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学超
侯学超1936—江苏省泰兴县人。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除1985 1987年曾赴丹麦王国教授汉语外,均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任教,现为副教授,讲授过写作、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汉语句法分析等课程。主要著作和论文有《现代汉语句法分析》 (与人合作)、《对层次不同的同形结构的几点认识》、《谈词组的自由与黏着》等。《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一书,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研究了汉语句法结构及某些语法现象。在简要介绍了层次分析法以后,对结构、功能、意义这三个层次切分的依据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分析了切分的直接成分能否成为结构体是结构标准,语言成分能出现的位置和它们的组合能力是功能标准,切分后不致破坏或改变被切分语段的意义是意义标准。作者从纷繁的切分原则中,归纳出结构、功能和意义三原则,作为切分的依据是非常科学而简便的” (林玉山 《汉语语法学史》)。书中还介绍了两种特殊语法现象: 非连续结构和零形式。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双宾语、递系结构、连动结构。还把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复句的分析。书的最后还讲述了层次分析法和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不足。“本书观点新颖,分析细致,内容丰富,在现代汉语句法结构分析中是另辟新径、独树一帜的” (林玉山 《汉语语法学史》)。《说词组的自由与黏着》一文较详尽地讨论了若干种黏着词组与同一格式上的自由词组的对立。黏着词组从分类上看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介宾结构等。文中认为“黏着词组是通过层次切分得出的不能单独成句的语言片段,应当把它同超越层次的非结构体区分开来”。“黏着词组是绝对的”,“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自由”的; “自由词组则是相对的,即在一定条件下是自由的”。“黏着词组不是语言中的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把词组分为自由的和黏着的,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这“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从汉语的语法教学实践上看 (这里主要是指对非汉族人的汉语教学),也有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