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产业转移对中国中部地区的环境影响研究 |
范文 | 豆建民 沈艳兵 摘要:我国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后,中部地区相继出台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省份的产业转移。东部沿海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在产业的区际转移过程中,究竟有没有伴随着污染的转移?因此,在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引起的国家之间污染转移的污染避难所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于我国国内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Becker和Henderson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分类方法,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以及重污染行业产值的全国占比等指标,利用我国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个省份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部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入情况,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了这种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污染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4年后,也就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各种污染密集型产业向中部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污染密集型行业向中部地区的转入,造成了废水、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向中部地区的转入。文章最后对中部地区在实施招商引资政策、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省份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污染转移 中图分类号F061.5;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4)11-0096-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11.013 据统计,2000年至2010年间,中部地区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比重约为年均22%,历年基本持平,略有波动。工业烟尘排放量占全国比重从2000年的27.9%上升到2010年的29.7%,略有上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比重从2000年的21.2%上升到2010年的25.8%,上升幅度较大。本文试图研究产业转移和污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防止中部地区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时能够尽量减少污染的转入,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背景 国外学者从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等角度来研究污染转移问题,验证“污染天堂”或“污染避难所”是否存在。主要遵循两条思路:一是检验一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因为宽松的环境规制而形成,其主要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一国的FDI 流入或流出(或者跨国公司的选址)是否受环境规制的影响。二是检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污染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的动态变化,其典型的方法是采用净出口消费指数来衡量一国污染产品的净出口相对于其国内消费的相对变动,某污染产品的净出口相对于其国内消费的比重逐年增加就表明该污染产业向本国转移了。Kheder和 Zugravu[1]运用经济地理学模型来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发现一些国家在接受法国直接投资时表现出明显的污染避难所效应。Chen和 Zou[2]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等几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外向型经济总体上有利于当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成立的,但是“污染避难所”假说却不成立。 我国大多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污染在国别间转移的关系,以及我国是不是污染避难所进行检验[3-5]。许和连、邓玉萍[6]的研究发现,不同来源的FDI对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来自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外资显著降低的我国的环境污染,东亚、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外资对环境污染的改善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国内产业转移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不够。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而降低环保标准,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产业转移作为影响污染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定量分析污染产业转移的现状,并研究其对污染转移的影响。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的转移情况,第三部分对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的关系进行经验实证研究,最后为结论和相应的建议。 2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业转移分析 2.1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界定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指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产生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健康有害物质的产业。目前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Becker和Henderson的分类方法[7],根据各个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密度将工业划分为重污染产业和轻污染产业两大类。本文借鉴Becker和Henderson的分类方法,用每个产业主要污染物污染密度指数(PDI)来界定重污染产业和轻污染产业。PDI公式如下: 化硫和烟尘等四种污染物。Wij表示i行业j污染物的排放量,Qi表示i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本文选取2007年全国各细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各细分行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废水等污染物排放量来计算PDI的值,计算结果如下表: 按照Becker和Henderson的分类方法,PDI大于1表示该产业的该污染物排放密度高于平均水平,我们假定,如果一个产业至少有一种污染物的PDI大于或者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为重污染型产业,如果一个产业上述三种污染物的PDI均小于1,则认为该产业为轻污染产业。表2显示,在污染密集型行业中,10个行业是废水污染型,6个行业是二氧化硫污染型, 7个行业是烟尘污染型。其他为轻污染行业。 2.2产业转移的衡量方法 本文的产业转移是指广义上的产业空间分布结构的变化结果,并非指狭义上的由某一区域的企业转入另一区域所形成的产业转移过程。目前,国内外的学者测度产业转移的指标通常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FDI、劳动增长率的变动等。这种指标直接简单,但是局限性很大。其中 FDI指标只适用于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测度,并不适用于测度区 际之间的产业转移。第二类指标主要是在一些专业化指数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集聚的变化程度来间接的判断产业转移的情况。陈建军[8]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同时借鉴了国际产业的转移中以FDI进行测度的原理,构建了产业竞争力系数指标,该指标假定:全国市场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没有进出口;全国各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全国各地对所有产品的需求都是均匀分布的;消费品的质量差异已经体现在产值和价格中;需求等于产出。该指标从生产专业化或者供给专业化的角度来判断区域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以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来评估产业的转移。本文将采用该指标作为对中部六省的产业转移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之一。 