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P2P网贷平台研究综述
范文

    周传瑞

    摘要:目前我国p2p行业蓬勃发展。文章基于对国内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从借贷双方行为、运营模式、法律监管监管、网贷中社会资本四个方面加以归纳总结。文章对P2P平台相关方向深入研究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综述一、前言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 lending”或“Person to Person lending”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点对点借贷”或“人对人借贷”,属于民间小额信贷的一种。Heng S.etal(2007)认为是脱离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络平台为媒介,进行的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活动。业界关于P2P网贷平台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受了孟加拉国尤努斯教授在1983年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发展而来,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在北美华人民间“标会”、“合会”的个人互助借贷模式发展中逐渐发展而来。二、国内外P2P网贷相关研究

    (一)P2P平台的借贷双方行为研究

    Li S .et al(2011)研究发现P2P网贷平台借款人的借贷行为是非理性的,资质较好的借款人选择的借款金额数量较少且借贷利率较高。对于P2P网贷平台投资人的行为特征国内外学者主要是研究了他们的羊群行为。对投资者羊群行为的看法:Lee B和Lee E(2012)对韩国最大的 P2P 平台的日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会人向倾向更多投资人投资的项目进行投标,认为这种羊群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缺陷。与之不同的是,Herzenstein.et al(2010)认为 P2P 网络借贷行业存在的羊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缩短了竞拍过程,提高了借贷效率和最终的借贷利率。学者探讨了网贷中投资者行为的背后原因。

    (二)P2P网贷平台中社会资本的研究

    P2P网贷平台中借款项目信息的披露、平台论坛交流等会产生大量的社会资本,也就是软信息。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借款人在网贷平台发布的软信息越多,相应借款成功率也越高。 Greiner M E.和 Wang H.(2009)肯定了软信息的积极作用,借款人通过发布更多的软信息可以以更低的利率和更高成功率获得融资,软信息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更能缓解信息不对称作用。陈晓红等(2016)发现如果借款人发布的软信息与投资人方面越相似,投资人越容易产生感性行为,投资概率越高。吴庆田等(2016)实证分析表明: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声誉、借款项目详情、资产情况依次影响着网贷投资人的投资决策行为,可见软信息对投资行为决策的作用。Freedman S.和Jin G Z.(2008)提出可以通过对借款人人际关系网络的调查和社交网络的监督、违约后的道德成本来帮助识别信用风险,从而减少借款人信用风险。然后,Freedman S.和Jin G Z.(2014)提出,以社交网络为主要风险防控的网贷平台整体违约率并不低,因此,投资这类平台时需要更加小心。

    (三) P2P网贷运营模式的研究

    P2P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从最初的纯信用模式发展到现在有了一定分化,目前网贷行业广泛采取的“刚性兑付”模式是英国Ratesetter公司于2010年首创。张海洋(2016)指出正是对信息披露监管的不足导致了中外P2P借贷平台模式上的差异,偏离了应有的信息中介模式,转向了担保模式。相关学者对网贷运营模式的探讨有:谭中明等(2014)分析了我国5家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的优劣,指出究竟哪家平台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将有待时间上的检验。陈宗义(2017)总结了英美成熟 P2P 网贷平台的三个共性:信息中介的平台定位不动摇、服务高端个人信贷市场和严谨的风控措施,保证投资人和平台的利益。钱淑芳(2016)详细分析我国网贷核心价值网络结构,构建了包括投融资双方、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四方协同发展的平台构架体系,

    (四)P2P网贷平台的风险与监管

    P2P网贷给投资人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风险。关于P2P网贷行业风险与政府是否介入监管国内外学者有以下认识:Tan J.et al(2013)从博弈论角度讨论了这个问题,如果企业完全遵从行业市场规则,政府对行业可以不监管;当企业部分遵守行业规则时,一有较强风险控制能力的P2P网贷平台为了控制风险将会自掏腰包来支付内部监管费用而不能从中获利,这就需要政府进行监管。国内学者对政府介入监督大都持肯定的态度,马运全(2012)认为与传统金融机构成熟的风控体系相比,当前P2P网贷平台行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不高,其中存在资金流安全缺乏保障、涉嫌自融等安全隐患。黄旭等(2013)也认为P2P网络借贷行业目前处于政府法律监管的空窗期。P2P企业在利润目标导向下不顾平台风险控制,最终导致P2P企业跑路、停业等发生。三、简单评述

    从上述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P2P网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上。在投融资双方行为研究上,对投资人的研究主要是在投资人的羊群行为上,剖析了投资人羊群行为的表现和羊群行为背后的原因,对融资人行为的研究相对投资人来说较少;在软信息的研究上比例是最大的,国内外学者实证表明软信息对借款人的借贷成功率的积极作用,软信息越多的借款人成功率也越高;在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上,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与国外P2P平台运营模式特征上做比较分析,目前我国与国外P2P运营模式上的区别主要原因是我國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所采取的一系列为借款人增信的行为; P2P网贷目前尚处于有效监管之外,学者都对政府介入行业监管持支持的态度,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监管框架。

    参考文献:

    [1]Freedman S,Jin G Z. Do social networks solve information problems for peer-to -peer lending?evidence from prosper. com[R]. NET Institute Working Paper,2008.

    [2]Lee E, Lee B. Herding behavior in online P2P lend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Applications, 2011(05).

    [3]Li S,Qiu J,Lin Z,et al. Do borrowers make homogeneous decisions in online P2P lending market?An empirical study of PPDai in China [C].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ICSSSM),2011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2011.

    [4]Tan J,Lin Z,Wu J,et al. To regulate or deregulate:TheInternet-enabled lending market in China[C].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ICSSSM),2013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3.

    [5]陈晓红,靳馥境,林永会.基于实验研究法的P2P投资行为分析[J].科研管理,2016(11).

    [6]陈宗义.英美成熟P2P商业平台运营模式特征解析及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01).

    [7]黄旭,兰秋颖,谢尔曼.互联网金融发展解析及竞争推演[J].金融論坛,2013(12).

    [8]马运全.P2P网络借贷的发展、风险与行为矫正[J].新金融,2012(02).

    [9]钱淑芳,张向阳.我国P2P网络借贷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与运营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6(02).

    [10]谭中明,朱文瑶.我国P2P网贷行业典型运营模式比较研究[J].武汉金融,2014(09).

    [11]张海洋.信息披露监管与P2P借贷运营模式[J].经济学(季刊),2017(01).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