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
范文

    张冬燕 王建忠 刘丽

    

    

    摘要:河北省作为中药材生产经营大省,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河北省中药材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对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是中药材生产经营大省,历史悠久,中药材资源丰富,有中药材资源1716种,其中药用植物1442种,栽培200多种,列入国家各种保护目录的药材有60多种,列入河北省植物保护名录的有130多种,闻名全国的道地药材有20多种。河北省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多集中在河北省北部和西北山区,其中承德最多,占32%,其次是张家口,占24%,秦皇岛占13%,保定占12%。栽培药材多集中在太行山、燕山、冀西北山地丘陵区及中南部丘陵、平原。2017年河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62万亩,野生抚育面积约100万亩,中药材生产面積排在全国第7位,药材总产量约87万吨,产值1114亿元以上。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中药工业、大健康产业原料的供应和质量保障基地。

    中药材产业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建设中医强省目标,将中医药和生物制药列入全省十二个重点扶持和加快发展产业,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推进现代农业扶贫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制定了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政府投入、政策扶持、结构调整,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1.药材生产趋于区域化、规模化生产

    河北省中药材形成了太行山产业带、燕山产业带和坝上产区、冀中南平原产区、冀南产区“两带三区”产业布局,建成了很多中药材生产大县,巨鹿县、隆化县、滦平县、安国市、青龙县、邢台县、围场县和内丘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总面积达106万亩,占全省的40.7%,万亩以上生产县有44个,总面积241.04万亩,占全省的92.0%。

    2.道地药材品种增多,且呈规模化生产

    截止到2018年8月河北省已推出64个中药材道地品种,2017年其种植面积有7个品种在10万亩以上,14个品种在5万亩以上,20个品种在3万亩以上,35个品种在万亩以上。其中涉县的柴胡、巨鹿的金银花、内丘的酸枣等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涉县柴胡、巨鹿金银花、邢台酸枣仁、承德热河黄芩、安国八大祁药、青龙北苍术等已成为全国特色药材优势产区。

    3.品牌效应凸显

    目前已有涉县柴胡、涉县连翘、巨鹿金银花、安国祁紫菀、祁菊花、祁山药6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灵寿丹参获得国家地理商标认证;涉县连翘,灵寿丹参、金银花,唐山金银花等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河间华奕牡丹产业基地,康保黄芪、防风等多个种植基地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中药材商标近30个。

    4.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河北省各中药材基地注重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中药材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构建产、加、研、销一体化中药材产业体系。河北省拥有北方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安国市中药材市场,吸引了多家规模大、国内知名度高、影响力高的龙头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安国中药都中医药产业股份公司,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研发,以及产、购、储、销的全产业链系统;滦平县建成了“药、医、养、游”相融合的产业链模式,形成了中草药种植与医药制造、旅游、文化、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中医药产业链。

    二、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环境及问题分析

    (一)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 经济环境

    (1)国内经济环境

    我国新农合制度全面推行,中医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促进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成药制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对于中成药的研发不断深入,中成药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对中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另外,“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健康产业,人们的养生观念越来越强,这也将带动中药材需求增加,特别是药食同源性中药材需求量增加;中药材还可用于兽药生产及兽用饲料添加剂,这也为中药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由图1、图2可看出,2010~2017年我国中药材需求量和销售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规模上升幅度较大,中药材市场需求旺盛,为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2)国际贸易环境

    中医药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投资丝路国家中医药产业建设和配套服务,以及世界各国对传统医药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中药材出口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具有国际优势的产业之一。我国中药材出口贸易规模从2010~2017年虽有小幅下降,但出口量一直保持在15~20万吨左右(如表1所示),我国中药材出口范围已经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巨大的国际市场给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国际市场条件。

    2. 政策环境

    国家中医药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要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国际贸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简化中药复方制剂的审批,推动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相继发布,可大大缩短药品研发时间、降低成本支出。《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的颁布有助于加快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提升中药材质量,推进中药产业发展。

    为了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河北省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条例。《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北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河北省中医药条例》(全国首部中医药地方性法规)等条例中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并对中药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规范,为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 技术环境

    为了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河北省组建了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积极开展中药材生产相关研究,制定了国家中医药行业标准30多项,河北省中药材系列地方标准80多项;选育出中药材新品种10余个,优良种质10余个,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中药材道地产区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50多个,集成示范套餐技术100多项;组成了中药材专家顾问组,为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和市场预警等服务,在一些中药材生产大县设置专人负責中药材生产和技术推广,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技术环境。

    (二)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处于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药产业总体上还处于幼稚期向成长期的过度时期,标准化生产有待加强,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采收不规范,中药炮制、提炼技术还有待升级,中药材深加工比例较小,中药材市场运行不规范,仍存在掺假售假和以次充好现象,中医药服务标准尚未建立,这些生产、管理、市场等问题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阻碍着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严格遵循标准生产

    中药资源是集生态、医疗、经济、科技、文化于一身的特殊资源,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富裕,是中医药产业的根基,必须从源头规范中药材生产,中药材的播种、生产管理、收获都应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并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实施生态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降低中药材中重金属、农药等残留,完善生产全过程追溯管理体制,提升中药材质量,为中药材的后续加工、国内销售、出口等提供优质资源。在中药材加工过程中更要严格按标准进行生产,以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中药材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

    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中医医疗保障服务体系的完善、中医药“一带一路”规划实施等,对中药材及中药制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应加大投入,促进中药材新品种、优良品种的研发,中药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开发和利用,提升中药材和中药制品品质,从而提高其商品化率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

    河北省应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继续开展中药材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积极打造河北省名优道地药材品牌,进而提升河北省中药材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并且利用好中国北方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北安国东方药城将河北省更多的中药材和中药制品推向全国及国际市场。

    (四)加大龙头企业培育

    河北省应充分制定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现有药企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同时积极引进全国知名医药企业、药企百强企业等,以带动中药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五)加大中药材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为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对科技和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医药研究院所、医学高等学校等机构应创新中医药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中药材品种培育、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材加工、中成药研发、中药材资源保护、中药材技术鉴定、中药材信息服务等各环节中医药科技人才。

    (六)加强中药文化建设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应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号召。曾以“祁州四绝”闻名的河北省安国市早在北宋时期就开始中药材交易,中药文化距今已近千年历史,河北省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安国中医药文化的带动作用,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促进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

    (七)产业链延伸

    河北省各药材基地应积极学习滦平县“药、医、养、游融合创新模式”,强化中草药种植与医药制造、旅游、文化、教育、养老地产等的协同发展,以形成高附加值的中医药全产业链。

    参考文献:

    [1]李颖,李晓琳,杨光,等.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01).

    [2]马蕾,徐丹彬,陈红金,等.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现状与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16(04).

    [3]邴芳,陈强强,窦学诚,等.基于市域视角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竞争力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16(05).

    [4]李爱宗.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加快“中国药都”建设[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04).

    [5]黄少军,梁庆平,戴传勇,等.广西玉林市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16).

    [6]黄艳,左瑞瑞,陈淑芬.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因素、机制与成长途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8(06).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编号:SK201802-3)。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