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构建共享养老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的策略研究
范文

    周坤鹏

    [摘 要] 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加强养老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降低养老机构的经营风险和减少养老机构成本支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目前我国共享养老机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如养老机构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的监督体系,业务控制制度不健全。构建共享养老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的策略是:建立完善的绩效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养老机构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

    [关键词] 共享养老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45-02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共享理念发展的共享养老模式成为当前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理想的共享养老模式不仅促进养老资源的共享,而且还会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提高盈利空间。但是通过实践调查,很多养老机构存在经营风险过大、盈利能力不足以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基于共享养老机构所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控制视角对共享养老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研究,以此规范我国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内部控制机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内部控制就是通过系列的制度规范等保护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从而为企业创建更大的经济效益的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委托代理理论,即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委托人相应的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双方形成契约关系。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得产生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治理控制。治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第一个层次,其主要目标就是保护各方利益者的权益,并且对相关决策者进行监督。例如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为了实现养老机构的网络化管理会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以此约束相关人员的行动,保证养老院运营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二是管理控制。管理控制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资源等进行管理的过程。管理控制就是以经营权为基础,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与控制。例如在养老院经营过程中,经营管理者需要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及时购置相应的物品等,以此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三是业务控制。业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内部控制的关键,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精力放在业务控制层面上,例如企业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制定的岗位职责、对员工进行的分工都属于业务控制的范畴。业务控制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内部控制责任落实的重要载体。

    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加强养老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构建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降低养老机构的经营风险。在互联网环境下,养老机构通过运营共享养老模式,实现了养老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养老机构的经营效率,但是与此同时养老机构遇到的经营风险也日益增加,例如在养老共享模式下,养老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养老机构的经营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而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从養老机构内部运营管理入手,通过调整与优化经营策略等消除不利于养老机构运行的因素,从而保证养老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盈利;其次有利于减少养老机构成本支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网络化管理可以对养老院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医疗、护理以及照料等方面资源的结合,减少了养老院的费用支出。例如养老机构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购置相应的物资,这样大大降低了铺张浪费的现象。

    二、共享养老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缺陷

    虽然经过多年的运营管理,我国养老机构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基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智能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机构在发展共享养老模式过程中暴露出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一)养老机构信息披露不充分

    在养老共享模式下,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关键是掌握完善的信息,只有对养老机构的信息进行全面掌握才能保证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但是基于利益考虑很多养老机构在信息披露时存在缺陷:首先共享养老机构披露的信息过于笼统。在共享养老模式下,任何信息都会影响绩效的发挥,以公立养老院为例,根据对公立养老机构的信息披露现状看,其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几张简单的财务报表,并没有将机构内部的财务资源等进行全面的披露。尤其是对于财务数据的披露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说明,影响社会消费者的了解;其次养老机构的信息披露没有理清预算与会计的关系。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的信息披露往往侧重对预算管理的披露,而忽视会计管理信息披露,导致机构披露的信息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养老机构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例如在共享养老机构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为了凸显自己的业绩,他们会选择重视收支核算,强调收支平衡,而忽视对绩效考核的评价,最终导致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质量不高。

    (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越到的风险越来越多,风险的存在必然会增加机构的运营难度,但是基于公立性质很多养老机构在内部管理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在共享养老模式下,虽然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手段与途径在不断提高,但是其仍然存在诸多的风险,尤其是管理者忽视对老年人经济负担能力的风险考虑。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为了扩大盈利,他们会选择提升养老护理费的方式增加利润,然而由于老年人属于丧失劳动力群体,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尤其是“三无”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经济负担能力更加低,这样在共享模式下,养老机构需要考虑经济负担问题,但是实际机构很少真正立足于老年人考虑其经济负担能力;其次缺乏互联网风险防范。虽然互联网管理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监护体系,但是互联网的复杂性要求相关人员要树立互联网风险意识,例如因为系统故障而造成的监控错误等事故会给养老机构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在此方面养老机构还没有欠缺;最后缺乏资金风险防范意识。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以此满足机构发展的要求,但是实际上我国公立养老机构一直存在依附财政支持的落后思想,导致运营发展受资金短缺制约。

