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力发展我国海岛旅游的战略思考
范文

    陈廉胡海晨

    

    

    

    摘要:借鉴中外开发海岛旅游的成功经验,可以利用并扩大离岛免税政策效应,即在我国海岛县(区)实行“离岛免税”政策,大力发展我国海岛旅游经济,吸引中外游客上岛旅游购物消费,将流失海外的巨额购买力转化为强劲的“内需”,全面启动国内旅游消费市场,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稳步持续增长。

    关键词:海岛旅游;离岛免税;减税促消费;旅游贸易逆差

    中图分类号:F8314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5-09

    作者简介:陈廉(1982-),女,重庆铜梁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胡海晨(1975-),男,四川南充人,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战略及其竞争优势研究”,项目编号:71332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资源依赖型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16BJY06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采取了大量举措。其中,减税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对于启动国内消费和拉动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在我国消费低迷、经济持续下行的当下,本文提出应汲取并借鉴国内外开发海岛旅游的成功经验,通过实施离岛购物免税政策大力发展我国海岛旅游经济,以此来遏制我国旅游贸易逆差趋势,从而开启我国新一轮消费热潮的动力引擎。

    一、发展免税业激发旅游购物消费需求

    (一)海外购物是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主流消费趋势

    近几年,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推动我国出境旅游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平均每年增长252%,是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两倍。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次为8 31827万人次,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1 02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规模高达1 649亿美元,占到全球境外消费市场份额的1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据调查访问,购物是近几年我国出境游客花费最高的项目,其中2013年海外购物消费更是占到了旅游总花费的50%以上。据《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881%的出境游客将购物作为最主要的消费项目。国外发达的免税业对我国出境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受益于访韩中国游客,2014年韩国乐天免税店的销售金额达42万亿韩元(约合240亿元),同比增长了约16%-18%。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15年1-9月,中国访日游客人数达3838万人次,同比增长115%,中国访日游客消费额达1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65%,占所有海外游客消费总额近一半。在赴日购物潮的背后,是日本急速扩张的免税店数量。截至2015年10月1日,日本消费税免税店数量由不足13万家增至超过29万家,东京、大阪和爱知三大都市圈内的免税店数量就达179万家,增速高达465%。可见,国外成熟的免税业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公民海外购物热情和潜力,使得观光购物成为公民出境旅游的主流消费趋势。

    (二)国内免税业发展吸引境内外旅游消费,有助于提振国内消费市场

    1984年12月21日中国免税品(集团)总公司成立,宣告我国免税业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免税业市场规模逐年攀升。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免税市场零售额约为168亿元,同比增长27%。按照年均22%的增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中国免税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免税消费国。目前,我国免税业发展了以口岸和市内免税店、离岛免税店和免税外汇商场为主的6种类型经营模式,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境内共有262家免税店。为应对我国公民海外购物持续升温的热潮,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会议决定根据企业意愿和口岸布局需要,恢复和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我国公民需求量较大的免税品种,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同时,合理扩大免税品种、适度增加免税购物额。这将有利于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物,有效引导消费回流。另外,我国将不断推进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以此吸引境外游客在我国境内购物消费,进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三)离岛免税政策对促进海岛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离岛免税政策是指对离岛(不离境)的国内外游客实行限次、限量、限值和限品种免税购物,在免税店付款,离岛口岸隔离区提货的税收优惠政策。离岛免税政策并没有在国际上普及,只有极少数国家或地区实行这一政策,其中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积累了较好的离岛免税经验。据《2013年中国免税报告》显示,除我国海南岛以外,目前韩国济州岛、我国台湾离岛和日本冲绳岛实施了离岛免税政策。研究表明,免税购物可刺激游客购物消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我们发现,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和台湾离岸岛屿实施的购物免税政策是刺激当地旅游消费的关键因素。

