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人才支撑问题研究 |
范文 | 张雅文 摘要:人才是整合资源发挥资源价值的基础,也是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中最具有潜力可挖掘的要素。文章从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发展模式出发,研究其所需人才的类型与特点,结合贵州省农业人才队伍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在加强四支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注重人才队伍之间的配合与联系,构建农业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议,并提出了农业人才支撑体系的构建计划。 关键词:人才支撑体系;人才队伍;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一、引言 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和以资本为代表的社会资源只有和人力资源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价值。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说“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穷的关键。”人才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大家接受,黄婧、吕翔等指出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务农人员素质偏低、农技人才匮乏等,并相应提出给予政策优惠、进行农民技术培训等建议,可见对农业人才问题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对贵州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所需人才的特殊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贵州农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足量、优质的农民或者农技人员,而是四支相对完善的农业人才队伍,一个完整的农业人才支撑体系。 二、贵州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应具备的农业人才 贵州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应坚持走突出特色、集聚集约、绿色生态、增效增收的发展路子。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发展,主要形成了休闲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四种特色发展模式,对农业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特点及其所需人才 贵州省是54种民族的聚居地,其中包括17种世居的少数民族,神秘的民族村寨、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艺术家前来体验、采风;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成为南方夏季的避暑之都,仅贵阳市大石乡每年夏季,尤其是暑假期间,54户农家乐住满了来自重庆等地前来避暑的客人,每年新增净收益10万余元。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将第一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态融合,实现了增收增效的目标。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行政管理者的支持密不可分,需要一支有远见、有眼光、肯干事、能干事的管理者队伍;村寨农业生产应能基本满足游客生活所需的特色蔬菜、水果,从事一般农业活动的生产者必不可少。同时,能否吸引游客需要一定的经营眼光与营销手段,要求农业人才队伍中存在具备经济头脑、懂得经营管理的企业家们。 (二)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的特点及其所需人才 特色农业立足于独特的山地生态系统,瞄准国内外中高端消费市场,按照规模、优质、高效的要求,发展区域内茶叶、中药、林蛙等特色种植、特种养殖,构建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农业着眼于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技术推广、质量认证,发展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构建我国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立体农业是指充分利用贵州低纬度高海拔的立体山地气候特点,发展反季农产品与循环农业,如反季蔬菜、林下养殖等,科学、合理、充分利用资源。 以上三种农业产业首先需要合理的产业选择,因地制宜进行产业选择需要农业科技专家与企业家的配合和行政管理者的支持;农产品“三品一标”等品牌建设与推广离不开企业家的支持与管理者的助推;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与立体农业的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一线劳动者与科技人才的劳力、智力投入。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及人才需求 农业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本不应成为弱势产业,然而我国农业收益比较低,贵州省与其他地区相比农业问题尤为突出,究其根源是传统农业在新技术的冲击下未能实现转型升级,无法满足更无法创造新需求。农民低价售出初级农产品与消费者高价购得优质、加工农产品中巨大的利润差由中间商、加工商攫取,农业旅游的兴起带来的收益大部分进入了外地商人的口袋,在国家多途径的构建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经营方式与营销理念,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综上所述,贵州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需要的人才队伍包括生产者队伍、科技专家队伍、企业家队伍和行政管理者队伍,并且只有四支人才队伍有效配合才能挖掘贵州省山地农业的潜力,推进山地农业由低效向高效转变。 三、贵州省农业从业人员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贵州省各地市、县、乡镇出台政策进行农技体系改革,改善行政管理队伍结构;面对“农民缺新技术、农村缺新劳力、农业缺新人才”的现实情况,组建新的农业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各类涉农职业技术培训等,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实施“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为代表的农业专家下基层方案,鼓励农业专家在基层传道、授业、解惑。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省农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贵州省农业人才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 (一)劳动力总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贵州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且近年来输出量明显增加,大量农业人口流向城市。据统计,2014年贵州省农业人口输出占农业总人口42%以上,主要为青壮年农业人口,他们基本没有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验和技能,也不愿回家务农,农村大量的优质劳动力不断外流并且难以回流。详见表1和图1所示。 (二)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素质普遍偏低 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受教育水平低于东部地区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西部其余多数省份。