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实证分析
范文

    张婷婷+吉洁+郭昕

    

    [摘 要]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选择。采用德尔斐法对2004-2011年间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全省的义务教育在背景、投入、过程和结果上都是不均等的,且不均等程度最大的是城乡义务教育的投入,其次是义务教育的过程。黑龙江省应合理配置全省的义务教育资源,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促进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发展,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关键词] 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 B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指的是城乡居民享受的义务教育大致相同,不是不顾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硬性的搞平均发展、同步发展。因为义务教育的供给能力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义务教育的发展就也同样存在差异。

    一、指标体系

    以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建构指标体系的概念模型,借鉴OECD教育指标体系,尝试从义务教育的背景、投入、过程、结果方面,初步构建了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指标体系,为保证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采用德尔斐法对义务教育均等化指标进行最终的筛选和确定。采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黑龙江省教育经费统计主要指标提要2004-2011》、《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4-2011年)》和《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经济发展报告》。

    构建指标的具体说明:(1)背景评价,指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评定教育的需求、问题、资源和机会,背景差异体现的是一个地区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社会环境因素。(2)投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所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相关方面所做的评价。(3)过程评价,指的是对城乡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4)结果评价,是对义务教育实施成果的效用性进行评价。

    二、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实证分析

    1.城乡义务教育背景差异实证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城乡义务教育背景中,农村在校学生数有绝对优势,2010年农村在校生是1464185,城市为415424,两者有3.5倍的差距,但农村在校学生人数的绝对优势并不代表其在居民人均家庭收入和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中也占有绝对优势,相反,城市人均家庭总收入和人均家庭教育经费的支出都高于农村家庭,当城市人均教育经费的支出是528.5元,农村家庭只有279.7元,城市是农村的近2倍,可见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存在背景上的较大差异。

    2.城乡义务教育投入差异实证分析

    2010年,城市小学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收入和支出分别是10.99万元和12.31万元,而农村小学只有3.9万元和4.12万元,城乡小学生均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收入和支出均有3倍差距;城市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收入和支出分别是12.51万元和15.10万元,农村只有3.11万元和3.37万元,城乡初中生均教育经费的收入和支出均有4.5倍差距,这说明城乡小学教育经费投入存在明显差距,且城乡初中教育经费的投入比城乡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差距更严重。在基础设施上,农村学校除了生均校舍面积上有绝对优势外,在生均图书数量和生均固定资产值上都和城市学校存在明显的差距。

    3.城乡义务教育过程差异实证分析

    通过对相关数据整理发现:(1)生师比上,城乡义务教育依然存在不均等现象,相比城市教师,农村教师负责的学生多,教学压力大,平均每位老师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会减少,最终会影响整个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学历结构上,城市小学和初中的教师学历结构情况都高于农村地区。2010年,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中,城市小学教师的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是48.92,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是80.84,但是农村小学和初中的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分别只有17.26和60.97;(3)教师职称上,城市小学和初中教师中学高级职称分别是7.14和29.37,但农村地区仅有1.79和12.57,两者之间的差距很鲜明。

    4.城乡义务教育结果差异实证分析

    从城乡义务教育结果的差异看,城乡义务教育的升学率都很高,二者差距不大,因为在我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相比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义务教育具有更强的政府指导意向,且随着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力度的增加,都使义务教育的升学率很高。但通过专家对城乡义务教育毕业生综合能力打分,发现农村地区毕业生综合能力是低于城市地区的,城乡义务教育在结果上的非均等化依然存在。

    5.实证结论

    在《教育概览:OECD教育指标体系2007》中OECD教育指标体系关于教育的背景、投入、过程和结果的差距取值分别在0-1之间,差距值越大,代表的不均等程度越高。2007年发达国家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背景差距值为0.08,教育投入差距值是0.13,教育过程差距值是0.05,教育结果差距值是0.05。通过计算准则层指数值发现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差距值相比,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在背景、投入、过程和结果的差距值分别是:0.17、0.53、0.29、0.15这说明全省义务教育是不均等的,且不均等程度最大的是城乡义务教育的投入,其次是义务教育的过程。

    三、结论

    本文认为应从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几方面提高黑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全省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保证全省义务教育资源分配的均等,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其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保证全省的最基本办学条件相同,不让学生输在教育资源的起跑线上,对于一些薄弱地区的学校,政府更应当强化对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加强对这些学校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均等化程度;最后,“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个人部分的年均增长率为13.1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3.58%[2],这说明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增长速度落后于城市教师的工资增长速度。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尤其应得到重视,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中小学教师工资经常被拖欠,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了教育质量,阻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职工工资落到实处,对出现拖欠教职工工资的地区要严肃处理。

    [参 考 文 献]

    [1]教育概览.OECD教育指标体系2007[N].中国教育报,2007(10)

    [2]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进展、经验做法和建设规划[EB/OL].教育部网站,2011

    [责任编辑:刘玉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