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阳春白雪 |
释义 |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古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高、难度大的乐曲。后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常与“下里巴人”对举。 阳春白雪代称高雅不凡之作。宋辛弃疾《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词: “柳外寻春,花边得句,怪公喜气轩眉。阳春白雪,清唱古今稀。” 阳春白雪【出处】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yi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北)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xie)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he)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zhi),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释义】 古代有人在楚国郢都市上唱歌,开始唱《下里》、《巴人》时,随唱的有几千人。再唱《阳阿》、《薤露》,随唱的有几百人。又唱《阳春》、《白雪》,随唱的只有几十人了;当歌者唱出最难的曲调,抑扬婉转、变化奇妙时,随之唱和的只有几个人了。这说明曲子越高雅,随唱人也越少。后以“阳春白雪”等指气质高雅不俗的人才或言论、作品;以“下里巴人”等指凡俗平庸的人或作品。也用以咏雪等。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当时楚国较为高级的乐曲,比《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难于掌握。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他演唱《阳春》、《白雪》的时候,国都中聚集在一起跟着唱和的不过数十人。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xià lǐ bā rén战国时楚国的民歌,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这首歌属于~一类。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战国时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其为~,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少数人享有的东西|曲高和寡的“~”。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成〉泛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他们的节目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1 古代楚国一种高雅的歌曲名。后多泛指高深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常与“下里巴人”对举)。参见“下里巴人”(1585页)。2 琴曲。传说春秋时晋国音乐家师旷作。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阳春白雪”,原指高雅乐曲,后用以喻高品位的文艺作品。龚蕚《答邓春圃》:“既承推许,则~,正其时矣,乞赐一读,俾暖郊寒。” 阳春白雪古代楚国的歌曲名,是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音乐。后人用以比喻深奥而不易为一般人所欣赏的文学艺术作品。《文选》 四五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古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高、难度大的乐曲。后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常与“下里巴人”对举。 各种歌曲 各种歌曲称颂太平盛世之歌:康歌 康哉之歌 康衢之谣 好作品 好作品佳作 佳构 佳制 佳篇 妙笔珠唾 玉藻 玑贝 雅裁 高咏 文娱体育的简称 文娱体育的简称文体 另见:语言 艺术 写作 翻译 阳春白雪(反)下里巴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