    日本政府早在1972年提出离岛退税的概念并在冲绳岛实施,此后于1998年颁布了《冲绳型特定免税店制度》扩大了退税商品范围,进一步优化离岛退税政策。目前由DFS开设的两家离岛免税店,分别是那霸机场免税店和DFS GALLERIA冲绳市内免税店。近些年每年到冲绳的旅游人数约270万人,据统计75%左右的旅客进店购物,年销售额在2亿美元左右;据日本观光厅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度大陆到冲绳旅游的游客达687万人次,在2014年4月至12月间中国大陆到访冲绳的游客增至10万人次。2014年外国游客在日本滞留期间的旅游消费金额合计达203万亿日元左右,其中,购物消费超过7 000亿日元,占整体的35%左右。外国游客在日本消费日趋活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4年10月日本扩大免税对象商品。据统计,2014年访日中国游客的消费额为5 583亿日元,占到外国游客在日本消费总额的1/4。截至2013年,日本旅游贸易均为逆差,但随着中国游客等在日本大量购买商品,日本的旅游贸易在2014年内转为顺差。《日本经济新闻》称,仅在2015年2月中国游客就为日本旅游顺差贡献近10亿元人民币。可见,日本实行的旅游购物免税政策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成功地使日本旅游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韩国济州岛早在2002年实行了离岛游客免税购物政策。目前,济州岛内仅有JDC和JTO两家离岛免税运营。JDC免税店运营第一年即实现销售额8 300万美元,购物顾客人数达124万人次;2010年JDC免税店零售额达到26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1%;2011年底JDC免税店扩张店面面积,增加化妆品品牌和员工数量。而JTO免税店2009年开业当年就实现了盈利,2010年零售额达03亿美元。不论是JDC还是JTO,韩国国人购买比例都高达98%,可见济州岛购物免税政策充分激发了韩国国内游客的消费潜力。不仅如此,韩国济州岛优美的旅游环境和优惠免税购物政策同样吸引了我国大量游客。2013年韩国济州岛接待中国游客达到18122万人次,在外国游客中比例最高;截至2014年底,韩国济州岛的游客人数突破1 200万人次,在320多万名外国旅游中我国游客占86%,同比增长了57%。

    为吸引更多游客,发展旅游经济,台湾政府在金门、马祖、澎湖为主的外岛建立了免税区。2008年底第一家台湾离岛免税店在金门建立,之后澎湖岛、马祖等地相继建成免税店。从2015年1月1日起,大陆游客到金门、马祖及澎湖旅游可允许“落地签证”,2015年4月台湾将离岛免税额由6万元放宽至100万元。便利的旅游签证和优惠的购物政策无疑吸引大量游客到台湾离岛旅游购物。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超过3316万,同比增长超过40%。

    二、大力发展海岛旅游经济是启动国内消费的“新引擎”

    (一)海南离岛免税实践证明实行旅游购物免税政策成效显著

    海南岛是我国实行海岛旅游购物免税的先行区。自从2008年国务院同意在三亚、海口、琼海和万宁建立免税店以来,离岛免税政策开放尺度不断加大。2011年1月1日海南离岛旅客退税政策正式启动。2011年3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海南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试点的公告》,4月20日正式在海南实施。2012年10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公告放宽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对年龄、额度和种类等方面的限制。2014年1月20日,离岛免税“即购即提”在三亚免税店试运行。2015年3月20日财政部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增加了免税商品的种类。

    研究表明,离岛免税政策对海南旅游收入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优质旅游资源叠加购物免税利好政策,极大地丰富了海南旅游资源结构,优化了当地旅游产品体系,从而增强了海南旅游业整体竞争力[2]。2014年,海南免税店实现免税品销售433亿元,购物人数137万人次,免税品销售536万件,分别同比增长316%、242%、227%。《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15)》显示,2009-2014年,海南接待旅游过夜人数从2 25033万人次增长到4 06018万人次,每年以11%左右的速度增长。旅游总收入由21172亿元增加到5065亿元,约为基期239倍。可见由离岛免税政策助力的海南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建立海岛旅游免税实验区将全面提升我国海岛旅游竞争力

