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教育策略 |
范文 | 刘洋 摘 要: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素质。目前,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我国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象严重。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基础单位,应该不断加大感恩教育的实效性,以培养出更多有血有肉懂得感恩的人才。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大学生;高校 1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感恩意识的缺失并不是说当代大学生没有感恩意识,而是说部分当代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欠缺感恩意识。 (1)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感恩意识缺失 人与自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对自己的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促进身心的和谐。人的一生中需要处理各种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是我们首先而且必须要处理的关系。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是感恩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和爱惜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然而,据我国卫生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人群中,自杀成了首位致死原因。在我国每年媒体的报道中,高校学生自杀的新闻也不在少数。高校学生在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加之有些同学承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遇到一点挫折,甚至一点点外界质疑的眼光,都容易对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一旦引导不当就容易出现自杀的倾向。 (2)在家庭关系上对父母感恩意识淡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还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他们不仅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还含辛茹苦的将我们养大,我们要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努力报答父母、孝顺父母。可如今的部分大学生已经渐渐忽视了这种恩情的存在,缺少对父母的孝敬,有的甚至把跟父母的关系定义为一种简单的付出和索取的物质关系。一些大学生抱怨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没能耐,没能给他们优越的生活条件;一些大学生很少跟父母联系,而一旦联系就是为了要钱,他们的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父母,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对学校培育缺乏感恩意识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多数人青少年时代的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为了培养人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培养都做出了极大努力,然而令人寒心的是有的大学生抱怨学校不如意、不理想,学校的设施不完善,学校食堂的饭不好吃;有的大学生敌视学校的严格管理,经常逃课,有的甚至为了发泄不满破坏学校的公共设施;有的大学生享受了学校的资助,却认为理所应当;有的大学生拿着国家的助学贷款却迟迟不还款。种种的事例表明当代大学生缺乏对母校的感恩意识。 2 加强感恩教育改善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现象 (1)加强感恩教育的科学性 高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为前提。在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感恩教育的正确方向,也才能保证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我国传统美德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严重冲击,加之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导致我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些消极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因此,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才能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帮助他们塑造完美的人格,摆脱不良文化的渗透和侵蚀,才能避免沦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2)丰富高校感恩教育的内容 高校应该不断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感恩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培养广阔的胸怀。感恩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胸怀教育,它要求人们不仅要欣赏他人、悦纳他人,还要学会欣赏他人和感激他人。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时首先要培养学生广阔的胸怀,只有这样学生才看到他人的长处,才能用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才能对他人和社会怀有感恩之心。其次,要培养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大学生作为今后家庭的支柱,祖国的栋梁,他们需要有明确的责任意识,要意识到他们肩负的对家庭、对祖国、对社会以及对他人的责任。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珍惜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付出,才能具有感恩意识。最后,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高校的感恩教育一定不能忽视对大学生心态的培养。高校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去感恩,无论好坏。要让他们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既可以由衷的感谢那些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还可以正确的看待挫人和失败。 (3)改进高校感恩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的感恩教育仍以课堂教育为主,教师利用课堂的理论教学虽然也产生了一定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我们要努力改进高校感恩教育的方式以增强其实效性。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感受感恩的美德。"与其喋喋不休的说教,不如让学生更多的从情感上去体验。情感体验是源于生命体本身的内在深层的东西,它能从根本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而目前学校欠缺的恰恰是这一点。"高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增加实践活动,如开展假期社会实践、社区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切身体验他人的辛劳,从而产生感恩意识。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2]项福库,祝国超.感恩教育理论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王亮.浅议转型期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提升路径[J].教育界,2012,(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