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二元”育人推动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
范文

    徐佳佳

    

    

    

    [摘 要] 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构建“七个二元”的新型培养模式,打通企业技术工人学历提升通道,实现高效、高质、精准的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泉州市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环境中,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泉州市政府积极贯彻国家、省的文件精神,立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情况,指导各职业院校精准选择试点专业,分类指导,并充分发挥市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导向和推动作用,通过学费减免和实践经费补助等方式,积极推动区域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二元”制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 二元制;职业院校;区域经济;泉州市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4-0194-03

    2014年,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印发文件,要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2015年,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明确加快推行现代学徒制,打造福建版“二元制”职业教育”。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推进“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要求,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福建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构建“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学制”的新型培养模式,打通企业技术工人学历提升通道,实现高效、高质、精准的职业教育人才供给。

    泉州市积极贯彻国家、省的文件精神,立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情况,指导各职业院校精准选择试点专业,分类指导,并充分发挥本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导向和推动作用,通过学费减免和实践经费补助等方式,推动区域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二元”制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成效显著。

    一、主要举措

    2017年,泉州市共有10所院校与51家企业在23个专业开展试点,招生276名,获批省级试点项目数全省最多,基本覆盖全市主要产业。

    (一)精準选择试点专业

    二元主导,其本质就是在满足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前提下,探究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共同点,提升两者共和合作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书育人和企业实践操作的作用,联合培养区域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否能取得成功,并且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推力,其关键在于精准选择产业所急需的专业。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的申报条件,泉州市教育局主动介入,引导各高职院校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结合院校自身发展定位和专业特色,主动对接,积极申报。

    自2016年“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启动以来,泉州市共有23个专业申报成功,且分别与泉州市重点产业对接,如机械制造、服装纺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对地方企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很大程度让企业拜托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其中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依托石狮市的纺织鞋服产业优势,开展全产业链的合作模式,推进“二元”制试点的集群发展模式;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也依托德化“瓷都”的区位优势,契合产业开展相关专业的试点。

    泉州“二元”制试点专业主要对应产业情况表

    (二)严格设定合作企业条件

    作为“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中育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企业不仅仅扮演企业和受教者的角色,为学员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和生产环境,更要主动参与到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中,尤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标准的设置等方面要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选拔一批技术骨干,担任学员的企业导师,全面参与到“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来。

    基于这样的要求,泉州市要求高职院校选择的合作企业必须要符合相应的条件:一是合作企业应为规模以上企业,在全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二是合作企业应为区域经济继续发展的产业企业,有先进的实训设备和生产设备。三是合作企业能够也愿意为学员配备技术骨干作为企业导师。四是合作企业应当有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五是合作企业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推行这项改革一段时间以来情况看,以上五个方面,是这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

    (三)科学制定项目方案

    目前,泉州市已经成立了智能制造和医药护理等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和建筑设计、经济贸易、信息技术、纺织服装、幼儿教育、机械制造和鞋业等7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并以此为依托,由学校与合作企业联合相关的行业协会,成立“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机构,针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制订试点工作方案,更好的推动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如:泉州轻工学院、黎明职业大学和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分别与合作企业成立校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改革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二级学院,共同制定和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二元制”弹性学制和学分管理制度,确保“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有序推进。

    (四)构建“省-市-校”保障体系

    在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高职教育“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泉州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政策,为“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泉州落地保驾护航。一是建立由市长担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分管工业、教育的副市长分别担任副总召集人的市、县两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并以泉州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印发了《泉州市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在全市职业院校全面推行“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设立“二元制”试点专项资金,为“二元制”试点项目的推进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一方面泉州市政府给予“二元制”学员每生每学年4000元的奖补,作为“二元制”合作企业负担的实践经费。2016、2017两年,泉州市为当地301名“二元制”学员支出230.8万元;另一方面,针对地方重点产业急需专业和相对艰苦专业,给予“二元制”学员每生每年6000元的学费减免,2016、2017两年,泉州市为84名“二元制”学员支出100.2万元。三是结合“二元”制试点专业设立市级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正负面清单”,引导各高职院校面向纺织鞋服、机械装备等我市重点产业培养急需的人才,提升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各高职院校立足各自的办学定位,制定校级层面的制度体系,并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确保试点项目的高效推进。黎明职业大学发挥省级示范性院校的品牌优势,在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内开展“二元”制试点,与国际贸易行业协会开展跨境电商领域的合作;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利用自身办学优势,与学校的出资方安踏集团和恒安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二元”制试点;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利用区位优势,与石狮市的纺织服装相关企业开展基于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二元”制试点。