    虽然“离岛免税效应”带动了海南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但与其他岛屿旅游发展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据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4年多,实际参与免税购物的游客人数占离岛旅游总人数比例不到10%,低于韩国济州岛平均30%的水平;游客在海南人均购物额2 680元,仅为购物限额的34%,这表明许多游客的消费热情和能力还未能得到充分的释放。而我国公民在邻国日本则表现出了超强的消费能力,2014年日本共接待中国游客24092万人,人均消费231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2万元),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近些年,随着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增加,境外消费也迅速增长,逐渐形成境外消费热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境人数超过1亿人次,境外消费超1万亿元,境外人均消费约1万元。为了抓住当前“旅游+购物”的消费契机,我国应当大力发展以海南岛为龙头、沿海离岛为辐射的海岛旅游免税实验区,利用离岛购物免税政策充分发掘我国海岛旅游资源,将不断外流的消费转化为“内需”。

    我国岛屿资源丰富,除了以省为行政单位的台湾岛和海南岛,12个海岛县从北到南依次分布在沿海的6个省中。目前,除海南岛能与国际著名海岛相媲美以外,我国海岛县整体旅游业态发展不均衡,竞争优势不强,可提升空间较大[3],如表1所示。

    在海岛县(区)所在的6个省份中,浙江省拥有海岛资源最丰富,且海岛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而浙江舟山普陀区旅游综合实力最强[4],无论从旅游收入、接待游客人数还是旅游业对GDP的贡献值来看,普陀区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海岛,是具有一级旅游竞争力[5]的海岛县(区)。而辽宁长海县、上海崇明县、福建平潭县和广东南澳县海岛旅游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从政策支持角度来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走在前列。2011年3月《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将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和嵊泗县升级为地级市行政区。2013年初国务院将舟山群岛新区确定为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性规划区,极大地加快了浙江海岛经济发展速度。2015年前3个季度,全市旅游人数3 2743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58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229%。福建平潭县凭借离台湾岛最近的地理优势和“自贸区+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岛”。2014年6月平潭建立台湾免税市场,这不仅推进了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而且拉动了当地旅游消费。2015年3月,国家旅游局下发《支持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旅游业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平潭离岛旅客购物免税、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落地。2015年8月,由中免集团投资设立的口岸免税店正式营业,这标志着平潭离争取离岛购物免税试点的目标越来越近。

    (三)全面实施旅游购物免税政策有助于遏制我国旅游贸易逆差趋势

    2009年,我国首次出现旅游贸易逆差,规模超过20亿美元。2014年我国旅游贸易逆差达到1 0789亿美元,仅仅5年时间增长近50倍,如图1。境内外旅游购物消费不均衡是导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重要因素[6]。

    在出境人数激增的背后,我国公民海外消费能力更是巨大而惊人。如图3,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均消费远远高于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水平,我国消费者海外惊人购买力的背后反映巨额消费能力外流和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疲软的事实。经济开放新格局下,虽然来旅游的游客人数可观,但其在我国境内消费水平一直处于低位,激发外国游客在华消费潜力亦是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部分[7]。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如何顺应“旅游+购物”的时代潮流、有效启动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国内海岛旅游是一个可行的答案。据《世界海岛旅游发展报告(2015)》显示,全球海岛旅游游客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14 年赴世界海岛旅游目的地度假的中国游客为2 400万人次,2015年预计将达到3 000万人次,约占中国全部出境游市场的1/4。这意味着每4个中国出境游客就有1人选择到海岛游玩,海岛游成公民出境游的“新宠”。我国除了发展较为成熟的海南岛以外,还有许多风景旖旎的海岛尚待开发,如果充分发掘我国海岛资源,把出境旅游的海岛游顾客留在国内消费,这对启动国内消费、遏制旅游贸易逆差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然,海南岛吸引大量游客的不只是美景,还有便利而优惠的购物环境。因此,全面建设旅游免税区是我国海岛开发旅游资源的目标。为了应对旅游贸易逆差,不少发达国家采取了吸引国人海外高端消费在国内释放的免税政策。1991-2011年,加拿大、德国、日本和韩国旅游服务贸易都曾逆差。为了削减逆差额,上述各国均实施了旨在鼓励国外游客购物消费的税收减免政策。如加拿大、日本采取了约5%的离境退税政策,德国入境游客可享受10%的购物消费增值税减免优惠。韩国政府则出台了包括济州岛离岛免税、市内免税店国人购物免税的消费政策,积极引导本国公民在国内免税店消费,使大量消费流回国内。数据显示,仅2010年韩国约有17亿美元的进口高端品牌消费转移到国内,占韩国高端品牌消费的38%[8]。仅占海南岛面积5%的韩国济州岛每年吸引到两倍于海南岛的国际游客,可见周边国家和地区实施的旅游免税政策使更多我国游客的购物需求在境外释放,进一步加剧我国旅游贸易逆差趋势,也使得我国建立海岛旅游免税实验区的战略构想日益迫切。

