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进行融资 |
范文 | 顾元超
摘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然而,“一带一路”中小企业在欧美“逆全球化”浪潮下,受制于自身信用资质低、经营规模小、担保能力弱等原因,普遍存在融资困境。文章首先提出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一带一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其次,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模式;再次,通过分析案例公司,介绍“一带一路”中小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具体方案;最后针对供应链金融潜在风险,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供应链金融;融资困境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推动建立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Chain,GVC)新型国际分工体系,在这其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发展将有利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改善国际分工地位。“一带一路”工程企业构建以新兴经济体为终端市场的区域价值链,将得益于更为宽松的产品种类与服务质量要求而取得产业升级机会。然而“一带一路”工程项目作为一项复杂综合的市场载体,承载了货物、技术和服务贸易等不同行业领域的物流和交易,在欧美“逆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贸易摩擦常态化改变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工程行业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受制于动荡的外部环境,经营风险普遍增加,融资难题逐渐显现。因此,若要摆脱新兴经济体面临“低端嵌入”和“低端锁定”的发展困境,解决“一带一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受到金融界与实业界的广泛关注。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供应链金融盘活产业链上下游资金链,多举措联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更好落地实施。 二、文献综述 (一)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内涵 现有学者研究认为,供应链金融(以下简称SCF)是一项复杂系统,系统内的企业通过真实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之间广泛合作来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将SCF视为一系列短期金融解决方案,并将企业营运资本纳入SCF核心要素,以扩充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和信息流。SCF中营运资本主要包括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由此营运资本的运用更契合“金融导向”观点,即将SCF视为一系列买方驱动的金融解决方案,更加强调SCF中核心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有所不同的是,国内SCF研究起步较晚,SCF的探索也以“供应链导向”为主,一方面由于参与SCF的金融机构较少,尤其针对“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金融机构仍以三大政策性银行和国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主,较少涉及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在于SCF主要运用于贸易融资及物流金融,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的兴起,SCF在“供应链方向”上的特征更为显著。而针对“一带一路”工程企业,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占比长期保持在 80∶20,货物贸易需要以物资采购、交通运输与国际合作为依托,在欧美“逆全球化”趋势下,商品运输成本提高、交货日期延长,中间品与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这决定了“一带一路”工程企业供应链比一般企业更复杂且更脆弱。因此核心企业利用其自身优势,借助三大政策性银行和各商业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平台,发挥营运资本等商业信用在融资环节的关键作用尤为重要。SCF“金融导向”观和“供应链导向”观的深度结合,将切实解决“一带一路”工程领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比较 想要实现SCF“金融导向”观和“供应链导向”观深度结合,即要发挥金融机构融资服务平台带动作用,也要由供应链上任何一个节点的企业利用贸易过程中产生的上下游交易关系,发挥营运资本中可挖掘的商业信用,具体可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比较这三种典型融资模式,鉴于“一带一路”工程企业存货专用性程度高、核心企业承诺货物回购概率低等特点,存货质押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实施可行性普遍低于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主要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保理融资,这两种融资模式均要求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具备较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在“一带一路”工程企业中,处于供应链核心环节的企业主要是EPC总承包商,EPC总承包商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信用等级建立在“一带一路”专项资金贷款上,这些贷款以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为支撑。在国内银行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时,通常还会以土地出让收入为抵押担保,以降低贷款风险,因此总体风险可控,则核心企业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均能得到保障。而供应链中境内制造商、供应商、销货商等取得的核心企業应收账款,由于收款周期较长,营运资本流动性较低,供应链中小企业在采购端容易发生违约风险。通过SCF中应收账款融资,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真实贸易背景和核心企业信用等级为中小企业提供银行授信,将有效解决“一带一路”工程领域中小企业可能存在的短期违约风险。 三、案例分析 (一)SW公司简介 本文以“一带一路”典型工程企业SW公司为例,总结归纳SW公司利用供应链金融融资的经验模式,以供读者参考。SW公司2010年成立于杭州,自成立起一直从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建工程业务。公司扎根非洲10多年,服务涵盖尼泊尔、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喀麦隆、塞内加尔、安哥拉等国家,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力图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桥梁”。但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资金压力逐渐限制SW公司的正常发展。自2018年起,SW公司在集团“成本全覆盖,现金流为正”的战略方针下,逐步探索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SW公司利用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SCF融资,有效缓解了短期资金融通压力。 (二)SW公司的融资困境 SW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一带一路”沿线水务工程投资、开发、设计及施工;水务工程设备及配件销售等业务。2018年前SW公司原有业务分布特征致使SW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一带一路”工程项目管理及技术服务收入、施工与安装服务收入、物资贸易收入。