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上市公司全面预算控制方法 |
范文 | 彭 珂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上市公司经营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有很多上市公司熟悉到预算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然而,部分上市公司出现了诸如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差异过大、预算与战略及奖惩制度脱节等问题,使预算徒有虚名。上市公司若不解决其预算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必将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在此,本文就上市公司全面预算控制方法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上市公司预算核算规范 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起着控制费用、降低成本开支,增加收入、目标激励、过程控制及有效奖惩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上市公司全面预算的必要性 作为证券市场中的证券机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中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其广泛的证券业务和不断创新的业务品种,吸引着愈来愈多的证券市场参与者。经过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竞争力和活力的一个特殊公司群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2008年6月28日,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尽管上市公司的内控实施进度仍然缓慢,《规范》将自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行的日期却日益临近。因此,就上市公司全面预算控制的措施及方法展开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二、上市公司全面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境内一些公司称他们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但仍有大多数公司并未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或尚未完善。这些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无法完全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并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虽然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上市公司已经提高了认识,但是上市公司同时也表示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 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期末将运行结果直接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这种静态预算编制方法仅适用于业务量波动不大的企业,但当销量、价格和成本等因素变化较大时,静态预算指标则表现出盲目性、滞后性和缺乏弹性,难以成为考核和评价员工的有效基准。第六,很多上市公司对预算要求与实际运行情况的差异分析不仅形式单一。而且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缺乏充分、深入的研究,致使预算分析走过场,不能找到真正的“病因”,类似的失误不断重复发生。此外,有的上市公司并未将预算工作纳入到考核体系,未能和业绩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没有真正追溯预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很明显,这样做影响了预算在整个企业治理中的严厉性。 三、上市公司全面预算控制的措施及方法 1、根据所处行业及公司实际情况,设置系统的公司预算治理系统。具体可包括预算组织制度、预算指标体系、编制程序与方法体系、监督与调整制度、预算告制度、预算考评制度。 2、设置层级明确、权责对等的预算组织体系。设立预算委员会组织和协调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告等预算事宜,并对董事会负责;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及控制工作。 3、明确预算治理目标,建立战略研究机制。上市公司应组织内外研究力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确立企业长期发展方向。企业治理层据此提出年度运作计划。并使预算组织部门明确预算目标,从而彻底解决企业的战略、运作计划和预算目标长期处于割裂的现状。 4、针对静态治理的不足,上市公司应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动态治理。例如采用零基预算,不受现有项目的限制,能够调动各级治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降低费用的潜力,有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利用概率预算,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值的准确性,降低预算指标的风险;实行滚动预算,不仅能及时调整近期预算,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而且实现了与日常治理的衔接,使治理人员始终从动态的角度把握企业近期的规划目标和远期的战略布局。 5、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设计有效的分析体系。要对差异进行分解和细化,从数据上挖掘到差异的最底层,具体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及敏感性分析法等。与此同时,应从企业经营角度找寻产生差异的根源,上市公司不仅要关注财务指标,更要重视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的结合运用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通过对市场占有率、产品合格率、顾客满足度等非财务指标的深入分析,不仅可找出当期预算执行差异出现的原因,还会对未来预算治理工作的改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建立有效的预算考核体系,促使预算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为避免“实际数和预算数大相径庭”的出现,保证预算工作的严厉性,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预算治理考核体系。根据目标激励和分级考核的原则,上市公司应设立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并根据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告,定期对预算执行者进行考核。通过比较衡量经营者的业绩,并严格执行有关奖惩措施,使预算治理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规范》将从很大程度上清除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所遇到的障碍。企业应当考虑如何将内部控制的理论框架转化为对实际工作的具体指导,如何将内部控制的要求与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机结合,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吴轶伦,预算管理的创新中国水运2006(1) [2]叶志锋,上市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9) [3]高敏,全面预算管理在集团公司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