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刍议
范文

    [摘 要] 黑瞎子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少数民族历史以及丰富的知青文化,因此黑瞎子岛完全具备特色旅游开发的条件。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对于民族历史的传播以及对年轻一代社会责任感、民族的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当然发展旅游经济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建立赫哲(那乃)族风情园,举办民族旅游节,建立中俄友好纪念碑,但在开发过程中应保持传统的民族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关注中俄政治走向的大环境。

    [关键词] 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刍议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Characteristic Tourism Development of Heixiazi Island

    YANG Guang

    Abstract: Since Heixiazi Island has advantaged geographical location, natural environment of original ecology, long history of minorities and rich culture of the Educated Youth, it possesses the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tourism. It is good for handing down national history and cultivating th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outlooks of national honor and disgrace of young people. In the meantime, developing tourism economy will bring about tremendous economic benefit. The study suggests to build Hezhe gardens, hold tourism festival of minorities, or set up a Sino-Russia friendship monument. It also notes that national featur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preserved and that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should be focused 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Key words: Heixiazi Island, characteristic tourism, development

    黑瞎子岛是广义的大黑瞎子岛,即“由银龙岛、黑瞎子岛和明月岛三个岛以及其他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总面积为327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距离大黑瞎子岛大约70公里处的前哨农场以及抚远县城等周边地区。

    2008年10月大黑瞎子岛回归祖国怀抱之后,各行各业人士纷纷对该岛未来的开发建设献计献策,其中不乏可取之处。就目前来看,针对“一岛两国”的特殊性,中方当地政府对黑瞎子岛的开发建设主要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中俄经贸合作区;二是建立生态旅游区。而俄方对中方的开发建设的计划大部分持以赞同,尤其是在建立生态旅游区方面更是表示明确的支持。

    笔者通过收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黑瞎子岛为期两年的调研活动,总结出:黑瞎子岛完全具备特色旅游开发的条件,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优势,大打特色旅游牌。

    一、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赫哲族原居地

    黑瞎子岛位于我国领土的最东端。黑瞎子岛,俄称塔拉巴洛夫岛、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在东北话中意为“黑熊”,因其岛屿生态资源保持良好而时有黑熊出没,因此被俗称为“黑瞎子岛”。该岛具有独特的黑龙江少数民族——赫哲族的历史与文化。

    从赫哲族的族名中就可以看出:“赫哲族的民族名称没有统一的自称,‘赫哲这个族称,并非是其自称。对‘赫哲这个名称尽管人们的说法各不相同,……原居住在八岔沿江下游的人,称居住在勤得利沿江上游的人们为‘奇楞……原居住在勤得利沿江上游的人称居住在八岔沿江下游的人们为‘赫真或‘赫吉斯勒。”[2]

    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的赫哲族原居地就是在包括黑瞎子岛在内的抚远县八岔沿江下游的广大地区。就连“八岔”这个名称的来源,有的学者也认为是自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迁来的一位赫哲族老人的别称,即“在四十六年前,有一位姓董的人名叫‘巴特玛发,从下江三江洲迁居至八岔,于是人们将‘巴特之名转音为‘八岔,所以该地因此而得名。”[3]这里的“下江三江洲”就是指大黑瞎子岛所在的抚远三角洲。

    实际上,赫哲族原居地的范围不仅涵盖黑瞎子岛,且涉及黑瞎子岛更为东部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通考赫哲族的历史,可看出其共分三部:满古、奇楞和黑斤。其中后两部即奇楞和黑斤都曾经以哈巴罗夫斯克为居住中心,“居住在哈巴罗夫斯卡上方松花江和阿穆尔河沿岸的称奇楞人。至于称作黑斤人的戈尔德人(注:赫哲族人的又一称呼,多见于日文文献中),则住在由哈巴罗夫斯卡下方的阿穆尔两岸到吉里亚克人居住地的边界为止的这片地区内”[4]。拥有赫哲族原居地悠久历史的黑瞎子岛,尚保持难得的原生态自然环境,这与发展渔猎文化相匹配,充分具备其开发赫哲族渔猎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

    (二)独特的地缘因素

    黑瞎子岛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缘因素,该岛与远东第一大城——哈巴罗夫斯克乘船航行仅用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相当便利。独特的地缘因素给黑瞎子岛的旅游开发带来新的起点,开发国际旅游热线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这为黑瞎子岛的旅游业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路线。

    近代赫哲族人口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使赫哲族由原先的清政府统治下的完整的民族变成了跨中、俄两国国界的民族。“从赫哲族的噶珊(村屯)来看,大部分被划入沙俄统治范畴。中国的赫哲族人数减少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些人大都更改了国籍”[6]。赫哲族在俄国的那部分被称为那乃族,早在1860年,俄国人就开始把其列为单独的少数民族,登记造册,从索菲亚村沿黑龙江向上对那乃人的村落进行了调查。到乌苏里江口为止,一共发现了102个村落……1897年的调查结果是,那乃人的人口总数为5439人。”[7]语言相通、风俗相近,那乃民族与赫哲族始终保持着友好往来。

