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国内外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范文

    摘 要:创新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国内外主流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找到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异同点,为各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启示

    “十三五”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先后制定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做好创新能力评价,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构成,是提升创新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评估创新发展绩效的重要依据。

    1 欧洲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伴随国际创新浪潮快速兴起,很多组织和机构,争相对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先后制定多种创新能力或是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这些体系对国家或者是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这些指标体系中最为著名,受到关注最多的有: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印度工业联合会制定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欧盟创立和实施的《欧洲创新记分牌》、《全球创新记分牌》等。

    1.1 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

    全球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的变化,也从某种程度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创新格局的变化,对今后建立国家或者是领域的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最新的全球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个一级指数,7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级指标,81项四级指标。对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下面又设置了政策制度环境、人力资源与研发、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意产出指标。图1所示为全球创新指标体系框架。该评价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国家或地区间创新能力比较的重要尺度。每次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都会引发众多机构的解读和研究。

    1.2 欧盟创新记分牌(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EIS)

    欧洲作为老牌发达国家的集聚地,一贯高度重视创新,为保持欧盟的创新先进性,专门设立了创新表现评估体系。该体系主要由“欧洲创新记分牌(创新联盟记分牌)”、“区域创新记分牌”和“创新晴雨表调查”组成。其中,“欧洲创新记分牌”通过综合评价指数(Summary Innovation Index,SII)对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排名。欧盟综合创新指数是从创新推动、企业活动和创新产出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其指标体系构建更为侧重于企业的活动与收益。

    2 我国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我国自1978年开始建立科技统计制度,是从最早的科技人员普查开始,之后不断改进和发展,知道现在已经构成了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在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基础上,开展统计分析和指标研究,包括科技人力資源指标研究、研发经费指标研究、专利质量指标研究、成果转化指标研究、论文指标研究、高技术产业与产品指标研究、国际科技指标研究、数据预测研究等,形成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等评价成果。

    目前,我国的创新调查制度,是有科技部和统计局牵头举办的,本着科学规范的原则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进行监测和评价。该制度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部分由统计局牵头进行创新活动的统计调查工作,通过定期对有关企业、机构和高校进行调查获取关于创新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另一部分由科技司负责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布能够客观反映国家、区域和企业等创新活动的数据,通过比较与判断,形成国家、区域、城市、重点园区、企业、高校等多层面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报告体系。

    目前我国对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除上述科技部主导,已经多次发布报告的外,我国学者也对创新能力的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评价对象多集中于省市区域创新能力或高校创新能力,选取的评价指标大多集中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方面,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创新评价方法方面涵盖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静态评价分析方法与

    动态评价分析方法等不同类别的评价方法,较为普遍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等。

    3 现有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特点及启示

    总结以上针对国内外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可以将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特点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体系构架及评价方法。

    上述已经介绍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其指标结构,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等都做了简要的介绍。从表2可见,目前主流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层级多设置为2-4层,基层指标数量从20-137个不等。

    从已有评价体系和研究来看,主要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RBF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价法、理想解法、层次分析法、面向层次结构的竞优分析方法、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理论、非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云理论、竞赛图法、突变理论等,采用的方法多为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对待定量指标的根本思路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

    (2)指标选取方面。

    上述国内外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指标设置较为科学合理,是反映经济体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如全球创新指数中的“研究人才在企业中的占比”、“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指标反映了经济体创新资源的投入力度,“知识产权支付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科技论文/十亿购买力平价美元GDP”指标反映了知识产权在经济体创新产出质量等。

    但是这些评价中的部分指标并不能对所有评价对象适用,表现出了地域局限性。例如全球创新指数中的“YouTube视频上传次数/人员结构”对我国并不适用。

    总结上述评价体系,目前对创新能力评价都是围绕于环境、投入与产出三大方面方面。环境方面,涉及政治经济等类型指标;投入方面,主要有资金、人力等投入,指标设置方面除绝对指标外,很多指标采用相对指标,如一国R&D经费总额(GERD)占全世界总量的比重;创新产出方面则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3)数据来源方面。

    上述列举的国内外创新能力评价都是极为权威的评价体系,多是由国家、国际组织联合高校等机构开展,其数据来源也极为严格。基本上以国家权威发布的数据或者是政府的创新调查作为基础和数据来源。例如,美国NSF就是开展企业研发调查,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开展调查后发布报告,报告刊登在政府出版物《科学与工程指标》上,作为美国企业创新能力数据。而澳大利亚则是政府发布《澳大利亚创新系统年度报告》,该报告是从2010年开始逐年发布,测度和评价以企业创新、公共部门创新、产学研合作、劳动技能与研究能力为核心的国家创新系统绩效。而我国的创新调查,前述已经提到过,也是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由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实施,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4)评价对象方面。

    数据来源依赖但不仅限于科技统计和监测调查,国内外相应的报告和官方数据,都可以作为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同时也要在广泛的来源中作出合理的判断。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对评价对象的选择上,因为评价对象的综合实力和规模差别太大,最后考察出来的创新排名引发异议。

    参考文献:

    [1]赵中建,王志强.国际视野下的创新评价指数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6).

    [2]孙云杰,玄兆辉.理性看待《全球创新指数》,重视核心创新指标[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4).

    [3]黄峰.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的比较分析[J].中国统计,2014,(8).

    [4]玄兆辉.国际创新调查评述——兼论对中国的启示[J].情报杂志,2014,(2).

    [5]杨艳,朱恒源,吴贵生.创新调查:国际经验与国内现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

    [6]张栋,董莉,郑红媛.中亚五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情况的比较研究(2009-2016年)[J].俄罗斯研究,2017,(3).

    作者简介:杜雅萍(1988-),管理学硕士。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