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股东权益最大化 |
范文 | 梁洪茜 摘 要:“股东权益最大化”又名“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个概念来源于西方,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企业运营的宗旨,这种经营理念广为流行,但是在某些发达中国家及某些企业中,经营管理者并没有好好贯彻,甚至伤害股东权益,对此展开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股东权益最大化;理财目标;利益冲突 一、引言 自从贸易的发展以来,企业逐渐出现在了人们视线中,随着交通越发便利和人们需求的扩大,有些企业越做越大,业务覆盖面广,大小事务繁多,而所有权者不一定有能力经营好企业或企业,极有可能会让企业走向衰败,这时候往往需要经营能力高者代为经营管理企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得不发生分离。一个企业的成立离不开股东们的支持,对于股东而言,股东权益最大化就应该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但是经营者不一定能够完全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经营目标,这往往成为了管理者与股东的矛盾之源。在不同的国家,不同企业,由于经营环境、企业治理结构、发展战略、国家政策的不同,财务管理目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这两种。 二、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有许多的指标和比率,但是利润毫无疑问代表了一个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所有股东关心的焦点问题,通过利润的多少,股东们能大致判断管理层是否尽职,企业前景是否看好,投资者则能决定是否投入资金。利润最大化不失为一种好的财务管理目标。但是,它也具有一定弊端,不一定能完全满足股东权益最大化。 三、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股东权益最大化即通过企业管理层合理经营,在为股东谋取最多的财富。是股东期盼实现的目标。在某些上市企业,股东财富由每股股价和拥有的股票数量决定,股价越高,拥有的股票数量越多,股东财富越大。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充分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的因素,因为现金流量获取的时间早晚和风险的高低,对股票价格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股东权益最大化还能克服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为股东和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且企业赢取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也会影响股票价格,从而影响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最大化还能反映出资本与报酬的内在关联,因为股票价格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企业资产的价值。所以,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最佳的财务管理目标。 四、阻碍股东权益最大化实现的因素 1.股权过于集中,实际控制人权益最大化 在我国特有的经济背景下,许多股份制公司都是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上市公司逐步增多,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和股份制的发展,这些上市公司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政企不分,企业行为不规范,大股东欺压中小股东的现象,很多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改善效果不明显,究其根源,暴露出公司股权过于集中,治理结构不合理,等等因素。虽然企业已在制度安排方面加强防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操控公司现象发生,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排除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其大股东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对发行人发展战略、经营决策、人事安排和利润分配等重大事宜实施影响,从而对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如通过关联交易,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置换,上市公司为控股大股东提供担保、向控股股东付费等。著名的堂吉诃德战风车五粮液分红事件就是一个例子。2001年2月20日,五粮液的股东会上,拥有五粮液75%股份的大股东即五粮液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提出的议案明显侵犯了中小股东的权益,引起中小股东一致抗议,中小股东和大股东势如水火,但是在大股东的高压下,该议案被强行通过,中小股东纷纷弃权表达不满。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悠久,作为我国数一数二的白酒品牌,每年的现金流量和盈余利润都是一大笔可观的数字,然而中小股东却只能拿到很少很少的分红,在2009年,中国证监会突然发起对五粮液的调查,五粮液瞬间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经过一番严密的调查,事件真相浮出了水面。五粮液以实际控制人(五粮液集团)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多年来通过大额关联交易向实际控制人输送了大笔利润。这种形式表现为向五粮液集团支付商标使用费以及置换资产,原材料采购与让渡销售权等等。通过关联交易所获得的利润大大高于通过股利分配所得的利润,且由于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与五粮液集团之间的经营业务特征,使得关联交易顺理成章,五粮液的高管人员任职和考核制度也是关联交易能够顺利进行,手段隐蔽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直接侵占资金,关联交易更具合理性和隐蔽性。五粮液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大大伤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违背了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然而五粮液侵犯股东权益的案例只是我国上市公司违背股东权益最大化现象的冰山一角,我国亟待相关制度的完善来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2.股东与管理层利益冲突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层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得股东的财富不断增长,然而处于企业外部的股东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层目标函数往往不是完全一致,引发利益上的冲突。股东投入的资金不能撤回,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只有监控权,因此股东的投资具有风险性。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治理结构的不合理,给予管理层以权谋私的机会,增大了管理的成本。管理层苦心经营所获得的盈利却要由全体股东分享,因此,管理层希望能在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福利待遇,而股东却希望以最小的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两者显然矛盾。 (1)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冲突 股东权益最大化在经济学上,也可以表现为企业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净现金流量,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现金流获得时间的早晚和风险的高低往往对股票的价格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股东的权益。因此股东往往比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高管因为在职时间有限或绩效考核的原因更注重短期利润,而忽略长远目标,对股东权益最大化非常不利。比如,许多高管在离职前都会选择减少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费用。因为管理者偏向于短期内能取得的成绩,而研发费用带来的收益和效用却不能在其任职期间展现,却会减少当期利润,这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都是不利的。 (2)努力冲突 股东把企业经营权交由管理层,是希望管理者全力以赴治理好公司,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我国市场经济下,很多管理者都是上级行政命令获得职位,薪酬是计划体制下的标准执行,这意味着管理者取得的工作成就不与薪酬挂钩。管理层工作优劣都能取得同等的薪酬,会导致管理层玩忽职守的现象。不但浪费了管理成本,还会损害企业利益。 (3)资产滥用风险 管理者滥用企业资产,会使管理成本增加,造成资源浪费。管理者滥用资产表现为:追求豪华的办公环境、巧立名目滥用公费娱乐、转移企业资产到自己的名下、廉价出售企业资产等。不加以严格监管,企业将会损失很大笔资金。 (4)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冲突 企业生产经营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需要资金成本为代价,为了弥补其成本,企业将提高产品价格,产品价格的提高会削弱其在同类企业中的竞争优势,进而使得盈利降低,股东权益受损。但同时,股东权益与社会责任息息相关,比如,环境保护需要一定成本,企业只有保护好了环境才有继续经营下去的可能,环境若受损,企业将面临大额罚款,有损股东权益;企业应当按时发放职工工资并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员工工作才会有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企业也应当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让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在获利的同时,企业必须要为顾客提供合格安全的产品和优质服务,这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否则企业将面临失去信誉和顾客,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如著名的三鹿奶粉事件,产品质量不过关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最终损害的是股东权益。 五、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策略 1.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股东委托管理者代为经营企业,双方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日常经营活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管理者存在着道德风险,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契约(股东权益最大化)能否实现需要依赖管理者的“道德自律”。企业常常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管理者行为。 (1)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应该了解管理层员工所需,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建立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长期激励机制。管理者作为自然人理所应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发展,把经济利益作为物资激励机制的核心,把管理者利益与企业中长期利益有机结合,使管理者更好地发挥其潜力。物质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绩效股方式和管理层股票期权计划。绩效股方式即合理评估管理层在一定时期的业绩,根据业绩优劣给予管理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管理层股票期权计划,顾名思义即与管理者协议在将来某个时间点,管理者以预先商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管理者为了获得差价带来的收益,一定会努力经营企业,提升股票价格,这种方法对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非常有效。管理者不仅有物资上的激励,还要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荣誉感。如富士康公司考虑到员工长期工作的压力,为员工修建俱乐部以供下班后享受;年终评优,为优秀员工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让员工无后顾之忧。 (2)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 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保护股东权益,股东能够与管理者进行协商,在重大事件的决策上有知情权和表决权,干预公司经营。如我国《公司法》明文规定持有3%以上的中小股东有权在股东大会召开10日以前提交议案并书面递交董事会。这或多或少保护了大多数中小股东的权益免受侵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际控制人权益最大化。 2.加强监督职能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做到事前掌控,事后监督,经常性监督。企业内部监事会必须履行相应职责,关注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且保持一定独立性,避免舞弊现象.加强监事会建设,提高监事会人员自身素质,通过公司章程对管理者的权利进行约束,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定期出具监事报告。加强外部审计,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评估,加强内部会计系统的建设,保证账务资料真实可靠。 3.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法律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让企业平等分摊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以维护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利益。企业高管应建立或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提高企业品牌形象和价值,关注慈善事业风险,避免因慈善事业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和捐款过度带来的现金短缺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波.国有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0(12). [2]赵雅静.浅析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实现的几个因素[J].机械管理开发,2007(05). [3]党文娟.中外股东与管理者利益冲突对比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