其中项目管理及技术服务收入、物资贸易收入占历年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90%。基于上述业务分布特征,在销售端SW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物资贸易销售回款和项目管理收益分配。随着海外市场汇率风险、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加剧,受制于集团公司海外扩张和业务清理,SW公司短期积压大量应收账款,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迅速下降,这部分应收账款既有来自于海外真实业务所对应的物资销售款和技术服务款,也有来自于集团公司的内部资金占用。在采购端,SW公司为配合集团公司海外业务发展,负责水务工程投资、开发、设计及施工的前期投入,物资贸易的前期垫资。SW公司短期应付设备供应商、设计院和分包商的款项超过应收账款的回款速度,风险敞口持续扩大。为缓解资金压力,SW公司一方面通过商业票据,如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延长付款时限,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 在传统融资渠道上,银行贷款是现阶段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方式,银行信贷风险相对较低,可吸纳各方面资金,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但这一融资方式也存在固有弊端。银行信贷需要对企业的资产规模、利润水平、资产负债率等方面做出严格限定,SW公司作为中小企业,自成立起依托集团优势采用轻资产发展模式,资产总额以流动资产为主,不动产数量有限,单位价值较低,而存货多为海外项目所需的专用设备和材料,难以取得足额抵押信贷。通过集团资金池管理而取得银行信贷,虽然规模较大,利率较低,但集团海外项目众多,远水难解近渴,难以缓解SW公司短期资金压力。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是“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资金融通的另外两大渠道。除此以外,主权债务转化为企业间商业负债的公私合营模式也越来越普遍,如“PPP”和“BOT”等模式。但对于“一带一路”中小企业而言,受制于本身规模和短期资金迫切性要求,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手段均难以落地实施,找到合适融资渠道,解决短期融资困境成为SW公司近期当务之急。 (三)SW公司的解决之道 SW公司超过50%的资产为应收款项和应收票据,应收款项的存在使公司有运用应收款项来改善其现金流,解决融资困境的可能。SW公司应收款项以代收代付海外项目分包商工程款和与核心企业业务往来款为主。核心企业占据产业价值链中心地位,有较强信誉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因此SW公司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来解决短期融资困境,在具体融资模式上选择应收账款保理模式。 应收账款保理是利用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较强的偿付能力和较高的信誉水平,在卖方(应收账款债权人)采用延期收款方式下向买方(应收账款债务人)销售产品或服务时,将实际经营业务中形成的应收账款收款权转让给保理商(商业银行),由保理商向卖方提供授信的一种短期融资模式。在SCF应收账款保理模式中,突出核心企业地位,以供应链整体信用水平和真实交易背景为基础,可以盘活供应链中因应收账款而沉淀的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资金融通难题,同时也减少银行信贷发放的潜在风险。 SW公司在实施应收账款保理时以真实交易为基础。首先,根据商品或服务的销售行为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协议。SW公司需将所有通过赊销(期限一般90天以内,最长不超过180天)而产生的合格应收账款出售给保理商,保理商对SW公司核定授信额度,在额度范围内接受赊销而产生的合格应收账款。其次,SW公司与核心企业签订服务销售与产品销售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将产品与服务直接提供给核心企业的海外项目部,根据海外项目部要求履行境内外采购,SW公司交货或提供了有关服务后,向核心企业开具销售发票。再次,由SW公司向保理商申请应收账款转让,并将合同副本、发票副本等规定材料送至保理商,保理商履行审核义务,审核无误后受让应收账款,再由SW公司或保理商通知核心企业。最后,由保理商根据合同金额或发票金额向SW公司发放融资款,SW公司取得融资款后向材料或设备供应商、服务提供商支付赊销款(见图1)。通过应收账款保理,SW公司实现短期大额融资,缩短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缓解了资金敞口风险,为SW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四、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潜在风险及对策 (一)潜在风险 本文强调了SCF下应收账款融资在案例公司中的运用,但随着SCF整体协作水平不断提高,潜在的内外部风险也不断扩大。在新的市场环境下,SCF潜在风险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 1. 信用风险。SCF信用风险一直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与重点,包括融资企业自身资信状况、核心企业自身资信状况、中小企业管理者信用状况等方面。信用风险的产生来自于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例如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出于迫切的融资需求,构建虚假交易,伪造应收账款凭证或将不良资产抵押给银行。鉴于供应链金融的传导性在新技术运用下不断加强,信用风险存在聚集并放大的可能。 2. 操作风险。SCF操作风险指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基础上,SCF利用新兴技术构建银行SCF操作系统和SCF第三方平台而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基于系统本身不成熟导致的运行漏洞,也可以基于不熟悉系统运作而产生的人员操作失误。 (二)针对性对策 1. 强化事前管理,做好风险评估。作为信用风险的承受主体,银行难以彻底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但银行可以采取两方面措施降低信用风险发生概率。首先,在银行融资产品设计上,做好交易封闭性和账户管理之外,在信贷风控管理上加入供应链金融特有的风险评估元素,适当运用预警模型或其他混合模型,以随时预警可能扩大的信用风险。强化事前管理,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其次,为防范企业提供虚假材料以套取银行信贷,银行可以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以获取供应链上有关税务、高级管理人员日常违约行为、审计报告、社保工资拖欠等信息,以整体评估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2. 发挥优势技术,优化人员培训。SCF操作风险的发生来自于多种不确定性的累积与放大,面对这些挑战,首先应充分发挥所使用各项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加密技术,进一步优化风控管理模式,在创新融合中探索解决之道。其次做好理论与技术的人员培训,尽可能避免因不熟悉系统运作而产生的人员操作失误,采用多重复核的內部控制机制,强化不断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正向引导作用,促进SCF更快速地推广与更广泛地运用。 参考文献: [1]戴翔,宋婕.“一带一路”有助于中国重构全球价值链吗?[J].世界经济研究,2019(11):108-121+136. [2]刘德红,田原.供应链金融内涵与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及展望[J].经济问题,2020(07):53-60. [3]孟寒.“一带一路”投融资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新经济,2020(Z2):42-45. [4]赵瑾.把握疫情影响下的国际贸易发展着力点[EB/OL].[2020-04-28]. http://www.chinanews.com/ll/2020/04-28/9170344. shtml. 本文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企业价值链重构与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2020YB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