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与路径建议 |
范文 | 洪雅 张倩生 摘要: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该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建立全球经济事务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标志。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經济体,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人民币在国际地位不高,目前在国际市场主要是发挥结算功能,人民币在国际上发挥其储备功能范围极小,与我国的经济地位不成正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成为我国走向大国经济、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和竞争力的必要举措。通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逐步放开资本与金融账户;提升企业的定价能力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离岸人民币市场;结算与储备功能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4-0097-05 一、引言 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1]目前国内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至少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第二步是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第三步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蓄货币。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随之不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深远的意义是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2] 目前有关的研究有,一是关于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李稻葵等(2008)在计量研究基础上提出影响一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内在因素包括一国的经济发展总量、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水平、汇率升(贬)值及波动幅度等;孙少岩等(2014)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影响因素提出对外直接投资、资本输出以及扩大合作领域能够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冯永琦等(2018)使用缺口估计法计算出境外对本币的需求规模,并提出境外对离岸人民币 M1和 M2需求更主要取决于对外经贸往来中实体层面因素带动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二是关于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孟刚(2017)总结了英镑、美元、日元及欧元国际化历程,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夯实国内经济基础,稳中求进;孙少岩等(2015)认为应在权衡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基础上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福利损失,通过提高人民币的结算支付功能增强人民币计价及储备功能,积极培育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市场环境;李婧(2011)则从制度层面上,提出中国需要进一步在不显著改变原有框架下开放金融市场,提高银行业的服务能力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完善外汇市场,改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林乐芬等(2015)采用GMM模型实证研究,提出“对外投资与贸易—经济互动效应—资本项目有序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自2016年人民币纳入SDR后,关于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研究尚少,且以上的研究缺乏关于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及香港金融中心对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人民币在部分国家作为储备货币、离岸人民币市场特别是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对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建议。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分析 (一)离岸人民币需求的快速增长 自2008年以来,离岸人民币市场得到快速发展,离岸人民币规模也在快速提升。只有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人民币币值保持坚挺,离岸人民币需求才能保持其不断增长趋势。在不同时期下,支撑离岸人民币境外需求的因素有所不同,人民币升值、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对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先后成为支撑离岸人民币境外需求的主要因素。[3]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境外对离岸人民币的需求增加。2010 年 7 月至 2014 年初,人民币呈现显著升值的趋势。2015 年8月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大幅贬值,这使得境外对离岸人民币需求也出现大幅下滑。虽然离岸人民币境外需求与人民币升贬值的走势并不完全一致,但总的趋势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离岸人民币需求将会增加。 二是对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增加使得对离岸人民币需求增加。2015年7月以后,对外人民币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了离岸人民币的境外需求。2015年7月,对外人民币直接投资首次突破 5 000 亿元的规模,并开始了迅猛上升的态势,到2016 年11月已经突破了2万亿,到2017年底达到了25 576亿元。 三是跨境贸易结算对离岸人民币的需求增加,自 2009 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以来,跨境贸易结算中人民币占比迅速上升,2018年1月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全球份额为 1.66%,继续保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的地位。 (二)发展以香港为中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动下,离岸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并在香港初步形成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快速增长、融资业务不断突破,离岸人民币(CNH)市场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离岸人民币定价机制,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逐步丰富、人民币经营机构不断扩大,结算网络日趋完善。[4]根据SWIFT (SWIFT指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香港完成的离岸人民币清算占70%-78%。(该数据来自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官网公布的报告“RMB Tracker Monthly reporting and statistics on renminbi (RMB) progress towards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 该网站于2018年4月公布“人民币追踪”显示,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大人民币清算中心,占中国境外人民币业务的74.98%,如图1所示。香港是人民币支付的主要中介地:77.70%的人民币商业支付通过香港中转。(根据SWIFT公布的数据,伦敦市场占人民币货币对外汇交易量的38.63%,排名第一) 然而,与在岸的庞大人民币市场相比,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在多数情况下,在岸的人民币价格对香港市场上的离岸市场人民币价格具有明显的主导作用。虽然香港依然是最大人民币清算中心,占74.98%的业务份额,而伦敦则是大中华区外的最大清算中心,且一直保持该地位。若要发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不仅需要借力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需要人民币逐渐实现国际化,只有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才能保证以香港为中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发展和壮大。 ■ (三)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目标 2015年3月28日,我国政府于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得以付诸实践的国家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实现要求我国要加强与沿线各国之间的货币流通,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客观要求。“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内容是利用资金融通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及规模,[5]图2反映中国与非洲间的银行间账户关系数量,2008年至2017年间,中国与非洲间的银行间数量显著增长,从20个银行间账户增加至186个。欧亚大陆贸易活动必将活跃人民币流动,商品的流通必然伴随人民币的流出,从而增加人民币的境外储备,人民币的境外储备增加必然要求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以保持其币值的稳定性。 ■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结算地位提升 截至目前,中国与三十多个国家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在诸多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国际地位飞速攀升。 根据(SWIFT)的统计数据,2017年10月人民币的结算比例为1.46%,在结算货币中排名第七位,仅次于加拿大元(加拿大元占比为1.60%),2018年3月使用人民币的结算比例上升至1.62%,相比2017年10月,2018年3月全球人民币结算比例及排名上升一位,排至全球第六位。