Rij=100×(Yij-qi)Lj∑31j=1Qij=100×(QijLj-∑31j=1Qij∑31j=1Lj)Lj∑31j=1Qij(2) 其中,i表示各个细分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27个细分行业。j表示各个省份,本文将计算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各个细分行业的产业竞争力系数。Yij表示j省份i产业的人均产出。全国i产业的人均需求是qi=∑31j=1Qij/∑31j=1Lj,其中,Qij表示j省份i产业的工业生产总值,Lj表示j省份的人口数量。 对于产业竞争力系数,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静态的角度看,当R>0时,表示这个地区的这个行业相对来说是有竞争力的,这个地区该行业的产品的生产量是大于需求量的,也就是说,该地区是这种产品的输出地。当R<0,表示这个地区的这个行业相对来说缺乏竞争力,这个地区该行业的产品的生产量小于需求量的,也就是说,该地区是这种产品的输入地。从动态上来看,无论R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R是变大,也就意味着该地区该行业的竞争力在增强,实际上也表明该地区有该行业的产业转入;如果R是变小,也就意味着该地区该行业的竞争力在减小,实际上也就表明该地区有该行业的产业转出。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用动态的产业竞争力系数反映产业转移情况。 产业竞争力系数指标计算简单,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其缺点在于它只是个相对值,不考虑该产业在这一地区的绝对数值。为此,本文又选取了各省各种重污染行业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来反映重污染行业在全国的分布,及其分布变化所引起的重污染行业的转移情况。 2.3我国中部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本文根据表2的分类,将各种重污染行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加总,计算出其产业竞争力系数。比如,二氧化硫重污染行业的总产值就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个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加总。然后再用这个加总的工业总产值计算产业竞争力系数。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算出了中部地区重污染行业的产业竞争力系数,它与中部地区重污染行业的产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从中部地区整体上看,中部地区重污染产业竞争力系数还是负数,还属于一个工业产品输入地区,不过也可以看出中部地区重污染产业竞争力系数在逐年上升,表明相应的产业正在向中部地区转移。总体的趋势是,在2004年后,也就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各种重污染产业向中部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部六省的废水重污染行业产值、二氧化硫重污染行业产值、烟尘重污染行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从2004年的14.3% 、17.8%、16.5% 上升到2010年的17.8%、20.1%和19.0%。 3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环境影响的实证 3.1模型的设定 一般来说,污染转移是指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投资、贸易等方式,将一些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有危害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废弃物或者消费等等转移到其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污染转移既有来自国外的污染转移,也有来自国内其他地区的污染转移。 导致污染转移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由于环境政策或其他成本差异会导致通过跨区投资贸易渠道产生污染转移。根据“污染避难所”假说,成本——利润的差异是污染产业发生转移的根本原因。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环境标准和企业环境成本较低的地区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种区位优势吸引了相关环境敏感型企业和产业的转移。如果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放松环境管制或者降低环境标准,就会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入,引起其产业结构的变化,即使采取相同的环境标准制度,由于其存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优势,也会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入,从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了污染排放的避难所,导致污染排放的地域转移。污染转移既有来自国外的污染转移,这种污染转移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途径,如污染设备和产业转移、废弃物直接出口以及污染行业输出等,也有来自国内其他地区的污染转移,如发达地区将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线转移到了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或者对不发达地区的资源密集型产业粗放式的投资开发。 其次,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用于改进排污设备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研发投入能够改进当地相应的污染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技术进步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其他不变时,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改善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要素投入,削弱生产对自然与环境的影响;二是清洁技术不断开发和取代肮脏技术,并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降低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地区之间的技术进步的相对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污染排放的地区分布结构的变化。 再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从两方面对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是经济增长要增加投入,进而增加资源的使用;二是更多产出也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随着当地GDP的增长,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必然增加,废气、废水以及废渣的排放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另一方面, 在收入提高的过程中,高收入水平常常与更好的环保技术、高效率技术紧密相联,伴随着产业结构向信息化和服务业的转变, 伴随着人们对环保需求意识的加强、更严格的环境规制的实施和减污投资的增加, 以及自然资源的价格上升降低了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市场机制的作用等。因此,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共同影响着环境质量,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描述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呈现的倒U型的关系。 本文运用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比重(P)来衡量污染转移;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lnpGDP)来衡量经济发展的情况,并加入其平方项来检验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呈现的倒U型关系;用各省工业的劳动生产率除以全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LPR)来衡量其技术的相对发展水平;对于环境政策或其他成本差异导致的产业转移,本文采用了对外开放度(进出口商品总值除以GDP + 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除以GDP)(OD)来反映国外产业转移的影响。为了能进一步体现产业转移对污染转移的影响,本文将研究的工业行业根据前面的标准划分为重污染行业,并分别计算出三类重污染行业的竞争力系数(Rhp),衡量重污染行业的产业转移情况。同时,还考虑重污染行业在某一省份的绝对数值水平,采用各省各种重污染行业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Rhpi),以反映其分布变化所引起的重污染行业的转移情况。 本文运用以下面板模型研究产业转移对污染转移的影响。面板数据采用2000-2010年我国中部六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以及河南)的数据。 Pit=α+β1lnpGDPit+β2(lnpGDPit)2+β3LPRit+β4ODit+β5Rhp(i)it+μit(3) 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本文将会对这个模型进行二氧化硫组、废水组和烟尘组等三组进行分析。对于二氧化硫组来说,本文根据表2,将所有二氧化硫重污染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加总为二氧化硫重污染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并计算出二氧化硫重污染行业的行业竞争力系数,以及二氧化硫重污染行业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对于剩下两个组,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数据。