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庆含谷先进制造园路网的合理化分析与建议 |
范文 | 喻晓鹏
摘 要:随着重庆市九龙坡区城市拓展,含谷先进制造园工业迎来升级换代重大发展机遇。依托城市规划,整合区域内现状道路路网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园区地块使用角度明确区域对外联系通道,优化城市主、次、支路网结构,梳理重要交通节点及地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城市建设而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交通;瓶颈;整治与利用;节点梳理;铁路改造 1 项目背景 含谷先进制造园位于重庆市高新区拓展区,北侧紧邻西永微电园和大学城,南侧与白市驿相接,西侧与金凤镇接壤,东侧跨越中梁山与沙坪坝相连,是高新区总体规划中的拓展区之一,属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现状产业主要以机械加工、汽摩配件为主,具有一定工业基础。随着城市拓展,园区工业迎来"升级换代""腾笼换鸟"重大发展机遇。为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减少因交通带来的瓶颈问题,本文依托城市规划,开展路网关键性问题的合理化分析与建议。 2 现状交通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目前园区对外联系通道主要有成渝高速、含青路两条道路,其中成渝高速公路作为园区东西向过境交通线,主要联系重庆主城区和金凤镇,含青路作为南北向连接线,主要联系白市驿和大学城,兼有服务周边地块功能,客、货运没有分流。 园区内部交通主要以龙华路、谷东街、含兴路、含盛路、含金路等道路为主,服务于现状集镇区。 3 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合理化分析与建议 (一)现状道路整治与利用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园区内现状交通主要有成渝高速公路、含青路、龙华路、含兴路、含盛路、谷东街、含金路共计7条主要通道。 根据现场调查,成渝高速公路目前路路幅宽度为21.5m,双向4车道,交通通行能力明显不足,中梁山隧道交通拥堵十分严重,作为联系东西向主要干道,其交通瓶颈明显。 根据总规,含青路作为南北走向交通性干道,龙华路远期为城市东西走向的次干道,现状均为双向2车道,其路幅宽度以及道路线形指标不能满足未来交通干道的功能定位。考虑该路沿线工业厂房及居民用地布局较多,沿原有线形改造拆迁量大,工程实施难度较高。 建议:成渝高速公路目前为城际联络线,根据规划,远期在白市驿南侧将修建新的成渝高速公路,现状成渝高速公路功能定位将变更为城市快速路,建议对该路拓宽为双向8车道,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大学城-主城区交通拥堵情况。 含青路作为南北向交通性干道,建议调整线形,含青立交至龙华路段线形指标及拓宽条件较好,可原路利用。 龙华路作为东西向服务性次干道,建议将道路拓宽为双向4车道,以满足未来交通需求,同时对部分拆迁困难地段线形适当调整。 其余现状道路主要为城市支路,功能予以保留,建议改善路面情况,对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提高行车舒适性。 (二)交通节点梳理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含青路客、货运交通混行,含谷立交规模与交通通行力不匹配。 根据总体规划,园区内路网骨架体系为三纵三横,分别是一纵线、含青路、沿山路,三横线分别是含谷北路、横一路、成渝高速公路。其中,一纵线、沿山路主要解决南北向对外交通联系,含青路主要服务于沿线地块,是一条服务性干道。横一路、成渝高速为东西走向主要交通干道,联系沙坪坝片区与金凤镇片区,含谷北路为东西向交通干道,与纵一路、成渝高速、沿山路形成货运通道环线,内部客运交通主要以含青路、横一路与快速路进行转换。 在总体规划中,沿山路为货运通道,与成渝高速公路未设置互通立交,沿成渝高速货运交通只能通过含青立交,或者含金立交与园区进行联系。由此,含青路未来将吸引大量货运交通通行,客货混流,含谷立交交通行压力较大。 建议:方案一:在沿山路与成渝高速相交处增设互通式立交,客货分流。 优点:一纵线、沿山路、成渝高速、含谷北路实现货运交通环线,客货分流。 缺点:成渝高速与沿山路互通立交靠近中梁山隧道,距离为385m,需对中梁山隧道进行改造,工程实施难度大。 方案二:拓宽含青路为双向8车道,改造含谷立交。 优点:解决客货运混行量大的交通需求。 缺点:含青路客运、货运混行,沿线拆迁工程量大。含谷立交与横三路交叉口间距385m,交叉口距离太近,交通组织困难。 方案三:将原含谷东路次干道调整为主干道,在成渝高速与含谷东路相交处设置全互通立交,路网格局调整为四纵三横。 优点:成渝高速货运交通通过含谷东路下道,解决襄渝铁路以东货运交通,襄渝铁路以北货运交通通过一纵线,在含金立交进行交通转换,内部客运交通以含青公路、含谷中路、横一路为主,同时不改变沿山货运通道的功能作用,不影响中梁山隧道。路网格局调整后能有效缓解含青路交通压力,实现客货运分流,利于交通组织。 缺点:含谷东路与沿山路主干道间距距离较近(约700m),主干道路网密度偏高。 (三)园区内部地块整治与利用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成渝高速铁路、梁滩河附近地块分隔碎裂,地块使用条件较差。 根据规划,成渝铁路沿东西向穿越本次规划区,与横一路以北地块斜交,产生多处小偏角,地块分割碎裂,使用条件差。梁滩河为自然水系,河道蜿蜒曲折,在经过居民聚集区(如谷东街、龙华路沿线街区)路段设置有防洪堤,其余为自然边坡,防洪性较差。同时,由于园区内部雨污水体系尚未建立,污水直接排往河道,水质条件较差。 建议:调整成渝铁路附近次干道、支路路网布局,提高地块使用率。沿成渝铁路附近次干道平行布置于铁路两侧,避免与铁路产生小偏角,预留附近地块发展空间。 现状梁滩河防洪能力较差,暴雨来临时易漫出河道,建议对河道进行整治。河道线位可调整至襄渝铁路南侧,利用铁路沿线绿化带以及整治后的河道防洪堤与沿线地块分隔,在保证河道防洪前提况下,规整地块边界。同时可在滨河一侧设置滨河步道,沿滨河路打造周边地块,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四)襄渝铁路改造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西至重庆,全长895公里,是联络中原和西南的交通大动脉,远期规划为城市轨道交通,沿南北走向穿境而过,东西向地块受此影响分隔明显,交通联系受到较大制约。 建议:考虑在保留铁路交通运输功能前提下,在铁路两侧布置支路,只在东西向连接干道路段对受影响的铁路进行改造。改造方式主要为抬高轨道标高,使其能预留道路下穿空间,在满足地块防洪标高基础上,服务于地块使用。 4 结论 含谷先进制造园地处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现状产业相对落后,随着九龙坡区城市拓展,园区产业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瓶颈、园区地块使用问题愈加凸显,本文从地块使用角度明确区域对外联系通道,优化城市主、次、支路网结构,梳理重要交通节点及地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经验,从而改善交通环境,促进地块使用,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顺应,王炜,邓卫,唐勇,王波.交通网络可靠度及其通路算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0(01). [2]郭磊.中山市主城区道路交通关键节点改善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