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范文

    高飞

    摘要: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只负责完成国家和政府所交付的任务即可,其经费由国家或政府的主管部门所负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开始逐渐进入市场。近年来,国家或政府主管部门对大多数的事业单位资金补贴逐渐减少甚至直接取消。在此情形下,事业单位要开始好好思考其财政和税务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方式和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逐步减少了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支持和补贴,因此,事业单位要开始重视和认真审视这一问题。下面将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现状

    (一)票据管理存漏洞

    现阶段,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的职责本就划分不明以及现行的会计制度仍不是特别完善,存在着一定的制度漏洞,加之行政领导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视不足,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敷衍消极,使得票据管理混乱,出现各种财政漏洞。再者,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的业务水平不高、素质偏低,对于本就在制度上存在管理漏洞的一些项目,非常容易出现票据失真、账目混乱等现象。

    (二)预算管理存漏洞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运行中,财政税收预算存在着编制草率,编制方法落后,论证不严密、不謹慎以及事业单位因缺乏有效监督而预算执行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综合到一起,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含混不清,存在着明显的管理漏洞。这些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质量低下,基本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

    目前来看,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内部的管理上,普遍存在着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在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税收工作中,缺少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监督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目前多数的事业单位财务税收监督一般也仅是采取专项检查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缺乏长期常态、合理有效以及时时动态的监督。此外,事业单位目前还普遍缺乏外部环境的有效监督,其财务税收工作的透明度不够,对外的开放性不足,以及对外部意见和建议缺乏及时有效处理。

    (四)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考核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税收工作中存在着其单位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考核的问题。目前事业单位财政税务工作的重点基本集中在纳税服务应用软件及其系统硬件配置之上,而严重忽略了对自身财务税收工作的责任落实和绩效考核工作。税务部门基本上只是年末进行一次纳税服务满意度调查,对纳税服务的需求和信息掌握不够清晰,不够全面,也不够彻底。基于这种状况,事业单位在公布财政纳税信息时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因此,在许多情况下,纳税人通常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纳税信息,进而导致税款缴纳出现延误的现象。二、处理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的对策

    (一)结合实际,加强财政税收工作的管理工作

    在目前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中,要加强其票据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工作,明确和细化各事业单位的职责,这是处理票务工作含糊不清的根本性举措。其次,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严肃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比如在关于事业单位“修购基金”扣除问题上,按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按照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修购基金,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不得在税前扣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改革和改造主要依靠单位提取的修购基金解决,按照财务会计规定此科目登记按照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使用费、修理费和有偿转让固定资产的收入、固定资产报废后的残值收入;以及固定资产的购建和技术改造及修理的支出等。按照税法的规定,计提的修购基金在计征所得税时不得在税前扣除,固定资产修理费就不能在税前扣除,税法规定的不得扣除的项目是和生产经营无关的项目,但固定资产修理费是和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费用,不能在税前列支明显不符合税法的原则精神。如果固定资产的维修费总额超过计提总额,也应据实在税前列支。因此应把固定资产修理费实际支出数(不按计提数)作为成本费用的一项允许在税前列支,如果固定资产的维修费总额超过计提总额也应据实在税前列支。但目前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不含此项内容,应予补充完善。因此,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通过不断完善和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使得规程更加合理有效。此外,在处理问题时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规程执行,切实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

    (二)加强预算管理,结合实际,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减小预算差异

    由于事业单位在有些工作和项目的实际预算中,所设计的方面较多,时间跨度也相对较大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最后实际的预算和最初的预算有比较大的差别和出入。因此,在处理相关预算问题时,要结合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小预算和实际所用资金的差异。比如在关于税法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事业项目拨款收入确认的区别问题上,《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第四条要求事业项目收入要有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拨款证明才能准予扣除。但财务会计对项目周期长、跨年度的合同,对年度结算价款有困难的,依据事业项目收入和费用支出配比的原则,将年度事业成本实际支出数扣除财政补助收入应当冲减部分,加上本年度事业项目收益后确认为当年项目事业收入。这样就造成项目实际拨款和会计确认的项目收入之间产生差异,特别是项目的实际拨款远远小于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时。国家拨付事业经费的项目超支金额,从税务的角度明显不能扣除。但对事业单位尤其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明显不合理,科研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保证某些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制成功,科研投入本身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国家在拨款的时候也不可能准确,因此事业经费尤其是国家立项的重点科研项目超支金额应据实扣除。。在事业单位的预算计算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充分调研和多方论证,制订出合理的编制程序,然后根据实施过程的个种变数进行及时调整,并上报调整的预算数目,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进行,以此来加强对其预算的管理。

    (三)完善监察机构,加强监督管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税收的实际工作中,要通过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加强监察监督力度、缩短检查周期、及时公布事业单位的纳税信息等方式和手段,建立长期有效的的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现有的监督管理制度,减少制度漏洞,让监督监管成为例行状态,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税收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发挥监管机构的作用,以此来切断利用权力寻租的条件和环节,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以保证税收工作的公正和公平。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以来,在中央“八项规定”提出以后,事业单位的福利和待遇相比以往确实有所下降,因此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政税收工作中,更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的反腐倡廉精神,防止有人顶风作案。

    (四)实施薪资与责任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事业单位财政税务的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明确和细化各部门的单位和部门职责,制订合理严格的工作程序,一切工作按规则和制度来进行,在保证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实施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薪资和责任落实、工作绩效进行挂钩的工作制度。对于责任落实良好,绩效良好的工作人员实施激励;而对于责任缺失、绩效相对较差的工作人员,对其实行一定的惩处措施,比如在事业单位的薪资制度上采取基本工资加绩效和激励的结构和方式,通过这种改革和形式,将事业单位各部门和单位以及个人的工作完成程度与质量和经济利益进行结合的方式,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也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财政税务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改革,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自身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秀侠.关于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纳税,2017(28).

    [2]张天娇,张东旭.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3(10).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乌兰察布市分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