能及时处理 对于新建项目,由于竣工决算编制不及时,工程成本日常核算未能按照形成固定资产口径归集,为满足相关考核要求,存在创建“大卡片”转资的情况。 对于技改项目,由于下达投资计划时未与更新改造的资产进行对应,一方面导致拆旧设备未进行报废处理,另一方面导致重复创建资产卡片。 二、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提升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不准确责任处理机制 1.组织协调。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应成立清查工作组作为牵头组织机构,清查工作组由公司领导担任组长,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作为成员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工作中具体事宜。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组要建立月例会制度,跟进资产清查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留存会议纪要。 2.工作步骤。第一,根据资产目录,界定实物管理部门,由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归口管理资产的实物清理工作,并在盘点完毕经实物使用部门确认后完善设备台账。第二,财务部门会同实物管理部门,根据导出的设备台账与资产卡片开展核对工作,明确差异处理方案。第三,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规范完善系统内资产卡片、设备台账信息。 3.保障措施。建立清查结果不准确责任处理机制,在资产清查结束后,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资产盘点人及领导,实物使用部门资产保管人及领导需要对资产清查结果负责,如后续更改资产设备对应关系,需要报经上级领导机关同意后方可执行,对于频繁调整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上级机关在信息系统内计算各单位资产设备对应正确率指标,并将此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二)明确资产设备建卡标准,实现全口径资产设备联动 在建立资产设备分类对应标准的基础上,明确资产设备的建卡粒度,保证主设备与固定资产卡片一一对应。 规范设备资产联动字段,联动信息变动由实物管理部门发起,经资产管理专责确认后同时更新设备台账与资产卡片,确保以相关信息检索设备台账和资产卡片能得到一致结论。 完成使用保管人与人资模块联动,对于人员调动业务,需更新资产卡片和设备台账对应信息后方可完成人资模块操作,使用保管人信息及时更新,便于明确资产保管责任。 在信息系统中通过系统增强限制资产的新增、调拨、处置等业务必须以设备业务为源头发起,为全口径资产设备联动提供系统保障。 (三)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成本性支出,强化数据质量 为保证资产数据准确,必须细化资本化与费用化分类标准及具体操作办法,从源头上强化资产数据质量,从而为强化资源优化配置、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企业未来投资能力和经营活动预测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具体提升建议如下:第一,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对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的界定原则,从项目建设性质和实施内容方面抓取有效信息,合理判断项目支出属性。第二,财务部门充分参与项目的申报环节,从源头保证项目划分正确性,为后期核算和管理打下基础。尤其对于申报的大修项目,大修金额占资产原值50%以上的,予以重点审查。第三,财务部门在工程成本支出报销时严格审查,确保与工程实施相关的合理支出方可计入工程成本。第四,加强对各基层单位工程支出属性审查,对项目划分不准确的,要求财务门手工调账,并纳入各单位考核,并按划分不准确的金额扣减所在单位第二年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总额。 三、加强日常核算,提高固定资产新增环节建卡准确度 在项目成本发生前,规范设置项目成本账户体系,为竣工转资创建固定资产卡片奠定基础。项目成本除了可以按照费用属性(建筑、安装、设备、其他费用)归集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对于不需分摊的项目成本,应按照项目最终会形成的固定资产卡片进行归集。二是对于需要分摊的项目成本,可先按项目成本属性进行归集。 对于技改项目,应在下达投资计划时与需更新改造资产卡片进行关联,对于部分更新改造的资产,在原卡片上完成价值变动。 参考文献: [1] 牟雪娜.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0(S2). [2] 许艳君.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3). [责任编辑:庞 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