自2012年至2013年9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占比和排名徘徊在12-20名之间,自2013年12月后,人民币占结算量全球排名都在前十名内,如下表1所示,总而言之,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功能得到迅速扩展。2018年3月按照交易价值计算的全球个人和机构跨境结算中,使用的货币及结算比例分别为美元39.45% 、欧元34.55% 、英镑7.09% 、日元3.50% 、加拿大元1.70% 、人民币1.62%,如图3所示。 (二)人民币国际储备功能进一步完善 自2006 年菲律宾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以来,相继有白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柬埔寨等国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储备功能正在随着结算功能的强化而逐步加强。2014年10月14日,人民币首次在国外成为主权债券的计价货币,英国政府当年发行三年期的30亿元人民币主权债券,并将出售债券所得的人民币收入纳入英国政府外汇储备;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将人民币加入SDR;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SDR,所占权重为10.92%。IMF自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在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时公布人民币储备情况。如图4所示。从2016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二季度,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总量中,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量由902.9亿美元上升至1 933.8亿美元,世界占比从0.84%提升至1.68%,上升幅度100%。 ■ (三)人民币离岸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 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是人民币国家化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本实现过程。我国自2003年开始在香港试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并积极培育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在人民币结算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上做出许多国外人民币清算安排:2014年分别与英国、德国、法国、卢森堡、韩国、卡塔尔等国家做出人民币清算安排。这些国外人民币清算安排改善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基础环境,促进潜在人民币离岸中心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形成。[6]根据 SWIFT 统计,2018年第一季度“真正”人民币离岸中心(“真正”人民币离岸中心,“TRUE OFFSHORE”RMB CENTRES,即不包括中国大陆及香港特区的人民幣付款)按照国际人民币付款价值总量排前六名的国家和占比分别为英国5.94%、新加坡4.82%、韩国2.70%、美国2.48%、台湾2.39%、法国1.42%(见图1)。所有人民币离岸中心均有显著增长,这种地域范围上的多元离岸人民币中心的竞争发展还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结算的范围和规模。人民币国际结算推动我国在双边经贸活动中对人民币结算的引导,香港特区发挥其金融中心优势拓展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以及国外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竞争发展,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四)人民币外汇和离岸债券市场规模扩大 根据SWIFT数据,自2012年至2017年,人民币外汇交易数量由222万增长至1 460万,据其公布的2018年3月外汇交易量最大的国家(不包括CLS,CLS是领先的全球外汇结算服务提供商,约占银行间外汇交易50%的份额。),中国内地外汇交易金额总量占比10.12%,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三,香港占比6.35%,伦敦是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确认量领先的市场,约占38.63%的份额。上海清算所宣布将联手伦敦合作机构,启动中国首个跨境外汇清算平台,人民币境外交易和投资活动预期将增长,这有助于增加人民币境外交易和投资活动,并进一步提高伦敦占境外交易的份额。 2015年10月,中国央行在伦敦首次发行以人民币计价超50亿人民币一年期债券;2018年10月31日,中国央行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200亿人民币央行票据,此次发行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稳住人民币汇率,还能通过提供利率基准支持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我国自2017年启动债券通,债券通是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和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制度后,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境内债券的第四项计划。截至2018年底,来自22个司法管辖区的288家经批准国际投资者、24家境内交易商、55家香港本地托管机构和20家香港外乎结算银行已参加债券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港交所合资成立的债券通有限公司正与中国内地及香港政府部门和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合作,为债券通引入更多执行机制。 四、未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原因分析 (一)资本与金融账户未放开 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绊脚石。[7]资本外逃是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的最大威胁。当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资本外逃会使局势雪上加霜。即使基本面不存在任何问题,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传染效应,资本外逃同样可能发生。中国的金融体系的脆弱程度与危机国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资本管制使中国幸免于难。如果不存在资本管制的屏蔽,在现有制度安排下,中国的情况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泰国或其他危机国家更糟。由于实行了严格的资本管制和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中国没有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又一个牺牲品。[8]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中国必须健全和完善本国的金融体系;中国必须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使汇率的变动具有必要的灵活性;中国在目前情况下必须保持资本管制。[9]由此可见,中国对资本的管制将会放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离岸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低 虽然我国外汇交易金额不断扩大,离岸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但相比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远远不够,特别是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单一、金融创新不足;个人投资者金融知识储备较低,市场交易主体多为金融机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法律法规出台滞后等诸多原因仍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区域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比例较小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我国与多边国家之间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一是由于货币的惯性,当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国际货币的使用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要改变这种习惯是很难的, [10]且很多商品仍然以美元计价;二是由于人民币作为清算货币的基础条件尚未完善,例如,相关的法律制度、相關的清算银行等还未到位;三是虽然以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以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只占1.68%,相比于美元的57.05%,这个占比是非常的小的。目前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国家主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者是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或是中国与其贸易数额占该国家的贸易总额比重较大的国家,中国与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算仍然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 (四)我国经济实力相比美国仍显不足 美元仍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美国通过“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三位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共同提出,它指的是这样一个美元循环系统:美国大量印刷钞票,从以亚洲国家为首的地区购入大量消费品,致使中国、日本等国的美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同时美国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美国继续印刷美元填补赤字。另一方面,美国发行大量的债券,中国、日本等国大量购买此类美元资产,从而使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回美国。) 实现美元回流。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在世界各地使用,其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综合实力的强大,特别是其经济实力的强大。