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股灾一周年祭:A股浮世绘与生存道 |
范文 | 陈索新 从2015年6月12日盘中创造5178.19点以来,到7月9日,仅仅19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最大调整幅度34.85%,这只是去年的“股灾1.0”。当年8月18日和今年1月4日起的两轮下跌,又经历了2.0和3.0版本的两轮股灾。 时隔一年,这场起于乙未年中、波及亿万家庭的股灾早已尘埃落定,但对于亲身经历其中的个人投资者,尤其是加杠杆的股民而言,过去一年时间过得格外漫长,期间所经历的绝望与煎熬、期待与坚守,一言难尽。 “在我十几年的投资生涯中,还从来没有见过,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调整幅度如此剧烈的情形,很多只有在理论推演中才会发生、极低概率的事情都成为现实。”回忆去年夏天的股灾,投资者老王至今仍记忆犹新。 上证指数从5100点高位跌至2800点附近,一路满仓持有者有之,加杠杆被平仓的有之;成功避开下跌者有之,“逆势抄底”并有斩获者亦有之。此间的A股坚守者众生相,好似一个股市浮世绘,汇聚了人间的喜怒哀乐。 徘徊于职场边缘的“新股民” 在轰轰烈烈中跑步入场,在剧烈震荡中忍受煎熬,在反弹中憧憬美好“钱景”,又在存量博弈下历练“取栗”与“逃生”技能……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背景,对投资有着不同的理解,却被外界贴上一个共同的标签——“新股民”。 5月的一个晚上,再次见到去年开始全职炒股的徐东,得知他已在北京上地一家软件公司上班半年多了。过去一年的市场剧变,让这位在牛市中途跑步入场的“新股民”,短时间里就品尝了人生的五味。 在做出辞职炒股决定之前,70后的徐东原是北京中关村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去年年初,徐东携几十万元积蓄投身资本市场,借着股市一路上行的“东风”,短短两个月就实现了40%的收益,这成为让他辞职炒股的直接诱因。 在外人看来,放弃“月薪万元”的工作并不明智。而在他看来,软件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很多公司表面风光,其实订单锐减。“码农”收入虽然风光,但也是一种“吃青春饭”的行当,而股市玩得好,则可以一直做下去,无失业风险。 与徐东初次相见是在去年4月,彼时他意气风发,尽管谈话中也偶有提及“风险”,但初战告捷,让他决定继续“搏一把”。“等行情结束了,再上班不迟。”他说。遗憾的是,和很多新股民一样,他并没有及时撤退,连本带利交了不少学费。 “还好,并没有亏多少。”时隔一年,徐东对我轻描淡写地说。平静如水的表情下,让人很难读出他过去几个月的情绪沉浮,但重返职场的行动,已经说明了“辞职炒股”带给他的心理重负。 与徐东重返职场不同,刚从北京国贸一家工作10年的外贸公司离职的闫骏,则计划给自己一年时间,看自己能否从股市中获得一份堪比工资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多年工作所带来的身心疲惫,也让他需要一段时间来静养。 闫骏所在的外贸公司主要客户来自俄罗斯。受石油价格下跌影响,公司订单量比峰值缩水近九成。“即便你再努力工作也没用,公司不赚钱,从老板到员工都想着做点投资挣外快,甚至老板都拿出上亿资金委托私募来打理。”他说。 尽管大学里学的是经济专业,但作为股民,闫骏却是位开户不足一年的新手。去年5月,他在同事的再三催促下入市,从2万元本金尝试炒股,到后来追加至七八万元。市场的大起大落,同样给这位新股民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 亏损当然是痛苦的,却也是一笔闫骏必交的“学费”。在市场的反复涨跌中,心态一直不错的他几经锤炼,感悟了很多“心得”。目前,闫骏每天晚上都要复盘3个小时,从中选出可能出现交易机会的个股,次日伺机而动。 让闫骏得意的另一套技能是“跌停板买进”策略——在市场一片大好时,可以观察仍在跌停板的个股,若死死封住则绝不能碰,若被资金打开,则可在股价再次跌停时适当买进。上周,他曾有一个跌停买进,当日浮盈15%的成功案例。 “同一套策略,不会永远有效,存在侥幸心理有时会栽大跟头!”一位早他几年入市的老股民如是提醒闫骏。他曾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案例,去年股市大跌时,在某创业板股第6个跌停板打开时买进,后又吃了6个跌停。 “价值派”大户的毁誉岁月 不同于在去年牛市中途入场的“新股民”,一群伴随A股市场摸爬滚打10多年、账户资金已逾百万级的老股民,也是存量博弈环境下的“坚守者”。