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鳌 |
释义 | 鳌〈隐〉清末以来四川涪陵道士指数目六。参“姑、尼、仲、子、取、鳌、鱼、跨、金、钩”。 鳌鼇áo海中大龟。《淮南子·览冥》:“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足以立四极。”(四极:四方极远之地。) 鳌鰲*鼇áo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说明: 18画;鱼部;上下 鳌传说中指海里的大鳖或大龟;泛指巨大无比的:钓~(比喻人胸怀大志)丨独占~头(科举时代称中状元,后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鳌áo传说中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鳌〔鰲、◇鼇〕áo传说中的海中大龟。一说大鳖。 鳌áo传说中的大龟。《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一说“鳌”即“浇”。闻一多疏证:“《论语》:‘奡荡舟。’本篇王注引作浇,《左传·襄四年》‘生浇及豷’,《说文·豕部》引作‘敖’,《尚书》‘无若丹朱傲’,《释文》字又作‘奡’,《汉书·刘向传》作‘敖’,《管子 ·宙合篇》‘若敖之在尧’,《盐铁论·论菑篇》‘羿敖以功力不得其死’,亦并作敖。‘奡’、‘浇’、‘敖’一人,而敖、鳌音同,故传说即以浇为鳌。鳌即龟也,龟性能水陆两栖,因之遂有浇能陆地行之说,龟为介族,因之《离骚》又云‘浇身被服强圉’,强圉即坚甲也。《天问》此文上文上言载山,下言释舟,合鳌浇之事于一韵而问之,正以传说中鳌与浇实一而二、二而一耳。”林庚论笺:“这两句的意思是问:后羿一族西征夏王朝时,在舟行的征途中,遇见了一座山把水路突然挡住了,因而不能继续前进。这时浇便化为巨鳌,把那座山背了起来,移开到一边去,终于越过了险阻,完成了西征。这也就是上文‘岩何越焉’的答案。这里则是形容浇如何抖擞精神,把山平托起,拍手得意的成功场面。”“鳌戴山抃”二句是说巨鳌背负着山而四足游动,怎能使神山安稳?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乌龟:龟(陆~;水~;海~;花~;象~;革~;蠵~;神~;灵~;金钱~;大头~;闭壳~;绿毛~;棱皮~) 王八 玉虚 金介 玄武 元武 元伫 元绪 玄夫 神蔡 时君 偻句 昭兆 藏六 玄介卿 先知君 玄衣督邮 缁衣丈夫 通幽博士 另见:蛇 爬 鳌ao鳌戴1 鳌山 鳌头 鳌足 巨鳌 独占鳌头 注释: 1比喻负荷很重或对上级感戴的意思。 鳌áo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愁坤轴陷,龙鬥阵云销。(五十·1152)主人指示风雷动,~背三山独立名。(五十·1175)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