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范文

    卫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由于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具有融资简单快捷、并且受限较少的优势,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压力,纷纷选择了股权质押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然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权质押虽然可以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但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平仓风险、掏空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此,上市公司应当谨慎选择股权质押,并提早做好风险防范。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战略动机以及风险,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股权质押;风险;策略

    [中图分类号] F830.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12-0075-02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强调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且进入了“新常态”。但前期积累的一些潜在风险逐渐开始暴露,金融风险尤须防范。其中股权质押融资产生的问题尤为明显。此前,因债券融资受阻,传统融資方式进入瓶颈期,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股权质押成为了上市企业的不二选择。但是近年来,多家上市公司接连出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而股东又没有补仓能力的情形,股票一度进入停牌期甚至被强制平仓,导致公司破产。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大股东股权质押所带来的控制权转移以及掏空风险,其会影响公司价值并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所以,研究股权质押可能对公司价值以及内部结构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弱上市民营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是我国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市场股权质押的现状

    事实上从2010年起股权质押的比例就开始稳步上升,但大规模的爆发主要从2014年开始,2014年新增近1.8万亿;并且在2015—2018年大幅持续走高,2015年伴随着银行降准降息的政策出台以及杠杆资金的大量涌入,A股市场行情大好,使得当年新增股权质押的市值达到了4万亿元之高。在多年的质押高峰后,2018年末A股质押市值为4万亿元,质押股份占A股总股本的9.97%,与6月份7.2万亿元的高比例质押规模相比,已经有了显著下降。经历了一年的熊市后,上市公司进行股票质押所包含的潜在风险又一次引发了社会的深思。截至2018年10月,A股市场中股权质押现象频繁,所占比例甚至接近100%,在质押群体中,不乏将其所持有股权90%都质押出去的控股股东,占比接近15%。虽然股权质押缓解了绝大部分公司的燃眉之急,但是此种现象也引起了极大的质押风险,公司面临着质押期一到无资金赎回或股市市值下滑,没有足够的资金追加保证金便不得不被强行平仓的困境。

    随着去杠杆的持续推进以及A股市场的快速下滑,股权质押的市值也不断下跌,从2018年6月的6万亿元一直跌破到10月的4.4万亿元。但是虽然质押市值下降了,其质押股数却没有较大波动。两市共质押6372.51亿股,占总股本的9.94%,二者均位于历史高位。股数未变而股价先行,大比例质押的股东尤须警醒。2018年2月到6月期间,股价触及或跌破平仓线的上市企业数量开始急剧上升,6月最多达到了23家,全年共163家上市企业发布了相关公告。

    股市的下行给质押比例高的上市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因此2018年下旬股权质押开始变得越来越难,信贷机构开始重新审视安全性问题,提高了对质押企业的一系列要求,力把风险控制到最低。同时质押新规也开始约束上市企业的质押规模,做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准备。

    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动因分析

    一是提供生产资金,拓展市场。在产品推出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进而不断改进自身的产品来迎合广大消费者,以此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倘若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此时企业的银行信用评级下调,融资渠道可能较少,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需要,控股股东不得不将手中的股权通过质押来获得资金的支持从而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得以维系。此外,如果因为国家调控放宽了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率,那么很多龙头企业可能会通过大量赊销的方式来抢占市场份额,以此来排挤新入行的中小型企业。然而这种赊销方式会使企业流动资金减少,从而使资金链出现问题,这时股东为了维持企业自身的运转,也会通过股权质押这种简单快捷的融资方式来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

    二是战略转型的资金压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使其稳定增长,而面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许多企业原本的产业结构面临淘汰,不得不考虑产业转型。更有相当多的传统行业因为竞争力较弱,财务状况常年亏损,想要银行贷款或债券融资也不满足条件。2018年就有部分企业关停或面临着生存危机,而企业转型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缺乏其他融资渠道的情况下,股权质押就成为了企业战略转型的最优选择。

