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程思政融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
范文 | 邱小燕 摘 要:当代高校教育需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素养结合,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本文以统计学课程为对象,梳理出统计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即专业素养、科学精神及统计伦理操守,并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来探索课程思政融入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思政;专业素养;科学精神;统计伦理操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6.069 当代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功底、知识技术能力,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只有专业素养和思想素养都到位的全面发展人才才可以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引领价值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各高校已经在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工作,尤其在文科的专业课程中普及较广,但在定量分析类的课程中还存在较大缺口。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提供搜集、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的方法,并以此推断事物的本质,预测它未来发展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统计学用到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统计学的理论框架也进一步完善,与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紧密结合,成为数据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今数据科学迅速发展,统计学慢慢成为个人职业发展上的必备技能。但高校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大多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思政教育的融入。把课程思政融入统计学教学是课程的首要教学任务。 1 统计学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 1.1 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学生首先应具备的,学生应养成自觉获取、运用知识的习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应对本职工作。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能将课本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生除了自觉学习掌握课程知识,还应在日常实践中养成运用统计数据的习惯,并拓展学习更多统计技术和方法。在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作为工具,对各领域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发现更多的客观规律。发现和利用行业岗位上的数据可以事半功倍。因此,统计学可以加持个人的职业发展,这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实现。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养成积极认真对待工作的习惯,这必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科学发展迅速,相关理论方法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统计业务能力。此时良好的专业素养是立身之本,是走向成功的必要要素之一。 1.2 科学精神 统计学是一门科学,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要具备科学精神,坚持科学的经验原则,浸透实证精神。统计学中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的过程要基于事实,公正平实、精益求精、严谨求真。在统计实践中数据的准确度、分析方法的合理性、结果的可解释性都要严格掌控。统计分析需要有正确的数据,尤其在大数据时代,统计数据收集中的小差异或错误可能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统计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要求学生求真务实,要注意其数据来源。在做数据处理时,要实事求是,切不可随意或为了某些目的而篡改数据。选用数学方法时,要严谨地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做到有理有据。要结合现实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做解释,对于明显不合理的结果,要考虑统计方法的合理性。严谨求真的务实精神是做数据统计工作的基本道德素养。由此引申到学习、工作、生活中,不要弄虚作假,要实事求是。 在大数据时代,学生要具有全球化视野、跟踪学科发展动态、正确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素养。面对问题时,通过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形成科学结论,树立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另外,也要求学生对已有数据、选用方法、分析结果及解释结论等进行辩证地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1.3 统计伦理操守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统计伦理操守,提高学生的统计尽责与统计问责的伦理精神,增强学生统计责任意识。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归根结底是应该对社会公众负责。因此要求在做统计工作时应在职业作风、职业态度、职业观念等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给出了统计工作领域中具有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规范要求,基本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另外,还有《统计法》规范统计职业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据敬畏的态度,自觉地维护《统计法》、遵循《统计职业道德规范》。 大数据分析本身是一门统计技术,在为社会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潜在的伦理问题。大数据使用时可能存在失范和误导,部分大数据的分析结论看似客观科学,实则背后有隐含的利益输出等问题。因此,在課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人伦理自主性,树立正确的统计伦理操守。 2 课程思政融入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方法 2.1 课程思政融入统计学理论教学 结合课程思政内容,讲解统计学中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在每一章节的课程内容中,探索有关专业素养、科学精神、统计伦理操守等方面的点进行介绍。 专业素养方面,可以结合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及学习统计学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内容,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养成认真对待学习的习惯。 首先,统计存在于生产的方方面面,数据现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炼数据价值,并以此为依据做出科学决策,因此掌握扎实的统计理论与技术功底对未来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其次,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更巨大,数据的结构更丰富,相应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范围也在拓展。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打好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补充新知识,跟紧学科的发展。因此,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需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专业素养。 科学精神方面,可以从统计学课程中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论解释等内容挖掘相关点。收集数据时要严谨求真,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关键,没有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就不可能有准确的预测。讲授数据收集时,需结合案例讲授统计信息失真的各种危害,以及数据的来源及类型、数据收集方法、数据质量、数据时效性等方面的要求。另外,做数据分析时,要精益求精地选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统计方法较多样,但每种统计方法都有适用条件,使用时要检验是否适用,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例如,检验和方差分析通常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再如,用回归分析研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时,同样的数据,使用多元回归与使用逐步回归,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结合现实解释出来的现象也会完全不同。再有,解释分析结果时,要结合现实进行验证。 统计伦理操守方面,要结合案例介绍涉及《统计法》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提升道德素养、强化社会责任。例如,数据安全方面,《统计法》明确规定,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信息应予以保密。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尤其要注意保护数据隐私安全,可以以万豪酒店大量住客信息泄露为例进行说明。另外,《统计法》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物质资料或职务晋升。做统计工作时要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可以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案件为例进行说明。再有,《统计法》中也规定,作为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基本法和国家相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统计资料。通过了解《统计法》,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和能力提升,同时培养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 2.2 课程思政融入统计学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其中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融入,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选取感兴趣的事例,协作研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每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在学习平台上,与其他小组探讨,各自发表意见和看法。要求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客观专业地进行数据调查和数据分析,要尊重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背景理性地解读,深入思考其中价值。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统计学的作用,并将实践中的严谨、专业、实事求是等品质内化为个人素养。再有,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促进知识的内化的同时,体会统计分析中的专业素养、科学精神和伦理操守等元素。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林洪,李棕杰.大数据时代经济统计、计算科学与信息科学的整合发展[J].经济统计学,2014,(02):110117. [3]余晓美,孔令十.统计学课程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19,(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