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办mǎibàn原指专司宫廷采购的人员。 该词始见于明代。据《明史》卷八十二记载,成化四年(1468年)“大学士彭时亦言:‘光禄寺委用小人买办,假公营私,民利尽为所夺。请照宣德、正统间例,斟酌供用,禁止买办。’于是减鱼果岁额十之一”。这里的“买办”是指专门负责宫廷供应的商人。后来,凡官府或豪富之家从事采购的人员,都称之为“买办”。至清代,官宦家庭中的采购人员也都称“买办”。再后来,这个名称与外国商馆发生了联系。清政府在广州与夷人(外国人)通商,但又怕夷人的一些不好的风气流传到中国而有伤风化,因而只许在每月的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三天,由中国人带领,夷人才能外出行动,且在日落之前必须返回商馆。为了专门解决夷人因为采购生活用品而离开商馆上街的问题,清政府规定由中国商行给各类夷馆指派专门的采购人员代为办理,而这些采购人员也就被称为“买办”。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便逐步把雇用买办制度化,形成了买办制度。而买办在取得外商的信任后,利用外国资本主义的特权和影响,自己经营工商业,取得直接剥削中国劳动人民的利润收入。买办和买办商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开始孕育、产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则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已逐渐形成为一个阶级。“买办”一词则演化为特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买办”资产阶级便被消灭了。
买办mǎibàn❶ 〈名〉负责为主人采购货物的人。 ❷ 〈名〉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中间人或经纪人:买办阶级│洋行买办。
【买办】1 购买;置办。如:买办家具。2 官府中掌管采购和其他杂务的差役。3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置办
置办葺治 置办设备、用具:办 置备 置办膳食:营馔 备办素食:设斋 置办酒食:饰馔 置备洁净丰盛的酒食:洗腆 置备酒宴:设宴 设 设燕 设享 设飨 张筵 开筳 肆筵 摆酒 摆宴 治具 设宴并赠送礼物:燕好 置办行装:办装 办严 置备渡船:设渡 购买置办:购置 购办 购备 置买 买办 养活 购置产业:置产 殖产 准备置办:办具 备办 筹集置办:起办 (采买:购置:置办)
另见:买 购物 买办mǎi bàn❶专职为主子采购的仆人:他哥哥金文翔,现在是老太太那边的~。(四六·1069)独有一个~名唤钱华,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八·177) ❷购买: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用什么,只管拿去~。(二四·540)前因~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三七·837)
买办mǎi bàn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1828年马礼逊《广东省土话字汇》:“COMPRADOR,买办 Mai pan. Comprador's men.买办爪 Mai pan chaou; i.e.comprador's claws。”1858年6月18日《中美天津条约》第十七款:“大合众国船只进口,准其雇用引水带进,候正项税款全完,仍令带出。并准雇觅厮役、买办、工匠、水手,延请通事、司书及必须之人。”在19世纪中后期,买办还有“刚白度”、“刚八渡”、“康白度”、“康八度”、“康八杜”、“康白杜”、“康白徒”、“康摆渡”、“糠摆渡”、“光白陀”以及“江北大”等名称。这些名称均为英语comprador的音译,多数出现在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