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郭锡良
释义 郭锡良

郭锡良1930—

湖南省衡山县人。1954年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随王力攻汉语史。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文系教授、古汉语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文字学会、训诂学会常务理事。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汉语史,在文字、音韵、训诂、词汇、语法各个方面都有涉足,而以音韵学和语法史学的成绩最著。主编或与人合作编写的几部古汉语教材,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中他主编的 《古代汉语》(3册)荣获1987年国家教委评定的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他关于古汉语语法研究及汉语语法史上若干重要问题的学术观点主要见于他的几篇学术性论文。《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一文认为先秦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前人认作第三人称代词的 “之”、“其”、“彼”等其实都是指示代词。指出第三人称代词是魏晋以后才产生的,先有 “伊”、“渠”作为南方话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唐以后“他”才变成第三人称代词。这种结论,是作者在查检统计了先秦、魏晋与唐代近20部古籍的基础上得出的,有较强的可靠性。《试论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体系》一文,提出了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新体系。认为近指、远指的分类不适用于上古汉语,上古汉语的指代词系统要比这复杂得多: 1. 体词性指示代词,下分
❶泛指(“之”“兹”),
❷特指(“其”),
❸近指(“此”“斯”),
❹ 中指或承指 (“是”),
❺远指 (“彼”“夫”); 2. 谓词性指示代词,有 “尔” “若” “然”几个。《先秦语气词新探》一文提出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学术观点: 认为每一个句尾语气词都只表示某一特定的语气,而不是像以往不少学者所说的那样,一个语气词可以表示多种语气,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示; 指出不能将非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归于语气词。《古汉语语法研究刍议》一文认为,古汉语语法的研究,一要有明确的时代观点,选材决不可古今杂揉; 二要特别重视语法系统性,要从特定时代的语法系统去考虑问题; 三要吸收各种语言学理论成果,熔古今中外于一炉;四要提倡专书语法研究、专题语法研究、断代语法研究,不但要有定性分析,还要有定量分析。这是他研究古汉语语法的经验之谈。此外,在他的论著里,对词类活用、量词的发展、系词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看法。批评一般讲古汉语词类活用有两点失误: 一是受印欧语法的影响,未能从汉语词类多功能的实际出发,误将非词类活用认作词类活用; 二是缺乏历史观点,以今律古,将非活用认作活用。对量词的发展,认为名量词是由单位名词转化而来的,并指出六朝时期才形成量词这一独立范畴。批评了许多讨论系词的文章对语言的社会性、系统性和历史发展认识不足,以及以今律古的毛病;并论证了系词“是”产生于西汉或战国末。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