    (三)业务控制制度不健全

    业务控制的基础在于健全的规则制度和操作流程,构建共享养老模式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操作管理流程,尤其是在护理老年人的时候需要采取规范的护理流程,以规避风险。目前虽然养老机构建立了业务控制制度,例如建立了定期身体检查、采购管理制度等等,但是由于养老机构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等导致业务控制制度存在执行难的问题:一方面养老机构基于利益考虑在岗位设置上会忽视财务管理岗位的重要性,养老机构将财务管理与出纳工作置于同一人负责,这样势必会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出现。再者养老机构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会考虑自己利益角度而选择物资,不会将养老机构的利益考虑进去;另一方面共享养老机构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虽然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共享养老模式,但是由于受到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养老机构在信息沟通中存在障碍,例如社区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存在系统不统一的问题,导致信息沟通不畅。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监督是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次数越来越多,资源配置越来越优化,但是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养老机构存在监管体系不完善的缺陷:一是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并没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监督体制,仍然以政府监督为主,使养老机构的财务工作以政府管理为终点,导致养老机构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目标以服务政府预算,偏离养老产业的经济效益价值;二是共享养老机构内部缺乏内部评价机制。共享养老机构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结果导致养老机构将养老服务作为评价机构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导致养老机构的运营效果不高,此种情况在公立养老院比较常见。

    三、构建共享养老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的策略

    基于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通过构建共享养老模式对提高养老机构的运行效果、提升盈利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共享养老机构的健康运行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因此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构建共享养老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的策略主要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绩效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提升信息披露制度的前提,因此我国共享养老机构要构建完善的绩效财务信息披露制度:首先完善绩效会计规范体系。在共享养老机构运行过程中,机构财务工作关系到机构的盈利能力,因此针对共享养老出现的新特点需要及时制定与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深化会计改革。例如我国相关法律要明确共享养老机构信息披露的标准,确定养老机构应该披露的信息内容以及时间等。同时基于互联网管理平台的应用,也要构建财务信息网络发布平台,让公众可以通过公共平台了解养老机构的财务信息;其次加强对养老机构信息披露的监督。基于公平与公正原则的考虑,我国要加强对养老机构信息披露的监督,通过监督督促养老机构实现资源的公平配置,以此解决养老资源不均的问题。在我国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下,养老资源短缺问题比较严重,因此通过监督机制可以约束养老机构的行为,从而实现切实发挥养老机构的公益价值。

    (二)加强养老机构风险管理

    首先要强化养老机构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养老机构不同于其他企业,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基于生理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存风险就越大,因此需要管理者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规范机构服务、减少纠纷入手,例如养老机构要进一步对老年人的经济能力进行分析,在决定实施某项护理服务时需要考虑老年人的消费能力,避免出现高于老年人经济负担能力的项目,以此給机构造成经营风险。同时养老机构也要建立护理意外保险制度,老年人的跌倒等事故会给养老机构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通过保险制度转移养老机构的经济风险;其次养老机构要树立良好的风险控制氛围。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内部控制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内部控制实施也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因此需要在全机构中形成良好的内控氛围;最后提高养老机构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由于管理者是内部控制的决策者、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管理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执行情况与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操守、道德观、价值观等息息相关,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行为,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应尽快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当然,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仅指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

    (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

    在以传统的会计信息审核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账物不符的问题,分析原因很大部分是因为各个岗位的财务信息传递延迟造成的,因此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前需要进行科学的准备工作,明确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以便根据具体的目标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好业务再造流程之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实施业务再造的关键在于强化对会计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实施业务再造需要网络的支持,因此为了提高基本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进行控制,建立交易授权控制机制、岗位责任制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等。

    (四)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

    首先依法建立会计管理机制,加强对财务会计的核算控制。在养老机构财务核算的过程中,在使用收付实现制方法的基础上,还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方法,即对应收未收、应支未支的基金及时进行核算,使基金管理更加全面化、合理化;其次加强岗位职责控制,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养老机构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制度,财务部门设立会计主管、复核、稽核、出纳和负责人。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去执行,例如会计和出纳必须分离,稽核和出纳必须分离,会计档案和保管不能担任出纳。基金支付人员不得同时任审核,复核不能和报表编制兼任;最后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物资管理控制。加强对物资管理是降低养老机构成本的重要途径,由于养老院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购置相应的产品,因此在购置产品时需要采取招投标方式,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总之,养老机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活动有效进行,避免不合法行为,确保单位资产的完整性,提升财务单位信息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要客观的面对内部控制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科学的策略解决机构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共享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晋.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2]张新生,王剑锋.中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物联网应用于养老服务[J].经济研究导刊,2014(8)

    [3]章晓懿,刘永胜.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养老机构运行风险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

    [4]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王凤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