他们历经数轮“牛熊”历练,逐渐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价值投资体系。 “就现在有时间。”临近上午11点,微信另一端的于君答应了采访。不出所料,作为A股市场坚定的“价值派”,于君一直没有离开这个市场,而且在近期又加大建仓的力度。 生于1983年的于君,在投资圈的江湖名号是“孤独的投资者”。这位在大学期间就迷恋股市的80后,早年凭借父亲给的几十万买房款入市赚得第一桶金,后又在恰当的时点卖股买房,积累了令同龄人仰羡的千万身家。 谈及投资哲学,大学主修医学的于君坦陈,早年他也曾迷恋各种技术指标、热衷追涨杀跌,但经过10多年在市场摸爬滚打后,他日渐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巴菲特价值投资,简单说就是“低买高卖”。 无论是2007年从全民疯狂的股市中退出(购置多套房产),还是在2014年后摒弃中小创、重仓低估值蓝筹股,抑或是计划中的逢高卖掉一二套房产加仓股市的计划,都符合其“低买高卖”的价值投资哲学。 因为信奉价值投资,于君最煎熬的两段日子分别是2013年和2015年上半年。“谁在乎基本面,谁就输在了起点”,是当时的炒股逻辑,而他手里持有的却都是万科、中国平安这样的“巨无霸”,颇受市场冷落。 由于没有放弃,于君最终还是等来了“时间的玫瑰”——2014年10月的蓝筹股崛起和2015年下半年银行股“最抗跌”,都在不同程度上,让坚守同一个方向的“价值派”赢回了尊严,也保存了再战江湖的胜利成果。 尽管早已实现财富自由,于君并没有计划成为“职业投资者”。在他看来,无论从股市中赚到多少钱,都是虚拟的,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只有劳动创造的价值,才能让他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外界的尊重与认可。 阔别财经媒体10多年后,已过不惑之年的老骥决定与合伙人做一次内容创业的尝试:骥财经。日复一日的维护与运营,积累了一定数量、黏合度较高的粉丝。最近,他正与几家投资方接洽,这是他股票投资外最忙碌也最开心的事。 “最近很多文章的点开率在30%-40%,还有很多粉丝通过后台留言,与他交流价值投资理念和对当前市场的看法。”老骥称,做价值投资的人是很独孤的,需要修炼内功和“心法”,这么多来自各地,趣味相投的人聚起来很不易。 去年五六月间,在市场接近疯癫之时,老骥注意到,国内某知名价值投资社区里,很多粉丝量很大的“大V”仍在鼓吹买股票,时隔一年再回首,当时几十块价格的股票,现在只有不到10块钱,反而有很多人在恐慌性抛售。 谈及时下的行情,老骥的观点丝毫不含糊——相比去年四五千点的位置,现在的风险收益比已经很高,不能说马上加仓,但绝非“割肉”的时候。“此时的市场下跌空间很有限,正是价值投资者逆势播种的好季节。”他说。 草根私募再论“持久战” 两个星期前,程峰在朋友圈透露已离开供职几年的某家私募,下一步去哪里,他并没有明确告知,但私下对我讲,“可能会与几个朋友一起成立家新私募,名字还没想好,但肯定不会离开投资这个圈子。” 程峰是70后,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工作之余他最大的兴趣就是股票投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某知名股评人,聊起投资彼此相见恨晚。后来,这位股评人创办了某家私募,他也成为该私募最年轻的合伙人。 作为一家专注成长股的“草根私募”,这家私募的核心团队只有3个人,而对于看好的公司,他们会不惜代价去调研,“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是这家私募的牛市制胜之道。 “我们并不热衷短线操作,一些十分看好的公司,我们会坚定持有数年,只有待市场极度疯狂、股价严重高估时,才考虑卖出。”笃信成长股的董事长称,因为资金有限,他们只能重点攻击最熟悉的行业和公司。 但遗憾的是,一只让董事长十分看好的某成长股,在并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的价位时,就开启了见顶下跌的漫漫熊途,过去一年间最大跌幅超过六成。在程峰离开这家公司时,这家私募去年上半年新发的两只产品,净值回撤仍在三四成。 与通过在股市上“做多”盈利的私募不同,从券商投奔私募的梁凯则选择了“多空策略”——在熊市中,可以在股指期货上做空盈利,而在牛市中,则在期指上做多盈利,既不当死空头,也不当死多头,完全跟着趋势做。 2013年年中,梁凯创办的量化私募发行了成立以来的首只产品,产品净值一直表现平平,直到2014年11月底,他开发的量化系统发出了强烈的“做多信号”,其净值也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直线蹿升。 