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研究生作品创作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
范文 | 周玉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187-02 摘 要 依据当下新闻传播类专业硕士的招生特点, 以多样本科专业背景入校的研究生从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基础到作品创制能力来观察,他们都更需要扎实的传统媒体采、写、编、评、摄及制作包装的训练,而全媒体职业需求背景使得专业硕士的就业挑战面临更苛刻的要求,如何夯实专业基础、涵养专业素养、提升专业能力,成为摆在新闻传播类专业硕士培养路径上的一个难题,构建研究生新闻报道作品创作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是本论文探討的核心话题。 关键词 研究生 作品创作能力 培养路径 从近几年媒体对新闻传播类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来看,“全能记者”成为媒体对高阶人才的主要需求。目前,媒体的新闻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独立媒体的报道模式,转而演变成了一种独立运行、流程完整、操作规范的新闻生产模式——新闻报道已经从传统的报刊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转变成为网站新闻、移动客户端新闻,以及基于RSS的聚合新闻、基于WEB2.0技术的博客、基于社交媒介的微信等等,对培养“全能记者”提出了特殊要求和用人需求。 而目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基础能力问题、专业能力问题、思维方式问题等几个突出方面,需要指出的是,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相对于新媒体而言,在专业人才、传播经验和社会公信力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传统媒体,更具备诠释新闻的资格和能力,因而以传统媒体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全能记者”实训模式为翼,我们鲜明地提出了改变专业硕士作品创作能力培养的三个循序渐进、相互结合的路径:抓基础、涵素养、提技巧。 抓基础就是持续加强媒介传播技能的培养和延展,基于媒介融合的传播技术下的新闻采、拍、写、编、播、制、传的多样技能训练。通俗地说,就是为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们打造一个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功训练群,让他们迅速完成专业基础的集中和强化;涵素养就是加强研究生广泛的媒介素养、行业素养、国情资讯的涵化,在丰富、充分、多变的引导及考核方式的辅助下,培养研究生适应社会发展及全媒体环境下传媒业整体表现的新变化,成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媒体人;提技巧就是强调实践性、应用性,注重培养研究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培养他们成为“数字化单兵(团队)作战”的“全能记者”。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对“抓基础”、“涵素养”、“提技巧”三个互动的环节我们采取了以下三个培养方案: 一、首先就是抓基础环节 抓基础就是持续加强媒介传播技能的培养和延展。以17级研究生为例,同前几届学生一样,他们拥有复杂多样的本科专业背景,从地理信息测绘到商务外贸英语,不一而足。如何由简至繁,从简到难,尽快让各专业背景的学生找到新闻专业的能力和专业定位,帮助具有各种人生志向的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的专业实践方式和能力培养途径,课程实践训练和比赛训练机会,一个也不能少,我们从课程作业创作表(见下表)中可以一窥究竟。 我们在课程中一共设计了三次视频报道作业,分别是节庆现场报道(国庆/五一等)、深度调查报道、人物深度报道,同学们分组进行了扎实的训练,涌现出了较多采、拍、录、写、编、后期多方面表现良好的实践作品,相当多无专业基础的同学从头做起,勤学苦练,按照给他们量身定做的教学大纲,认真讨论选题,认真收集准备背景素材,认真完成后期剪辑配音,进行了相当有效的专业训练。 二、是“涵素养”方面的特殊培养 涵素养就是加强研究生广泛的媒介素养、行业素养、国情资讯的涵化,培养研究生适应社会发展、全媒体环境状况的媒体人。 针对学生新闻实践贴近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每次讨论选题时,我们都尽量做到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找准新闻报道选题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训练学生从重大时事报道中挑选角度的能力。 目前数字化、小型化、简便化的机器设备、互联网上海量的背景资料素材及社会各种交流评奖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经过准备和实践,学生创作了《关于十九大的海采》、《消失的报刊亭》、《老小区加装电梯难》、《触手可及的宫颈癌育苗》、《平民英雄王坤森》、《卖猪肉的街舞少年》等一批配合实际、质量较好的新闻作品,学生通过实践在新闻敏感、新闻选题、新闻涵养方面得到了扎实训练。 三、是“提技巧”的训练 提技巧就是强调实践性、应用性,注重培养研究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培养他们成为“数字化单兵(团队)作战”的“全能记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研究生三个能力的提升:涉及新闻采、拍、写、编、播、制、传的多样技能训练;熟练掌握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播出渠道的声、画、网页、视频、图形图像的整体表现;完成消息、特写、深度报道、纪实中长篇等多样化的报道样式的认知和实操训练。 这个部分的工作明显地体验在学生成长的多个阶段、多种比赛、多个项目当中,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同学已能将所学传统媒体采、写、编、评、策划、网页制作的综合知识能力运用到全媒体实验平台上,已能周期性通过报纸、杂志、视频、网站、app发布新闻及其他信息,受到其他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关注和好评。 “提技巧”方案还体现在各类别学生作品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参加校、省级、国家级DV大赛、数据新闻大赛、微电影大赛 、纪录片大赛等,目前已经取得的非常好的预期成果:17研究生夏磊团队的作品《红船精神》在2017年度浙江省大学生新闻节竖视频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7研究生夏磊团队的作品《漫漫电梯路》在2017年度浙江省大学生新闻节图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7研究生谭昊磊团队作品《非遗传承·净深源流》在2017年度浙江省大学生新闻节竖视频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通过这些获奖作品我们发现学生作品创作能力提升了,研究生的新媒体意识及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大型社会实践采访活动也是“提技巧”训练的核心内容。2018年暑假,研究生团队参加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大学生浙江寻访记”,2017级的研究生陈梦醒、周颖、秦少帅,2018级的研究生蒋泓桥分别作为自己团队的核心成员顺利完成了自己的走访、调研、采制、报道的规定动作,特别是“瓯舟寻游记”小组的陈梦醒同学,在温州、舟山巡游期间,之前毫无媒体新闻采编经验的状况下独立完成了一部现场报道作品、一部H5作品文案、一部MV主题曲(瓯舟寻游记主题曲)文案,和同伴合作完成了多部视频作品、H5作品的创作,在寻游期间她还独立运行维护一个微信公号“瓯舟寻游记”(15天),完成多篇采访手记的创作,融媒体采访报道能力提升迅速,成为本研究课题中最为典型的成长个案。 四、结语 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改变和提升新闻传播学专业方向研究生新闻作品采制过程中基础薄弱、新闻素养不足、新闻报道能力欠缺的普遍状况,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及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两个方面我们完成了研究的设计任务。 我们预先设计对研究生学位专业课进行媒介形态进化过程中的资源整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编排和重组,以适应新媒体发展背景对研究生的专业要求,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体现策划、实训与比赛相结合的教改思路,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经过几年相关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研究生的新媒体意识及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明显,我们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业务素质培养,突出新闻传播学专业方向研究生的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在研究生进行了传统媒介的新闻采制及策划编辑的学习、实习之后,逐步加强新媒体理念的实践和训练。对新闻传播学专业方向研究生进行了设置合理、形态丰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环节实操训练,体现了厚基础、宽领域、专业特色鲜明的设计思想,教学改革效果良好。 ★本论文为浙江传媒学院同名研究生教改课题研究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