    (三)良好的原生态

    “黑瞎子岛”四面环水,形成典型的岛屿型湿地气候。同时四面环水的地势特点造成人迹罕至,从客观上避免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保护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使其保持较为原始的生态结构。黑瞎子岛拥有遍布该岛蒙古栎林、山杨林以及柳树、杨树、榆树等以及牧草,这些植被蕴藏着丰厚的生物资源,栖息着珍稀动物和鸟类。据相关部门统计:“共有高等植物910种,含9种国家级濒危植物和22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岛上野生动物350种,其中丹顶鹤、白尾海雕、东方白鹳属于国家Ⅰ类保护动物,水獭、大天鹅、马鹿、猞猁属于国家Ⅱ类保护动物”[8]。

    此外该地区的原始生态系统中还拥有世界上越来越稀少的湿地——三江黑土湿地,且该地区的湿地保持得较为完好,处于自然未开发的状态。因此湿地生态景观也将成为泛黑瞎子岛特色旅游之一。

    二、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通过开发黑瞎子岛特色旅游业,建立赫哲(那乃)民族博物馆、风情园,系统有序地陈列该土著民族的考古文物、图片、影音资料、文字资料,能够让游客普及学习赫哲(那乃)族的族源、族称以及发展脉络,对于民族历史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泛黑瞎子岛拥有80多年的俄方实质管辖的历史,因此在此地区进行特色旅游对于回顾当年的历史事件,再现近代黑龙江区域史、中俄关系史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交界界碑见证了这一时刻更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教育价值

    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特色旅游的开发,尤其对黑瞎子岛历史的宣传可以对当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的荣辱观。随着黑瞎子岛特色旅游文化的开发,精神文化财富得以宣扬,实现社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双盈利。

    (三)市场价值

    随着中俄之间经济往来的频繁,中俄之间文化领域的交往也愈来愈紧密,尤其是同源民族——赫哲族与那乃的文化交流将会更加密切,这给黑瞎子岛的特色旅游带来一个良好的契机。包括那乃族在内的俄罗斯游客十分喜欢到中国旅游,来华旅游和经商的俄罗斯人逐年增多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随着从事旅游业的赫哲族人口逐渐增多,2010年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从事民族旅游业的人口已经占全自治乡人口的40%,户年均4万余元。得到实惠、尝到甜头的赫哲族把民族旅游的发展目光又投向了更具有地缘优势的黑瞎子岛地区。

    三、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的途径

    (一)建立赫哲(那乃)族风情园,举办民族旅游节

    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应对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加以合理开发,使其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地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建立赫哲(那乃)民族风情园,陈列具有民族风情的建筑、生活用品、生产用品以及出售具有巨大商机的民族工艺品,都是非常吸引中外游客的。尤其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赫哲族鱼皮服饰和鱼皮剪纸,非常有市场潜力。

    (二)建立中俄友好纪念碑

    目前在黑瞎子岛上建立有回归交接纪念碑,即在黑瞎子岛北侧的259号界碑是岛上最后设立的界碑之一,也是2008年两国领土交接的纪念地,游客可在这里和回归纪念碑合影留念。为了纪念中俄东部边界最后的领土纷争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了中俄友谊进一步发展,应建立中俄友好纪念碑。黑瞎子岛地区拥有不少俄罗斯文化遗存,如俄国旧兵营以及其他的俄罗斯建筑和物品,这也是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的重点。

    四、黑瞎子岛特色旅游开发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民族特色

    随着经营民族旅游业的赫哲族群众得到经济实惠,其生活水平得以明显的改善。但是要注意凸显赫哲(那乃)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失去民族传统文化的本性,则失去了特色旅游的核心内容,无论从社会口碑还是经济效益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二)尽量保持生态环境的原生态

    要开发特色旅游文化,切不可一味追求规模建设,缺乏远见而忽视原生态,破坏原始风貌,这样的开发建设是毁人毁己,且贻害后代的。应打造“低碳开发”,合理有效地小规模建设。要知道:越是原生态的,越是传统渔猎文化。

    (三)关注中俄政治走向的大环境

    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民间的往来都离不开大的政治环境,注重两国政治军事往来,关注两国之间的国际合作与走向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中俄政治走向良好,两国之间的互动合作频繁,这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

    综上所述,黑瞎子岛特色旅游业的开发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条件,开发黑瞎子岛地区的特色旅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来开发特色旅游业,注重国际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黑瞎子岛地区的进一步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抚远县政府网站.http//www.hljfy.gov.cn/

    [2]民族问题五种丛书黑龙江省编辑组.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R].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127

    [3]民族问题五种丛书黑龙江省编辑组.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D].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125

    [4]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1984:9-10

    [5]杨光.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27

    [6]林树山,姚凤.西伯利亚民族学文集(长白丛书研究系列)[C].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252

    [7]姜国刚,衣保中.乔瑞中.东北亚论坛[C].2012(6)40

    [8]新华社.鱼皮文化助力经济发展[N].黑龙江科技报,2010-10-09

    [责任编辑:刘玉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8: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