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扶贫的研究展望
范文

    黄旭光

    摘要:在阐明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政策法规研究”、“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公共数字文化扶贫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对公共数字文化参与扶贫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文化扶贫;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注重扶贫事业的发展,1987年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曾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从此,这句口号便成为广大群众理解、践行社会主义的指针。进入21世纪后,我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扶贫开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扶贫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包括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等各个方面,传统的扶贫工作多侧重于经济扶贫,而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除了在物质上扶助贫困人口之外,还应该扶其精神和志气,向他们输送优质的文化资源。据此,2016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做出了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扶助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的规定。近年来,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成为了公共文化研究领域的新热点,2017年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精准扶贫——公共数字文化的下一个发力点》一文中提出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建议,为公共数字文化在扶贫领域的研究指引了方向。

    一、相关概念辨析

    (一)文化扶贫到文化精准扶贫

    文化扶贫指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帮扶贫困地区,以提升当地人民素质,助其尽快摆脱贫困的扶贫方式。我国的文化扶贫工作始于1993年12月——文化扶贫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此后,文化扶贫历经2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1993年至2005年为文化扶贫的第一阶段,主要依托于“万村书屋”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项目的规模较小,扶贫手段单一。2006年,“十一五”规划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畴,开启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实现了文化扶贫工作在制度安排方面的重大突破。因此,2006年至2014年为文化扶贫工作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以2015年的“十三五规划”为起点,其中明确规定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十三五”时期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这标志着文化扶贫上升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及社会环境的变迁,传统的扶贫方式逐渐暴露出“针对性不强”、“返贫现象严重”等问题,已不适用于新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针对这种情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施政理念,将新时期的扶贫与以往粗放式扶贫区分开来,指引了扶贫攻坚的正确道路。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政策,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就必须坚持扶志与扶智并举,文化精准扶贫应运而生。文化精准扶贫是以往文化扶贫理念的升华,它强调以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方式提供文化服务,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信息素养。

    (二)公共数字文化

    公共数字文化是在数字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是公共文化和数字文化的结合体,它包涵以下两层含义:1.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数字化。2.公共文化传播途径的数字化。2015年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篇名为《移动时代的阅读:发展中国家移动阅读研究》的报告,其中指出在接触数字化资源后,贫困地区人民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频率都有所提升,这表明资源的数字化对文化扶贫工作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传播途径的数字化拓展了公共文化的服务渠道,便于人们接受所需的文化信息,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和便利性的特点。由此可见,公共数字文化对于新时期文化扶贫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公共数字文化扶贫研究的展望

    (一)政策法规研究

    通过相关概念的辨析,不难发现扶贫开发工作和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带头作用。可以说,相关政策法规是文化扶贫领域理论研究的基础。公共数字文化参与扶贫工作,也需要在国家政策形势的框架下发挥自身优势,将相关对策落在实处,形成文化扶贫与公共数字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现阶段,精准扶贫的政策深入人心,公共数字文化理应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和精准帮扶方面助力扶贫工作。例如,针对我国不同的贫困人口类型和致贫原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开发和提供适合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不同群体的文化产品,在助力文化扶贫工作的同时,推动自身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发展,争取在2020年同时完成消除贫困和基本建成与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相适应的公共数字文化体系的政策目标。

    (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与该区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在相关因素的长期影响下,这些资源呈现了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所以相比于其它文化资源,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有明显的差异性。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对文化扶贫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以下两点:1.吸引人们的阅读兴趣。在历史、地理等因素的长期影响下,特色文化资源与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紧密相连,因此,相较于其它文化信息,人们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不会产生文化隔阂,这有利于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2.地方特色文化,如湘西“巫傩”文化、西藏佛教文化等带有强烈的地域、民族色彩,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吸引旅游经济的一大看点。“十三五”规划已将农村旅游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当做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因此,公共数字文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入贯彻“十三五”规划的精神,积极发掘地方特色文化。

    在这方面,公共数字文化已经开展了一些实践项目。例如北京市的北京记忆数据库,在其官方网站的特色专题栏目下有关于北京古都文化、胡同文化、戏剧文化、民俗文化的详细介绍;吉林省图书馆依托本省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建设了中国朝鲜族专题数据库;宁夏省图书馆收集了本省数目众多的岩画资源,建设了宁夏岩画多媒体资源库。2018年4月文化共享工程宁夏分中心还联合海原县支中心、海原县三河镇文化站和高崖乡文化站开展了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活动,通过展架和宣传页等方式介绍了宁夏地方的特色资源。下一步,公共数字文化应该发挥自身在这方面的优势,积极建设贫困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促进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的提档升级。

    (三)公共数字文化扶贫平台建设

    现阶段,贫困地区的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还比较滞后,大多数贫困县的图书馆没有独立的网站和公众平台服务账号。此外,精准扶贫的前期统计、识别及数据整理工作多采用人工的方式开展,这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大量繁琐而无效的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扶贫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反馈,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扶贫平台可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扶贫平台可向贫困地区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其按需点单,并根据他们常使用的文化资源类型做出相应的推荐,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扶贫方案。另一方面,公共数字文化扶贫平台可及时收集贫困户的反馈信息,并即时分享给相关决策部门,便于扶贫信息的有效利用和解放扶贫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因此,扶贫平台建设应当成为公共数字文化扶贫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三、结语

    不论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还是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其核心都是“人”,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因人而异的特色服务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2017年8月,文化部发布的《“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設规划》曾提出,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定制惠农资源、务工资源、精准扶贫资源等各具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产品。同时,公共数字文化理应结合文化精准扶贫的理念,实现自身的提档升级。可见,将公共数字文化与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形成改革合力,实现“1+1>2”的效应。社会各界应广泛参与其中,为打通扶贫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EB/OL].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12/25/content_2004880.htm.2016-12-25.

    [2]吴建中.精准扶贫——公共数字文化的下一个发力点[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01).

    [3]段小虎,张梅.“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扶贫研究趋势与重点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7(05).

    [4]Mark,West,Chen,等.移动时代的阅读:发展中国家移动阅读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09).

    [5]杨敏.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推广对策研究[J].图书馆,2017(09).

    [6]文化共享工程宁夏分中心开展 2017 年度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提档升级项目服务宣传推广活动[EB/OL].[2018-05-25].http://www.ndcnc.gov.cn/gongcheng/dongtai/201805/t20180503_1382635.htm.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