    三、借鉴“离岛免税”经验,大力发展我国海岛旅游经济

    (一)引入竞争机制,吸收多种经济成分创建离岛免税店

    目前,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实行垄断经营,由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免集团”)和海南省免税品公司分别经营。免税市场被高度垄断可能由于缺乏有效竞争,导致运行的低效率,而且要在全国14个海岛县(区)创建离岛免税店仅靠中免集团,恐怕难以完成。因此,建议借鉴国内外经验,引入竞争机制,吸收外资、民间资本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创建离岛免税店。如日本冲绳岛引入外资竞争机制[9]。日本冲绳离岛免税店由全球领先的旅游业零售企业DFS(Duty Free Shoppers)免税集团经营。我国不仅可以吸引DFS在海南投资合作经营,而且可以考虑在浙江舟山普陀区这样拥有良好旅游资源的海岛上与 DFS、Dufry、SSP等国际著名免税集团合作创建离岛免税店。在吸收民间资本方面,台湾离岛的做法值得我国各海岛县(区)借鉴。根据台湾修订的《离岛免税购物商店设置办法》,在澎湖、金门、马祖及琉球等地区的店铺,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都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筹建离岛免税店[10]。譬如澎湖的马公机场免税店、金门的金坊免税店、马祖的马祖机场免税店等都是当地政府与民间合资经营的,这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创建海岛旅游免税区完全可以借鉴日本和台湾的经验,积极开展与外资、民营资本多种形式的合作设置免税店,通过免税购物吸引更多游客上岛旅游消费。

    (二)合理引导高端消费,平衡中央与地方利益

    参照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可将海岛旅游购物免税店的免税税种确定为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事实表明,合理引导高端消费,将带来税费的正收益。据2013年海南统计数据显示,在高端游客(购买价值在8 000元以上的商品)消费额稳定在总销售金额15%的前提下,只要0-5 000元购买力占总销售金额比例超过3828%,中央和地方总收入就会超过流失的关税[11]。因此,各海岛应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类型丰富的旅游项目吸引高端游客上岛观光消费。

    在税收利益平衡方面,建议向地方倾斜,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离岛免税业务的积极性。截止2013年底,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3年累计中央收入(税费)是62 473万元,中央减免关税总额是195 850万元,地方税收是12 968万元。各类占三项之和的23%、72%和5%,分别占营业总额的9%、29%和2%[11]。可见,地方收入比重非常小,说明地方很少直接从离岛免税经营中获益。因此,建议改革现有财税体制,由中央财政负担大部分免税款,从而避免地方收益与负担的不平衡。

    (三)发展类型多样、品种丰富的免税店,扩大离岛免税效应

    在日本冲绳和台湾澎湖离岛免税店有市内免税店和机场免税店两种。韩国济州岛除了市内免税店和机场免税店,还有港口免税店。港口免税店的设置吸收了部分乘船离岛的消费能力,增加了免税店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各海岛在掌握游客流向特征基础上,发展包括市内、机场和港口在内的类型多样的离岛免税店。

    在商品种类方面,目前海南免税店免税商品扩至38个种类。在免税品类丰裕程度来看,远远不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免税店。如日本冲绳离岛免税店的免税商品非常丰富,除不经营本国产品和香烟外,大多经营的是进口产品。韩国济州岛离岛免税店所销售的免税品牌品种众多,包括烟酒、化妆品、香水、名表等1万多种商品。因此,我国海岛旅游购物免税店可适当扩大免税品类,以便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合理限定免税对象、免税次数和金额,促进旅游购物免税业健康发展