留守农民年龄偏高,体力偏弱,商品经济意识、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差,难以理解农业现代科技與营销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 (三)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之间缺少配合 现有农业人才大多为单一型人才,以生产者为例,普通农户仅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固守传统的生产经验,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也难以接受先进科技。人才队伍之间缺少配合,例如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专家多在实验室里专注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模式,而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作责任不专一现象较为严重,集中表现为在岗不服务农事、在编不在岗、专职变兼职、事业岗位行政化等问题。 四、完善农业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业人才支撑体系的前提条件 1. 分别加强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尤其应提高对企业家队伍的重视程度 自贵州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相繼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引导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批准成立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进行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招商引资暨项目签约活动等,提高了农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发现,对于企业家队伍的甄别、认定等相关正式文件较少,应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工作,并通过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 2. 加强四支人才队伍的融合与配合,将四支队伍连接为一个整体 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四支队伍的融合将达到“1+1+1+1>4”的效果,关键在于创新合作平台、加强四支队伍之间的联系与配合。首先,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能够有效集聚人才,为四支人才队伍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得经营主体集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我省农业转型升级。其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以合作注册新型农业科技公司的方式或者二者合作办学共同研发的方式,构建优势互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推广于一体的经济实体,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兴旺和农民致富的目标。 3. 注意区分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培育方式,更加精准的留住人才 贵州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需要引进农业专家、科技人才,同时需要培育本土人才储备力量。应紧紧围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需要,开设特色涉农学科,培育大量省内外紧缺农业人才。根据贵州实际需求量身打造人才,应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来留住人才。鼓励发展贵州特色农业产业,赋予使高校涉农学科以生命力,也能够为贵州特色农业的发展留住人才。 (二)农业人才支撑体系构建计划 该计划着眼于整个农业人才支撑体系,不仅根据四支人才队伍的特点与需求分别加强四支人才队伍的建设,更加注重分析四支人才队伍之间的互动关系,推动四支人才队伍的融合发展。 如图2所示,管理者队伍为农业人才支撑体系的构建提供平台与支持,与科技人才队伍的互动体现在一方面协助科技人才进行农技推广,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企业家队伍的支持应加快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甄别、认证与补贴等相关政策;新型职业农民是管理者队伍最有力的的抓手,管理者应牵头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秀农民代表可选拔加入管理者队伍,完善管理者队伍结构。 企业家队伍主要指的是合作经营的农民合作社、雇工经营的农业公司、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公司与生产者之间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公司长期或短期雇佣农民的方式,节约公司雇工成本,也为农民寻找到一份体面、稳定的职业,实现双赢。企业家队伍中通过雇佣或入股形式吸纳农业科技人才,能够改善管理者队伍结构,提升技术研发的能力和成果转化率,提高企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科技人才队伍与生产者队伍的素质提升方式主要通过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将学校作为支撑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人才摇篮。科技人才培训要注意区分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培育方法,生产者队伍应针对性的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与专业服务型三种类型进行培训。农业科学技术人才进行农技推广的对象一部分是专业技能型的生产者,另一部分应为以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企业家队伍,向能够接受新科技新事物的主体进行精准推广,提高推广的效率。经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通过选拔进入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与管理者队伍,优化农业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总之,贵州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应注重挖掘人力资源,在分别加强生产者队伍、科技专家队伍、企业家队伍和行政管理者队伍四支人才队伍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加强四支人才队伍之间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有效的农业人才支撑体系,助推贵州省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同步小康。 参考文献: [1]黄婧,史琼,欧国武,崔嵬,孙秋.贵州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5(08). [2]吕翔.毕节试验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J].农技服务,2016(13). [3]龙毅.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耕作与栽培,2015(01).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创新基金“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中的人才支撑问题研究”,编号201715。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