根据IMF官网数据,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6%,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市场预期不确定性走高,上证指数跌幅高达25%;2018年G20峰会之前,人民币汇率承受破7风险。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美国人均GDP为58 270美元,我国人均GDP仅为8 690美元,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6.7倍,虽然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从人均GDP来看,相比美国,中国仍然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水平与美国相当甚至超过美国的水平。中国经济实力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只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保证人民币在面对市场冲击等各种不确定性时,市场仍能维持其币值稳定的预期,其币值才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只有保持人民币币值的长期稳定,才能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五、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建议 (一)逐步放开资本与金融账户 香港事实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资金由大陆流出再回流到大陆的通道,但是在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这样的资金流动是受控的。[11]滞缓的香港离岸市场发展呼吁迅速放开中国的资本项目。资本管制的自由化将推动资本流入,资本流入对填补国内储蓄与投资缺口是十分必要的。我国仍是一个需要改革其金融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经济体,资本的自由流动将使汇率过分波动,因为它的经济周期并不能和发达国家同步,中国应该以稳健和有序的方式实施资本管制的自由化。 (二)提升企业的定价能力 我国对资本账户实行管制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外部冲击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提高我国企业的定价能力将有利于企业防御市场不确定风险。汇率不完全传递影响到企业定价行为。[12]应循序渐进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最终消除区域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贸易投资自由环境,锚定汇率波动范围与程度围与程度,稳定汇率波动预期;应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政策,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多项经济杠杆来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型的企业,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并引导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三)加速中资银行“走出去” 加速中资银行“走出去”,推动中国国内银行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致力发展地区及国际银行业务、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在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地,积极开拓境外人民币客户,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更好地为本土企业走出去服务,加快形成对主要经贸地区的全覆盖,构建起全方位、全能化的服务链条,使机构设置、金融资源布局与企业走出去格局匹配。 加快推进国际化程度相对落后的商业银行“走出去”步伐,积极在境外布点设立分支机构,推进我国银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业务合作,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降低贸易项下境外人民币的融资成本和汇兑成本,促进境外人民币融资便利,从而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增加离岸市场人民币的交投量、深度和广度,增强境外对人民币定价及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信心,实现人民币全面结算功能,加速推进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国际网络建设。 (四)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 资本管制的开放应该根据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盲目放开资本管制,势必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安全造成影响。离岸债券市场的建设就成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策略选择。债券市场的建设能辅助一国货币的投资职能向储蓄职能转换。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又能为资本账户未放开的中国提供缓冲地带,缓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利用当前国际金融动荡和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大的时间窗口,及时推进离岸市场发展,重点要强化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中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协调。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发行主体的增多,投资者门槛的降低,人民币资产类、债券类、衍生品类产品(主要包括利率类、汇率类、资产类、信用类)会越来越多。 香港是目前境外人民币存量最大,提供最完善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地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具备了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各种优势,而且香港一直是内地与世界的经济纽带,在防范和化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乃至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金融风险方面,可以发挥“过滤器”和“缓冲区”的作用。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促进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市场逐步形成可持续的自我循环机制,构建以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为主导、多市场并存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体系。 六、结语 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目标,一是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出口产品定价能力,逐步放开资本与金融账户;二是健全国际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与金融产品托管清算体系,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及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三是以香港为中心不断深化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加速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丰富离岸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四是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货币作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外在表现,经济实力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根基,實现人民币国际化,要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在可遇见的未来,随着中国作为经济强国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必然也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之日。 参考文献: [1] 林乐芬,王少楠.“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1). [2] 韦 韬.探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23). [3] 冯永琦,陈冠羽.离岸人民币境外需求的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8(11). [4] 巴曙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现状与挑战[J].发展研究,2012(7). [5] 严佳佳,辛文婷.“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J].经济学家,2017(12). [6] 孙少岩,石洪双.中俄跨境人民币结算研究——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和美欧制裁俄罗斯的双重背景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5(1). [7] 裴长洪,余颖丰.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J].金融评论,2011(2). [8] 余永定.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J].国际经济评论,2007(3). [9] 余永定.中国应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汲取的教训[J].金融研究,2000(12). [10] 肖鹞飞,肖婧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的视角[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9). [11] 殷剑峰.人民币国际化:“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还是“资本输出+跨国企业”?——以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为例[J].国际经济评论,2011(4). [12] 吴文昌,盛如旭,马淑琴.不完全汇率传递与出口企业定价能力研究—— 基于企业生产组织行为视角[J].企业战略,2014(7). [责任编辑:王 旸]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