    (五)确保“七个二元”落地

    泉州市教育局要求各职业院校严格落实“七个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要求各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按“一校一品”的策略,推进项目的实施。例如:黎明职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共招收的31名员工,大部分为企业总裁和高管,学校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分别组建“黎大总裁班”和“学员晋升班”,对总裁和高管,教学内容以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主,对其余员工,按“新员工——老员工——师傅”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并通过“送教入厂”和“白+黑”等形式,为“二元制”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与恒安集团、安踏集团等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施“12345”工作方案,即:打造“1”个“二元”制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融合学校和企业“2”个教育教学实施系统,校企共同建设专业教学指导、专业师资、学生管理等“3”支队伍,落实“机制、组织、制度和经费”等“4”项保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条件和评价制度“5”个建设项目,获得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华光职业学院等院校也分别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与合作企业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二、取得成效

    (一)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泉州的重点发展产业,正处在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现,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员工专业技能提升的问题,同时帮助企业稳定员工,缓解企业招工难题,为纺织服装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人力支撑。在泉州,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看到“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如大帝集团、华宝集团,主动要求与相关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发展战略合作。目前,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已经建立了“大帝集团分院”、“华宝集团分院”,“柒牌学院”也即将落地。

    由晋江市政府主导,五大知名企业(金龙集團、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艾派集团)共同投资的泉州轻工职业学院,自2009年创建以来,依托五大股东企业,发挥区域经济活跃和产业集群的优势,依据产业开设专业,根据企业需求开设课程,突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开设了“恒安机电班”、“安踏鞋服班”、“浔兴模具班”等多个订单培养特训班,并在恒安集团开设了“企业大专班”,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推进试点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实施“二元”制试点工作,推动我市各试点院校主动适应泉州乃至福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点和办学定位,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

    (三)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形成校企共赢

    进一步发挥企业在“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育人等方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企业参与有效改变试点院校试点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实训条件的建设,助推试点院校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另一方面,试点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的反馈,又可以作为校企共同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推动教育教学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更好地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融合。

    (四)促进教学共进

    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和学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与学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一方面企业导师和学生来自企业一线,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经验,在技能培养过程中,与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形成良好的互补性;另一方面,学校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真正掌握了企业的生产技能,而企业教师通过共同教学系统的掌握岗位的知识体系,学员在此过程中通过知错纠错和补缺补漏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黎明职业大学开设的跨境电商“总裁班”,其学员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

    (五)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提高对企业的认知,包括职业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技能、企业文化等;学员“就地就业”后,对培训企业产生一定的感情,进而产生在企业长期工作的意愿,成为企业“留得住”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选送优秀员工到试点院校试点专业学习,通过在校学习,有效学员解决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也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在这过程中,企业保证了任用人员的稳定性,提供了企业员工良好的技能学习的平台,同时通过系统的学习企业员工在这个平台上积极钻研业务知识,对企业发展提出新举措,企业产能和研发都有了新的突破。

    (六)提升高职教育影响力

    项目实施以来,受到政府部门、媒体、行业企业和学生家长的多方关注,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的影响力。一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关注“二元”制人才培养试点,2017年,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在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举行,“政行企校”多方为“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谋划策,同时也提升了泉州在全省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二是媒体聚焦“二元”制人才试点工作,《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泉州晚报》等主流媒体均对泉州市的“二元”制试点情况进行了报道;三是企业积极参与“二元”制人才试点,项目实施以来,泉州市多个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项目的实施,包括安踏集团、恒安集团、凤竹集团、九牧王服饰等年产值亿元以上规模企业均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陈锋,陈星毅.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福建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与“二元制”项目建设的创新举措[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5):117-119+128.

    [2]施政.福建省“二元制”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启示[J].林区教学,2017(6):23-24.

    [3]江允英.“二元制”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34-37.

    [责任编辑:潘洪志]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