梁凯在2015年顺利发行了4只新产品,既有量化对冲的,也有多空趋势的,还有套利策略的。不过,除在股市异常波动前抢发的一只量化对冲产品获得40%收益外,其他3只新产品的净值都并不乐观:两只微盈,一只略亏。 “他们出身草根,属于私募里面的民间派,但他们业绩并不比那些科班出身的差,反而由于他们没有所谓的理念束缚,更容易打破窠臼,守正出奇。”去年5月,谈及草根私募创业潮,一位混迹于北京私募圈的业内人士这样描述。 不过,也有人对他们给出苛刻评价——这批诞生于牛市前夜的草根私募,生逢其时赶上了大牛市,而真正考验他们管理能力的,却是在牛市之后的漫漫熊市,这至少需要经历一轮完整周期才能得以验证。时隔一年,这番话竟一语成谶。 谈及做私募前后的最大变化,一位前年年底成立私募的“超级大户”坦陈,成立私募后压力更大了,以前管理自己的资金对回撤看得并没有那么重,但现在替客户管理资产,稍有回撤,投资人就会打电话过来质询。 存量围城与生存之道 “6641.9亿元!”这是最近沪市一周5天的成交量总和,扣除因节假日占去部分交易日的非完整周,这一“地量”也创造了自2014年7月第4周(5212亿元)以来的新低。眼下,市场存量博弈的特征已成市场共识。 最近,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杰注意到市场有些“不正常”的特征:大家张口闭口就是“国家队”;大家普遍悲观,却以不低的仓位做短线;即使乐观的投资者,也发现找不到真正敢下手的股票。 陈杰进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存量资金博弈带来的扭曲心理下,市场的热点轮动非常快,没有赚钱效应,也没有一条持续的行业主线,这样就很难吸引期望通过布局核心产业,来赚取长线收益的资金入场。 在存量博弈的环境下,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的生存之道也大为不同。择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会将择时策略发挥到了极致,精准控制仓位以求绝对收益,而择股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则强化研究能力,以期找到抵御周期的“真成长”。 “今年要打好防守反击,你看世界杯历史上的传统强队,都是防守能力特别强,他们首先是坚决不能轻易丢球,其次才是抓住机会要大胆突破攻门。”谈及当前环境下的生存之道,以择时能力见长的北京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比喻称。 如何把握存量博弈市的赚钱机会?陈宇给出的投资建议是:“大跌大买,大涨减仓。”在他看来,现在估值合理并不多,满仓操作压力会比较大,要借鉴军事大师战场上的“逐次抵抗”的战法,在每一个卖压衰退的时点反冲锋。 相比自上而下选股的“择时派”基金经理,一些擅长自下而上选股的“择股型”基金经理则在近期加大了调研投入,他们渴望能够去伪存真,寻找到能抵御市场下行风险的“真成长”。 观富资产最近的策略是“积极选股、淡化指数”:中短期做通胀主题,主要在能源类、能源设备、农业类、可选消费等传统行业;中长期盯着新蓝筹,大概率在农业现代化、制造业高端化、服务业规模化等领域。 在很多市场人士为存量博弈困惑时,一个积极信号正在出现。近期,一些秉承价值投资的老股民和市场大户再度活跃起来,他们曾是去年上半年冲顶时的冷眼旁观者,近期却开始逐步“加仓入场”。 上周,来自江苏的“大户”于君将仓位提高了一倍,并将持仓结构做了一些“微调”,除保留一两只大蓝筹股外,也新加了部分中小市值的股票。在他看来,目前的点位已是“相对底部区域”,只要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就不用过于担心。 正如多位资深市场人士所言,资金入市有三个阶段:首先是超级大户入场;其次是机构投资者入场;最后是散户入场。目前,超级大户入市还没有看到,尽管下半年养老金有望入市,但初期资金不大,难改当前资金供需的大格局。 不过,对于这些云里雾里的利好消息,对于曾亲历股灾的老王而言,一切都似曾相识,一切又是如此陌生。自去年股灾之后,被股市折磨得身心疲惫的他,最终痛下决心告别股市,后来他拿出时间看看书、陪陪家人,过得也很充实。 “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如此真实的场景,让我分不出悲喜。”尽管今夏北京的上空偶尔还些雷雨,但从股市中解脱后的老王的心情,却如同摇滚歌手许巍演唱的《晴朗》,总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晴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