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国有企业的融资风险及解决对策 |
范文 | 褚平 摘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保障国有企业蓬勃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融资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相当重要。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措的行为和过程,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但融资过程同样伴随着许多风险,文章结合国有企业当前在融资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若干可供参考的改良建议,以期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风险 日前,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要推动经济去杠杆,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 在我国,相比私营企业,银行更愿意将贷款放给国企,特别是特大型及大型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较强的偿债能力。长期下来,国有企业贷款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偿债困难的问题,但银行仍“来者不拒”,愿意贷款给它,最终滚雪球般推高了国有企业的杠杆。银行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进而改变策略,又反向造成国企融资难的问题。这使国有企业融资管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国有企业加强融资管控的重要意义 (一)事关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 融资难一直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一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政府担保复杂,贷款审批难,许多有实力的银行不愿意向国有企业贷款。二是有些国有企业出现贷款逾期等情况,银行即给予贷款等级评定不良记录,导致国有企业恶性循环,再融资无望。三是国有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一味依靠银行贷款,而银行不断提高放贷门槛和贷款利息。因此加强融资管控,解决国有企业资金缺口问题,能极大缓解企业的生存危机。 (二)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我国正处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同类型的国企需要合并重组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也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无不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加强融资管控,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保障。只有融资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得到满足,国有企业改革才能有序进行,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使企业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想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应不断地转型升级,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撑。在互联网时代,国有企业要转型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在项目投资初期,资金投入是基礎,是快速占领市场,取得消费者认可的先决条件。因此资金要素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发展资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融资风险 (一)融资过程不规范 一是政府兜底现象严重。多年来,在融资方面国企一直受着“政企不分”的影响,审批流程复杂,往往错过了最佳融资时机,有时甚至超额融资,造成资金浪费。二是国有企业融资不以企业项目未来收益作为抵押,而是仅仅依靠政府平台。国企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已不能作为实际的融资主体,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融资。三是存在不合理资金回报率。由于国企经济效益低、资产负债率高,在融资过程中往往只能设定不正常的最低收益率,保证银行的利益。 (二)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 一是银行压缩贷款额度。目前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极度增大,国家的货币政策趋紧,出于自身资金安全的考虑,不得不谨慎放贷。二是国有企业可抵押的财产少。一般国有企业可供抵押的财产是土地,而土地的审批手续相当复杂,贷款额度也十分有限,使得可供国有企业抵押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少。国有企业融资困难必然也导致融资成本高,甚至步入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的恶性循环里。长此以往,给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巨大障碍,进而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阻碍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盲目推进新型融资模式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采用了多种新型融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一是违背新型融资模式的底线。一些新型融资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但在具体项目实践中却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使得从一种股权融资演变成一种债权融资。二是照搬外国模式。许多新型融资模式不是中国本土产品,中国每个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都与外国的不一致,许多国有企业却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只知道盲目地复制。在错误推进新型融资模式过程中,因为缺乏技术、缺乏人才的原因,导致新的模式实际只是个半成品,或者直接简化流程随意处理。这种错误的做法,不仅没能对国有企业融资起到正确的规范作用,反而将其推向一个更混乱的泥沼。 三、国有企业加强融资管控的主要措施 (一)减少行政干预,做出合理融资结构安排 一是为国有企业松绑。政府应该减少对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多自主权。二是由银行主导型向多元化融资模式转变。目前银行融资已十分困难,国有企业要有出路,必须转变观念,实现多元化融资。三是对于新增的国有企业投融资项目,不仅要把握方向,更要注重企业经营机制的再造,建立具有有效产权约束和经营激励、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投融资机制和经营机制。 (二)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融资环境 好的融资环境能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应不断优化融资环境。一是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布局。大力发展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拓宽国有企业融资渠道。二是推动大型金融机构改革。通过改革增强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提高放贷能力。三是提高投融资公司运营能力,完善资本布局,优化、统筹调配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民生工程提供资金支持;做实资产,做实项目,实现“融资、偿债、再融资”的良性循环,完善公司管理机制,实现投融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深化内部改革,提升国企融资能力 企业内部制度改革不彻底、不到位,监管有待深化,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国有企业的融资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其综合竞争能力,应积极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进而为实现更好的融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理性运用新型融资模式,增加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 “十三五”规划为我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崭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国有企业应理性选择融资方式,不要落后、更不要盲目、要先强化自身,考虑自己是否具备条件,再有计划有选择地尝试。 1. 提高企业风险控制及应对水平 一是培养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通过开展业务培训、聘请业内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可能发生的融资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尽量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 提高对新型融资模式理念的认识 一是利用好新型融资模式的优势。新型融资模式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而应运而生的,它有传统的融资模式所没有的优点,应充分利用好。二是避免新型融资模式步入误区。任何模式都有其缺点,传统的融资模式简单、见效快,而新型的融资模式可能手续更复杂、耗时更长,国有企业一旦采用新型的模式,不应畏难,应按新型模式的自有特点贯彻实施好,不应该有所偏离。 3. 学习和总结新型融资模式的应用经验 一是系统化地学习。新型融资模式是个系统化的过程,不应该一知半解,应灵活地运用到企业的具体实际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及時总结经验。在新型融资模式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四、结语 国有企业如果融资不当,会带来不可估计的风险,进而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要防控当前国有企业融资风险,应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改革,积极改善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融资能力。要落实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完善融资进程,保证国有企业融资始终在一个持续、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参考文献: [1]邹留红.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现状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7(11). [2]张小慧.国有企业融资现状及风险防控措施[J].时代金融,2017(12). [3]张妹玉.国有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及融资策略分析[J].中国经贸,2017(09). (作者单位: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沙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