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范文 | 由丽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德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信息获取者,在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娱乐购物等重要的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相应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德育面临的环境也随之更加复杂,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更加严峻。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德育;机遇;挑战 新媒体是在传统大众媒体,比如电视、报纸、广告等之后出现的又一崭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新字就是在于它是利用新技术(包括网络、数字、移动等技术)手段为使用者提供信息或是娱乐资讯等等,并对所有人进行有效传播,它独有的魅力以及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互联网媒体、移动端媒体和数字媒体电视,已经开始呈现出极其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因此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而言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把眼光聚焦在新媒体和高校德育相结合上来,不断探索在高校德育中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努力做到运用多媒体,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媒体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比如说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的主要购物方式,淘宝、京东等在线购物网站,可以送货上门,这极大程度的提高的生活效率,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们对生活用品的需求,除了物质层面的需求。其次,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响应的发生改变,人们可以轻松的在线上动动手指,就可以欣赏到自己喜欢的大量的音乐和电影,可以将喜欢的资料加到阅读单里,可以随时阅读,在和远方的亲戚朋友沟通交流等等,大大的满足在校学生的课余时间。第三,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人际关系发生改变。因为新媒体学生的交往可以通过线上衍生出多种形式,交往途径可以分为靠QQ、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和靠微博、邮箱等交流平台,大家都喜欢的形式扩大交往圈,分享新鲜事务已经成为他们的学习形式和生活观念。第四,新媒体使得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了。在第一时间为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得新闻资讯,可以随意发表意见和建议,明显的增强了网络主体意识。 二、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 首先,在价值观新媒体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相互竞争中,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一些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薄弱,价值取向不清晰,他们非常注重自身的价值体现和价值追求,更趋向个性化需求。其次,新媒体给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网络的无边界化使得人们的沟通交流不受国界地域的限制,由于网络信息是包罗万象的、真假难辨的,然而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被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所干扰,严重导致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弱化。第三,新媒体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冲击。有些人认为在网络中的身份是虚拟的,就可以肆意地发布负面新闻和虚假信息,这种认识和行为是极端错误的。第四,新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海量的资源里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搜集资料,由于其便利性、快捷性、低成本,学生会在产生疑问时第一反应就是依靠网络,而不是主动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三、新媒体带来的机遇 首先,新媒体为高校德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研究视角。新媒体作为时代的产物,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迅速成为众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新媒体作为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德育模式,在全世界范围里的专家学者积极探索研究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次,新媒体可以整合全世界范围内德育工作的优秀资源。正是因为新媒体的开放性、共享性、海量性,研究者就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將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教育资源相整合,进一步的开拓眼界,借鉴优秀的经验和成果,有利于借鉴国外优秀道德教育经验,进而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将高校德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第三,新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德育工作平台。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电视媒体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德育工作者可以以非面对面的方式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新媒体的各种平台赋予了德育工作者极大的自由度,可以以图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由德育工作者来提供给大学生,那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德育课堂的,重点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意识明显增强。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的环境里更加注重自身发展,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清楚德育工作的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相关意识有所较高;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大学生们找到了一个全新展示平台,可以共享海量的德育资讯、德育信息,既能够提升自我教育的欲望,也能够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快速的发展,已经冲击着我们的生活,要破解当前德育工作的困难局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积极开展新媒体的创新,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相关理念,用创新理念的方法来推动德育实践的创新。其次,一些高校忽略了大学生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特点,通过虚拟空间开展育人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把传统德育内容上传网络就能了事,我们必须要遵循新媒体传播的规律特点和高校德育规律特点,充分将新媒体传播特点和大学生特征相融合,既创新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又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够真正地做到神形兼备,才能进一步取得良好的成效。一些高校是把德育工作的重任单独压到德育教师身上,认为德育工作就是德育教师来做的,没有认识到德育工作是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只有统一部署和协调推进德育工作,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疏堵相结合,以疏为主的舆论引导机制、线上线下进行深度的融合来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的德育教育能力,使整个高校德育工作“战线”无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胡钦太.网络教育传播的主客体关系及其模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2). [3]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