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
范文 | 刘东颖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讲话中所阐述的设想,它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倡议“一带一路”。本文将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入手,从学理上界定其离岸一体化的特征,阐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和国际基础,并基于现有区域发展策略和规划提出中国方案。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际政治经济学? 离岸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1(a)--0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其中大部分都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背后战略考量的一些猜测性评论和判断。一些研究认为,中国提出此战略的目的是推动和深化中国和中亚地区的交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会在中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会使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总体来看,大部分人都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是中国对于内外部威胁和风险的一种反应性行为,目标是为了避免外部伤害造成损失。但实际上,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错误解读。中国提出这一倡议的首要目的是创造共同利益,因此有必要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进行分析。 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离岸一体化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区域经济结构,其内涵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产业和人口的“点—轴”集聚是推动经济带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区域发展而言,其产业完善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而在产业发展中,人口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城市则为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提供了所需的空间,因此各个区域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城市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城市为优质资源的集聚提供了枢纽,同时也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应从城市合作交流入手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第二,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的基础。中国和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主体,二者缺一不可。中亚处于欧陆大陆的中心地带,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空间基础。而中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发起方,其庞大的市场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注入了充足的活力。 第三,交通干线和自由流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框架。想要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区域经济之间的沟通联动,首要工作就是要建立完善的交通设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管道和民航四种,只有构建结构合理、完善通常的交通干线,才能为货物、技术、资金、信息、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提供渠道。 第四,地缘政治和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现实基础。政治和经济是两者联系非常紧密的领域,在地缘关系上,中国和中亚五国接壤,彼此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能源合作。 第五,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目标。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是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形成区域统一市场,构建贸易自由化的跨国经济区域。 1.2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离岸一体化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运行对各参与方协同提供安全公共产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在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扮演的是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合作的倡导者角色。在新的世界格局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形式上、内容上都与古丝绸之路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建,中国必须着眼于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及其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不同文明之间只有相互扶持和砥砺才能实现共同进化,这种思维明显比单极化思维更加优越。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在国内,社会高速发展突显出的问题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依赖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和国外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开始出现颓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开始将目光投向西部地区,这样可以提高我国经济的韧性,同时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国际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符合我国离岸一体化合作战略。和西方战略文化不同,我国提出的离岸合作着眼于区域全面协同发展,希望可以从金融、劳务、贸易等方面入手逐步推动制度一体化,促进中国和各地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络,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一体化枢纽。经济领域合作是离岸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推行的离岸一体化和欧洲一体化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后者是通过趋同的经济指标、宏观政策和技术标准促进成员国潜力的充分发挥,其核心导向是市场竞争。而中国的离岸一体化则是一种包容多样化和差异性的区域合作,这与丝绸之路经济建设存在共通之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使中国和更远的区域经济市场展开合作。 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外基础分析 2.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基础 就目前来看,我国西部几个省市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持支持、欢迎态度,并在倡议提出后迅速做出响应,将其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机遇,推动其与地方政治经济的融合。根据我国2014—2015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资料来看,我国各省区市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持有的态度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其一,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纳入到政府工作规划中,将其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系列对接的地方规划和项目,如陕西、新疆、广西等省份的政府工作任务中,和“一带一路”相关内容名列前茅。其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较而言,积极性明显偏低。其三,在“一带一路”成为国家倡议之后,才将其纳入到政府任务中进行对接,其中一些省区市為获得中央支持,将很多项目都打上了“一带一路”的标签。 整体上来看,我国国内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都是经济发展和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省区市。大部分条件较好的省区市可选的国家战略较多,因此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积极性稍显偏低。而且大部分地方政府对“一带一路”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认知均存在不足,企业不知道如何将地方政府工作与其进行对接。此外,地方政府态度和中央政府要求之间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错配,但这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重点是避免错判的情况发生。 2.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基础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确定经济带所涉及的国家范围。根据现有国内外研究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一个覆盖中亚、东亚、西亚以及南亚等各国的交通网络体系,但当前阶段中亚地区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必然会带来一定的阻碍,这就需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冲破万难。从地缘角度,可以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部分划分为核心区、重要区以及拓展区,其中核心区涉及和中国接壤的中亚五国。重要区涉及中亚、俄罗斯、南亚以及西亚等国家,如印度、伊朗、土耳其、沙特、巴基斯坦等。拓展区则涵盖欧洲和北非,包括英、法、意、德等欧洲国家和埃及、利比亚等非洲国家。 美国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地区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最具影响力的域外经济体,美国政府虽然认同了中国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存在一些媒体认为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是为了应对美国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遏制措施,这将会使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大幅度上升,必然会对美国在中亚的利益造成挑战。此外,中东国家对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持欢迎态度,中欧也有一些国家对该倡议持有积极态度。 总体上来看,目前国际上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存在褒贬不一的现象,西方国家政府、学者以及媒体很大一部分对该倡议都存在误解,但大部分相关国家对倡议持理解和赞同的态度。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方案设想 3.1 现有区域合作方案介绍 其一,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在20世纪末,日本提出了和欧亚地区合作的“丝绸之路外交”政策,希望和中亚以及高加索地区的国家进行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截至2012年,日本向丝绸之路地区投入的援助资金已经累积到36.7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贷款,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其二,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该计划是2011年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上确认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阿富汗稳定、建立地区管理架构,确立美国在该地区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在合作上,“新丝绸之路”致力于推动地区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集中进行能源管道、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虽然美国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外交资源,但实际上它代表的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案设想 上述美国、日本的实践经验可以对中国提供一定的参考,因为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面临的政治经济风险与美、日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在政治方面,中亚一些国家的政局形势多变、政府班底变更频繁、宗教人民矛盾冲突不断,同时欧亚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的地缘博弈和斗争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在经济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国家和沿线各国的投资情况整体上弱于欧美发达国家,且回报率偏低,加之资源需求量低,因此容易导致国内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同时,沿线国家由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难以保障经济带的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情况,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应在现有碎片化和重叠化的区域合作上进行机制简化,这样有助于增加地区和区域外成员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信任和理解,同时提高机制运行效率。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时,应优先当前存在的产品供应空白区,同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增加公共机制的数量,消除开发性资金的错配。制定一套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风险评估标准,从现有规则体系排斥的市场中,筛选出适合的投资项目,对投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一定的外部压力,一些国家甚至会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产生误解,从国家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探讨就是为了帮助中国找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赵政原.“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旅游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文化产业研究,2018(02). 冯维江.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集刊,2017,10(00). 吕德轩.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濟学分析[J].科技风,2017(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