    在免税对象规定方面,除日本冲绳岛离岛免税店的免税对象既包括离岛旅客还包括了离境旅客之外,韩国济州岛、我国台湾的澎湖和海南省规定相对保守,只规定离岛不离境的旅客。在免税适用对象年龄条件方面,韩国济州岛、台湾澎湖地区和我国海南都做了比较合理的限制。因此,可以借鉴海南省经验,将海岛旅游购物免税对象界定为年满16周岁且离岛不离境的游客。

    限制免税次数和金额的目的在于既要充分发挥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效应,又不影响地方经济正常发展。日本冲绳岛在这方面限金额不限次数。一方面,日本冲绳岛对于游客一年内在免税店购物次数不做限制,极大地刺激了国内游客多次上岛消费。另一方面,冲绳岛规定游客免税品每次限购金额相当于16万人民币,这样又避免冲击当地经济。而海南省在免税次数和金额方面限制得比较严苛,规定非岛内居民旅客每人每年最多可以享受2次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岛内居民旅客每人每年最多可以享受1次。离岛旅客(包括岛内居民)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金额限值为8 000元,并限制每人每次购腕表不多于6块,化妆品不多于12件,箱包不多于4个。综合考虑,建议我国海岛旅游免税区学习日本冲绳岛做法,不限制免税次数,鼓励国内外游客多次消费。适当放宽免税金额限制,建议调整至10 000-12 000元,在限制品类上可以参考海南岛做法,以防止牟利性消费。

    (五)大力发展“互联网+免税店”购物模式,提高旅游购物便利性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旅游免税购物中的先导作用。因此,我国创建海岛要大力推广“互联网+免税店”购物模式,以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购物,提高旅游购物的便利性[12]。海外著名的免税店都建立了购物网站,比如韩国乐天网上免税店、韩国新罗网上免税店、DFS冲绳那霸机场店等。我国海南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抓住 “互联网+旅游购物”的契机,通过运营“免税易购电子商城”发展“线上+线下”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值得海岛旅游免税实验区学习和借鉴。“互联网+免税店”购物模式基本步骤:(1)免税店官网上选择好所需商品,并按单品最低价格结算;(2)确认订单时提交乘机人身份信息,验证免税资格;(3)预先提交预订订单;(4)安检后,前往机场或港口提货处提货;(5)出示身份证和有效旅行票据后,接待人员协助用户进行货品验收和后续的支付流程。通过互联网购买免税品不仅节约了游客时间,而且使得游客充分体验到购物乐趣和便利性,有利于带动线下免税店销售量增长。

    参考文献:

    [1]俞金国,王丽华.国内外旅游购物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7(1).

    [2]颜麒,吴晨光,叶浩彬.离岛免税政策对海南省旅游需求影响效应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3(10).

    [3]王辉,张萌,石莹,等.中国海岛县的旅游经济集中度与差异化[J].地理研究,2013(4).

    [4]张耀光,刘锴,江海旭.海岛旅游资源评估与竞争力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12 个海岛(县)为例[J].海洋经济,2012(5).

    [5]王明舜.中国海岛县旅游竞争力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3(1).

    [6]蒋依依,杨劲松.以免税为主导的旅游购物政策创新破解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扩大化[J].旅游学刊,2014(9).

    [7]杨志勇.新格局下减税政策更要有的放矢[N].经济参考报,2015-12-08.

    [8]中国旅游研究院.2012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3年发展预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9]钱新梅.海南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购物法律制度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2.

    [10]王大赛.购物免税与退税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11]曾庆徽,赵振华,曾伊琳.发挥离岛免税功能,延伸“海上丝绸之路”[C].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琼粤两省合作发展——第三届中国(海南·广东)改革创新论坛论会议论文,2014.

    [12]徐文燕,张青.基于DEA方法的在线旅游服务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0-110.

    (责任编辑:严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