    三是套现。现行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权都高度集中,急需资金的时候大股东想要减持套现又受到严格的限制,减持1%以上就需要公告,并且大股东等实际控制人的股份自上市之日起必须锁定36个月。而A股的股市却一直存在相当大的泡沫,股权质押则能使股东在不改变控制权的基础上享受到股市浮动所带来的盈利,对于券商来说则属于一种质押式回购。此前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上市公司股东参与了质押套现,其中乐视股东贾跃亭的股权质押比例甚至达到了99%。

    四是部分上市民营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的茁壮成长一直是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民营经济在国有经济中的份额超过了60%。但从2014年以来,民企在我国银行的融资比例逐渐下滑,国内银行对于大部分上市民企的融资限制越来越多,审核流程也颇为繁杂,相对于民企银行更愿意给经营收入稳定的国有企业贷款。截至2018年11月,民企的银行贷款仅占总融资额的25%,融资渠道单一以及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使得上市民企别无他选,只能通过股权质押这种流动性好融资速度快的渠道来解决资金需求。

    三、股权质押存在的风险

    一是损害公司价值。首先,因为股权质押融资限制较少,所以股东融资后基本不会披露融资金额以及融资的去向。而大股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常常会就某些关键信息对中小股东进行隐瞒,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而一步步损害了公司价值。其次,如果股市一路下滑,控股股东将面临强制平仓的危机,从而产生控制权转移风险,这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会产生负面影响,有损公司价值。

    二是“掏空”风险。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并不改变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大股东仅仅承担现金流权部分的成本就可以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以及关联交易等行为来转移公司资产,从而导致公司资金短缺且盈利能力下降。在质押前与管理层勾結隐瞒公司真实信息,刻意抬高股价获取更多融资额。而当股价下降到平仓线时,股东在拥有融资额的情况下常常会选择放弃这部分股权,将风险转移给受质人,给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最后,母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还会连累子公司的信用评级跟随下调。

    三是质权人风险。在当今“无股不押”的形势下,质权人其实也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接近平仓线时不愿意补仓,选择放弃此股份获得高出股价那部分的盈利,此时因股价下跌而贬值的股份的市场风险就转移给了质权人。另外,限制性股票和限售股在质押市场的比例开始上升,当股票到达平仓线质权人为了不亏本想要卖出手中股份时,这些尚未到解禁期而无法出售的股票则给质权人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四、防范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

    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考虑到股权质押、关联担保、关联交易等行为所产生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适当削弱大股东对公司的绝对控制,保持合理均衡的股权结构,不让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犯。同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并通过各种激励制度使管理层与员工的业绩与自身收益相挂钩,让员工充分意识到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相一致,减少股东与管理层相互勾结的现象,达到“权责利”相结合。并设立内部防范机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严格监督是否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况,

    (二)控制股权质押比例

    正因为近年来股权质押频频出事,2018年出台了史上最严的“质押新规”,新规中明确60%质押率“红线”,单一证券公司、单一资管产品作为融出方接受单只A股股票质押比例分别不得超过30%、15%,单只A股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超过50%。意味着监管层继续执行去杠杆、调结构、稳增长的计划,减少市场泡沫。质押机构也应该对需要股权质押融资的上市公司实行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持续关注高风险公司的股价变化、权益变动、实际控制人的资信状况等,尽量选择优质的上市公司实行高比例融贷款。

    (三)加强股权质押的信息披露

    当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关于股权质押信息披露的规定和要求并不同统一,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公司对所披露相关信息的充分性,及时性以及其范畴不准确。政府部门应对该内容进行规范,使得市场上的投资者在做出相关决策前能了解对应公司的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等以保护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对股权质押的预警线,平仓线以及当出现平仓风险时,对公司会造成何种影响,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其风险。

    [参考文献]

    [1]何斌,刘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N].南方金融,2019-02-13.

    [2]富钰媛,苑泽明,李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内部控制[J].财经论丛,2019(1):71-80.

    [3]朱敏迪,曹志鹏.股权质押融资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44-46.

    [4]朱颐和,姜思明.股权质押率、产权性质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18(24):16-20.

    [5]范亚楠.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风险探析[J].时代金融,2018(32):317-318.

    [6]黄欣晨.股权质押视角下民营企业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8.

    [责任编辑:赵磊]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