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
范文

    王颖驰+张晓蕾

    [摘 要]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进步,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立法规范,信用担保体系结构不完善,信用社会环境欠缺,担保机构两极化现象严重,资金补偿机制与风险分散机制设计不足等。我国应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立法规范,进一步优化信用担保体系结构,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规范担保机构运作,完善资金补偿机制与风险分散机制,以此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620 [文献标识码] B

    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多的企业组织形式。现阶段,中小企业正处于摸索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例如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立法规范、担保机构两极化现象严重,以及操作结构优化性不足等问题。因此,立足实际,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找到有效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在信用方面的缺陷,不论是站在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的视角来说,还是站在国家开展社会经济建设方面来讲,都带有强烈的必然性,这也是本文对此项工作进行探讨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发展的历程

    (一)自主探索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从1992年到1998年。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非常困难的融资环境,一些地方开始自发地建立基于企业互助的担保基金,如上海,重庆等。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步入实践。1994年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成立,标志着由国家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正式运营。先后在四川和广东等地进行商业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试点,开始正式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担保服务[1]。1998年,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也相继开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

    在自主探索阶段,虽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大多都是自发性的、地方性的、局部性的。国家对中小企业在政策上支持的力度是严重不足的,并且银行方面也没有给予充分的信任,这逐渐成为限制中小企业规模建设的主要原因。

    (二)积极推动阶段

    1999年,我国通过了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议案。随后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就标志着我国已经将中小企业作为国家开展项目建设和工作内容中的重点建设方向,不断加强其信用等级、信用担保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同时,也逐渐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工作,不断进行探索[2]。

    (三)规范发展阶段

    从2002年至今,借助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小企业逐渐找到了更加高效的方式来建设和完善自身的信用担保体系,也在很大幅度上提升了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化。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国家也逐渐加大对中小企业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在信用体系的构建方面,在不断健全立法法规的同时,也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也为其探索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道路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近20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2010年底,全国各类从事担保业务的机构约有近5000家,覆盖了全国的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截止到今天,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巩固,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立法规范

    同发达国家相比较之下,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可谓是处于“雏形”的阶段,还没有达到如此完善的境界,尤其是缺乏较为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立法规范,更无法为中小企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约束[3]。

    (二)信用担保体系结构不完善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担保机构数量和出资机构方面,担保机构不仅少,而且类型较为单一。为中小企业出资担保的机构主要是国家的政策性机构,而其他类型的担保机构可谓是少之又少。由于在结构上的欠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成为了中小企业建设信用体系的阻力。

    (三)信用社会环境欠缺

    在我国,社会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同时表现出的信用观念淡薄,导致了信用担保行业风险的加大。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和“三角债”等问题还依然存在,不能用有效的法律法规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发展,导致整个信用社会环境的欠缺。

    (四)担保机构两极化现象严重

    在我国,担保机构整体上规模不大,同时,担保比率基本上只能够达到两倍,同国家规定的额度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状成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探索信用建设道路上不断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当前我国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的单位,通常以半年为期限,更加无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担保,以及除流动资金之外的其他一切担保项目,加之担保人员由于自身学历和能力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也进一步造成了信用体系的形式化[4]。

    (五)资金补偿机制与风险分散机制设计不足

    当前,我国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面的外部力量支持建设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大部分担保机构处于对中小企业经济实力、运营状态、结构规模,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不信任,只愿意为其提供一次性的信用担保。另外,国家也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制,来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后续资金支持,在风险补偿方面也同样缺乏充足的资金,这很难保证担保机构有更加全面的发展。从国际惯例中可知,在整个为中小企业担保的环节中,担保机构方面以及银行方面,都应该依据一定的比例,来为中小企业分担风险。但是对于我国来说,银行方面不仅不承担分担风险的责任,还将全部责任推卸给担保机构,这就造成担保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担保的过程中需要承担所有的风险,这也是造成担保机构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进行长期担保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发展中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立法规范

    立法规范是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保驾护航的必要条件。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护担保行业,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的规范性,尤其是对于长期遗留下来的立法流程形式化以及其他立法缺陷和敞口等问题,同时增强以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立法链条中各个环节的紧密程度,形成全面的立法规范体系,约束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进一步优化信用担保体系结构

    现阶段,我国二级代理机构已基本建立,尤其是各种商业化机构也不断进行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政府也致力于引导民间投资来进行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减轻国家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会分置闲散的民间资本,扩大资金的利用效率,这能够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结构上的优化调整提供更多的动力。单纯的建立起担保机构无法保证中小企业信用达到最高水平,应该设立必要的再担保机构,来对担保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并以最后担保人的身份做出最后的信用评估。除此之外,还应该寻求多元化的建设模式,走各企业之间的“互助性”担保之路[5]。

    (三)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国家应该为中小企业建设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从政府、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社会等方面入手,以外部信用环境的效应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互相监督,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创造完善的社会环境。

    (四)规范担保机构运作

    担保机构可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银企支持,社会资助”等多种途径来解决担保资本金问题,并且加强准入机制的建设,确立全面的法规来作为担保机构建立的门槛。同时,还应该对担保从业人员有严格的要求,建立专业的管理制度,以持证上岗和竞争上岗来促进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满足担保机构的用人需求。

    (五)完善资金补偿机制与风险分散机制

    所谓内部补偿机制,即向被担保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并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风险准备金,以弥补代偿损失。而外部补偿机制,主要是财政补偿,同时还有股权投入、会员企业缴纳的互助基金,社会的捐赠等其他投入方式。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中小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风险。

    审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全历程,并分析该体系的现状,能够发现,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未达到最完善的状态,仍旧受制于多方面的原因。本文针对影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中出现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对其进行建设与发展的有效参考。

    [参 考 文 献]

    [1]庄佳林.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10(3):108-111

    [2]王佳堂.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1(25):89-93

    [3]李芸云.信用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作用和策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10,6(9):116-120

    [4]胡月红,杜鹏程.我国中小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学术论坛,2009,12(15):334-337

    [责任编辑:潘洪志]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