因此,Rhp指的是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二氧化硫型、废水型和烟尘型三种污染类型的重污染行业的行业竞争力系数;Rhpi 指的是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二氧化硫型、废水型和烟尘型三种污染类型的重污染行业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三组中分别对应的P是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二氧化硫、废水和烟尘型三种污染类型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比重。 3.2数据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00-2011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本文采用的是面板数据,研究对象是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份,包括山西、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和河南。本文采用GDP平减指数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平减处理。运用官方汇率对FDI和进出口商品总值换算为人民币单位。在对本文的模型正式估计之前,我们对我国中部地区六省2000-2010年每个省份的各个变量进行了描述统计。 3.3模型估计与分析 为了更好的反映产业转移对污染转移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分成了二氧化硫组、废水组和烟尘组等三组,对应的回归结果见表4中的三列,即被解释变量分别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比重、工业烟尘排放量占全国比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比重。每组中又包含两个模型,分别用相应的工业二氧化硫、烟尘或废水的“重污染行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或“重污染行业竞争力系数”作为解释变量。 从回归结果总体来看,除了模型6之外,人均GDP这个变量是显著的,且系数是正的,与我们的假定是一致的,随着当地的经济增长,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必然增加,废气、废水的排放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人均GDP的平方项均显著为负,说明EKC曲线是存在的。反映技术进步的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变量在三组中系数都是负的,除了模型1和6之外,这个变量也是显著的,劳动生产率越高代表了技术水平越高,工业相应的排污配套也会进一步改进,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的排放,因此污染排放量在全国的占比也会相应地较小。对外开放度在二氧化硫组和 烟尘组中的系数都是负的,但是只有模型2和3显著,说明对外开放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部地区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在全国的占比,并没有发现国际污染产业转移的证据,但废水组中的系数都是显著为正,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国外废水排放产业的转移,中部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越高,其废水污染的占比就越高,反映了其废水污染的转入。 无论是运用重污染行业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还是重污染行业的竞争力系数,来衡量重污染行业的产业转移情况,在二氧化硫、烟尘或废水三组中所有的系数都是非常显著地为正。重污染行业的产值占全国比重的上升,或者重污染行业的竞争力系数的变大,都说明重污染产业的转入,会使得中部六省的污染占比上升,这充分反映了产业转移的确对污染转移会产生影响,重污染产业不断转入中部地区,造成中部地区的污染相对规模不断上升。 4结论 本文基于Becker和Henderson[15]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分类方法,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以及重污染行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等指标,利用我国中部六省2000-2010年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部地区二氧化硫、烟尘或废水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转移对污染转移的影响,认为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污染的转移。 随着经济的增长,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必然增加,但存在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劳动生产率越高,污染排放量在全国的占比也会相应地较小。对外开放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部地区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在全国的占比,但中部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越高,其废水污染的占比就越高,反映了其废水污染的转入。产业转移对污染转移会产生影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重污染行业向中部地区的转入,造成了二氧化硫、烟尘或废水污染的转入。 在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今天,中部地区政府部门在实施招商引资政策时,在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省份等发达地 区的产业转移时,不仅要考虑到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一面,更要考虑到产业转移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承接产业转移要有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相关部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建立合理的环境标准并有效实施相关标准。从国家的层面来讲,要参照发达 国家成熟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自己具有远见性的环境标 准体系,同时也要注意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些污染转移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地方政府采取相对较高的环境标准,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其次,对于一些能耗高、环境不友好以及产品档次低的一般性产业要限制其进入,实施严格的环评制度。再次,中部地区应该以改造为主,引进先进技术,淘汰落后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提高整体产业的附加值。 (编辑:温武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Kheder S B, Zugravu 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French Firms Location Abroad: An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i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2, (77):48-61. [2]Chen H, Zou X, Chen Q. Exportoriented Economy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the Empirical Study by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J]. Energy Procedia , 2011, (5): 884-889. [3]曾贤刚.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避难所”假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11):65-71. [Zeng Xianga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J].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2010,(11):65-71.] [4]黄蕙萍,肖俊.国际贸易中跨境污染转移的一种实证检验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780-783.[Huang Huiping, Xiao Jun.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Test of CrossBorder Pollution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Trade[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2007,(6): 780-783.] [5]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3):109-123.[ Xia Youfu. The Study On The Actuality, Aftereffe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Pollution Intensive Industries[J]. Management World, 1999, (3): 109-123.] [6]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J].管理世界,2012,(2):30-43.