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模式创新
范文

    黄燕燕

    随着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国有资产利用率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也暴露出来,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行政机关国有资产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行政职能、保障机构正常运行和开展日常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通过法律确定的由行政机关无偿占有、能以货币计量的所有财产的总和。随着行政机关深化改革的持续,国有资产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以往不被关注的问题开始暴露,解决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已成为行政机关建立公信力和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石,因此本文对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

    一、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

    很多行政机关在资产获取、入账、销帐等处置环节上较为随意,该入账的没有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该销帐的没有及时销帐,虚增资产;资产低价出租出借,导致资产价值流失;违反“收支两条线”原则,逃避资产及收益监管,等等。

    2.国有资产利用率较低

    不少行政机关在配置国有资产时,往往会从自身角度出发,争取资产配置,造成多配、重复配置现象,再加上“重配置,轻管理”,导致国有资产利用率低。例如办公用房和公务车配置超出实际使用需求,大量国有资产闲置,不仅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造成大量浪费。

    3.国有资产流失很严重

    行政机关的国有资产来源免费,可以无偿占有和使用,作为使用单位的行政机关缺乏强烈的保护意识和主动维护动力,所以在采购、使用和处置环节都不够重视。资产采购大手大脚,购置后不符合实际需求的比比皆是,重复配置也屡见不鲜;资产使用难以做到“物尽其用”,反而私用、外借现象泛滥;擅自处置资产,低价转让,低租金的长期租赁合同方式供外部使用,处置了的资产不及时清理、销帐,长年挂账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二)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

    1.国有资产产权不清晰

    目前,行政机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的是“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令第35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并没有清晰界定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的产权和利益关系,实际存在纵向多层代理、上下信息沟通链条长,横向责权划分不合理的问题,虽说财政部门被指定为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却因监管力量不足难以落实监管责任。

    2.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立法进程慢,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环环相扣、完整的制度链条,没有刚性约束和严密规范,导致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松弛、混乱,一些行政机关甚至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不规范、不严格,出了问题相互推诿、卸责。

    3.内部控制制度推进迟缓

    财政部2012年底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2015年财政部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提出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要求,然而内控机制实施缓慢,内控审计也没有落实到位。

    4、资产管理人才有待加强

    目前,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有待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国有资产管理要求,一些行政机关的资产管理岗位成了“养老”的归宿,这部分人缺乏财会专业基础,信息技术掌握不好,无法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好管家。

    二、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一)优化责权配置体系

    众所周知,行政机关占有的国有资产属于公务性资产,其产权不清晰的根源在于体制不完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管理模式创新的一条途径,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理顺国有资产管理责权配置体系。横向来说,按照“事有专责”原则,将国有资产管理责权赋予同级财务部门,有利于从源头上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纵向上,各级行政机关分别持有国有资产产权、分级管理的分责分权模式。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行为,按照《关于印发<惠州市财政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惠州市财政局关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明确了我县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和使用管理办法。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是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的一個重要抓手,通过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流程,强化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的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国有资产存量管理就是要实行归口管理,加强资产使用、清查、处置环节的管理。增量管理就是要规范国有资产配置计划流程和验收入账环节流程的管理。流程优化即对国有资产配置计划流程、验收入账环节流程、使用环节流程、清查环节流程、处置环节流程进行优化。

    (三)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应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国有资产计划、购置、使用到处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要衔接上,克服国有资产管理的盲目性,为此行政机关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机关主要负责人担任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各科室负责人担任预算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由财政部门负责预算编制的指导、审核。

    (四)强化资产监督机制并加强资产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国有资产配置、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考核职责,若全部由财政部门承担,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为财政部门性质、权限不具足够的约束力和威慑力,为此应建立更有力的监督机制,以行政机关审计、监察部门作为监督主体,财政部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掌握各部门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监督依据。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和支配的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具体管理,大部分主管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明确专职管理人员,为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最终体现在人才队伍上,所以行政机关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财会人才队伍,规范内部控制机制,适应国有资产管理发展的需要。

    (六)推动并优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并启用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搭建起网络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完善了资产管理工作台账。部分省市探索将资产管理全流程嵌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网络化、流程化。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月报工作机制,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上报月报表、年报表,进一步提升监管时效。

    三、结语

    加强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提高行政机关资产运行效率、节约国家资源、适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但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涉及历史和现实众多因素,解决起来难以一蹴而就,需要突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勇于改革创新,才能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利用率。(作者单位:博罗县财政数据信息中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