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语
倒语也称“倒句”。古人把不合汉语一般语序的句子叫作倒语。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十:“ ‘不知我者’。瑞辰按:唐石经作 ‘不我知者’。…… ‘不我知’ 犹《论语》云 ‘不患莫己知’。古人自有倒语耳。”唐人已有语序观念,发现古今语序不同。《诗·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孔颖达疏:“不我遐弃,犹去不遐弃我。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
倒语陈骙《文则》术语。为了需要而颠倒语序,改变语句结构的修辞方法。 相当于 “倒装”。 《文则》:“文有倒语之法, 知者罕矣。” 陈骙并举例: “《春秋》书曰: ‘吴子遏伐楚, 门于巢卒。’”“门于巢卒” 的普通顺序应该是“于巢门卒”,原文为了突出和强调守门者的强御, 把 “门”提到前面。 参见 “倒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