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名凯
释义 高名凯

高名凯1911—1965

福建省平潭县人。初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攻哲学,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改攻语言学,在法国语言学家马伯乐指导下写成毕业论文 《汉语介词之真价值》,获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历任燕京大学助教、讲师、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研究员、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兼任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一生致力于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汉语语法理论和普通语言学方面颇多创见。研究汉语语法,著《汉语语法论》,对汉语语法的有关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诸多见解独创新颖。该书认为汉语语法研究不应像印欧语法那样偏重词法,而应注重句法。同时很注意理论的探讨和体系的建构,在汉语语法研究中自成一家,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研究语言学理论,有 《普通语言学》、《语法理论》、《语言论》等巨著。其中《语法理论》除第一章专论语法学的历史外,其他各章则全面叙述了普通语法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并结合汉族的实际,专门讨论了汉语的形态、词类、主宾语等问题,提出了应该区分语法形式学和语法意义学的观点; 且对国内外众多的语言学家的观点进行了公允的评介,对语法学中很多概念、术语进行了科学而准确的说明。《语言论》则是他语言学观点的终结,也是他多年研究语言的精诣之作,有不少独到见解可供借鉴。他的特别引人注目的语法思想是认为汉语实词难以作语法分类,此观点最早见于《汉语语法论》一书,到50年代初,又以 《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一文进一步全面阐述这一思想,引起中国语言学界一场关于词类问题的大规模讨论。紧接着他又先后发表 《再论汉语的词类分别》、《三论汉语的词类分别》,一方面作为对汉语词类可分论的驳辩,一方面就自己的主张和理论作深入的论证和申述,表现出令人钦佩的探索真理的精神。1960年初,发表《论语言和言语》,提出“言语有阶级性”的观点,再次在中国语言学界引起大规模讨论。语法论文还有《中国语法结构之内在关系》、《中国语法结构之外在关系》等。其学术著作对中国现代语法学、普通语言学均有极大的影响。参见 “语法理论”。


高名凯1911—1965年

福建平潭人。生前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教研室主任。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入法国巴黎大学攻读语言学,1940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研究员、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以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一生致力于语言教学与研究,在汉语语法理论和普通语言学理论方面颇多创见。主要著作有《汉语介词之真价值》(1940年)、《汉语语法论》(1948年、1957年)、《普通语言学》(1954年)、《语言与思维》(1956年)、《语法理论》(1960年)、《语言论》(1963年)等。主要译著有《语言学中的历史问题》(1954年)、《方言、方言学》(合译,1954年)、《语法·语言的语法构造》(合译,1954年)、《语言学概论》(第一篇,1955年)等。主要论文有《中国话的语义变化与中国人的心理趋势》(1948年)、《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1953年)、《论语言与言语》(1960年)、《语言风格学的内容和任务》(1960年)等。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