[ Xu Helian, Deng Yuping. Does FDI Lead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J]. Management World, 2012, (2): 30-43.] [7]Becker, Henderson R. Effects of Air Quality Regulations on Polluting Industrie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 108(2): 379-421. [8]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J]. 区的产业转移时,不仅要考虑到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一面,更要考虑到产业转移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承接产业转移要有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相关部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建立合理的环境标准并有效实施相关标准。从国家的层面来讲,要参照发达 国家成熟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自己具有远见性的环境标 准体系,同时也要注意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些污染转移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地方政府采取相对较高的环境标准,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其次,对于一些能耗高、环境不友好以及产品档次低的一般性产业要限制其进入,实施严格的环评制度。再次,中部地区应该以改造为主,引进先进技术,淘汰落后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提高整体产业的附加值。 (编辑:温武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Kheder S B, Zugravu 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French Firms Location Abroad: An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i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2, (77):48-61. [2]Chen H, Zou X, Chen Q. Exportoriented Economy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the Empirical Study by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J]. Energy Procedia , 2011, (5): 884-889. [3]曾贤刚.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避难所”假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11):65-71. [Zeng Xianga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J].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2010,(11):65-71.] [4]黄蕙萍,肖俊.国际贸易中跨境污染转移的一种实证检验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780-783.[Huang Huiping, Xiao Jun.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Test of CrossBorder Pollution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Trade[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2007,(6): 780-783.] [5]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3):109-123.[ Xia Youfu. The Study On The Actuality, Aftereffe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Pollution Intensive Industries[J]. Management World, 1999, (3): 109-123.] [6]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J].管理世界,2012,(2):30-43.[ Xu Helian, Deng Yuping. Does FDI Lead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J]. Management World, 2012, (2): 30-43.] [7]Becker, Henderson R. Effects of Air Quality Regulations on Polluting Industrie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 108(2): 379-421. [8]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J]. 区的产业转移时,不仅要考虑到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一面,更要考虑到产业转移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承接产业转移要有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相关部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建立合理的环境标准并有效实施相关标准。从国家的层面来讲,要参照发达 国家成熟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自己具有远见性的环境标 准体系,同时也要注意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些污染转移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地方政府采取相对较高的环境标准,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其次,对于一些能耗高、环境不友好以及产品档次低的一般性产业要限制其进入,实施严格的环评制度。再次,中部地区应该以改造为主,引进先进技术,淘汰落后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提高整体产业的附加值。 (编辑:温武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Kheder S B, Zugravu 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French Firms Location Abroad: An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i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2, (77):48-61. [2]Chen H, Zou X, Chen Q. Exportoriented Economy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the Empirical Study by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J]. Energy Procedia , 2011, (5): 884-889. [3]曾贤刚.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避难所”假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11):65-71. [Zeng Xianga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J].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2010,(11):65-71.] [4]黄蕙萍,肖俊.国际贸易中跨境污染转移的一种实证检验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780-783.[Huang Huiping, Xiao Jun.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Test of CrossBorder Pollution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Trade[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2007,(6): 780-783.] [5]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3):109-123.[ Xia Youfu. The Study On The Actuality, Aftereffe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Pollution Intensive Industries[J]. Management World, 1999, (3): 109-123.] [6]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J].管理世界,2012,(2):30-43.[ Xu Helian, Deng Yuping. Does FDI Lead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J]. Management World, 2012, (2): 30-43.] [7]Becker, Henderson R. Effects of Air Quality Regulations on Polluting Industrie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 108(2): 379-421. [8]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J].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