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e阻止。同义合成词:“阻遏”、“遏止”。成语:“怒不可遏”。《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虏:敌人。归师:回归的军队。死地战:在险恶的地方作战。是以:以是,因为这。)
遏è阻止,阻碍。《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行云。”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锄其直,~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遏è抑制;阻止 △ 浪~飞舟|~止。 说明: 12画;辶部;半包围
遏阻止;抑制:~止︱~制︱~抑︱阻~︱沮(ju)~︱响~行云︱怒不可~。
遏è❶ 〈动〉阻止,禁止:遏止│遏制│响遏行云│怒不可遏。 ❷ 姓。
遏è抑止;阻止。如:怒不可遏。
遏(1次) 止。此指幽禁。永~在羽山《天》
遏è幽闭;拘禁。《天问》:“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王逸注:“遏,绝也。言尧长放鮌于羽山,绝在不毛之地,三年不舍其罪也。”金开诚校注:“遏,止,拘禁。”汤炳正今注:“遏,幽闭。” 断绝2
断绝2断(断决;~粮;~电;打~;遮~) 绝(绝灭;绝息;隔绝;歇绝) 遏(遏失;遏佚) 阒寂 断绝和延续:绝续 某种来源断绝:枯竭 枯窘 穷乏 穷涸决竭 焦涸 枯涸 消涸(源泉~)竭蹶 屈竭 顇枯 断绝枯竭:断竭 某种联系断绝:脱(~离;~出;~节;~轨) 破裂,断绝:迸绝 破坏断绝:裂绝 毁坏,断绝:毁绝 阻塞断绝:壅绝 腐烂断绝:朽绝 荒芜断绝:芜绝 中途断绝:停(~学;~工) 衷 中断 间替 间歇 因受阻而中断:遏折 闭结断绝:结绝 未彻底断绝:时断时续 断断续续 若断若续的样子:若即若离 突然断绝:顿绝 永远断绝:永绝 虽然分开甚至分裂,却永不会断绝:析而不殊 悲痛一回,让一切恩怨彻底断绝:一痛决绝 断绝的样子:阒其 (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断绝)
另见:联系 联接 连续
抑制2
抑制2按(按捺;按压;按纳;按抑;按耐) 抑(抑止;抑遏;抑割;抑塞;控抑;挫抑;禁抑;敛抑;压抑;诎抑;贬抑;遏抑) 挹 捺 撙(撙节) 屏 窒 遏(遏捺;遏阏;止遏) 忍 隔 屈(屈抑) 阏(阏抑;阏制) 纡 泐 克制 扼制 控制 控厄 止约(~不住) 镇压 镇静 裁割裁折 折挫 抑制差别:矫异 抑制商贾:抑末 抑制奸邪:矫奸 预防抑制:防抑 困厄抑制:厄摧 纠正抑制:矫抑 排斥抑制:排沮 贬斥抑制:黜抑 排斥贬抑:摈抑 排抑 排除抑止:攘抑 节制,抑制:止节 约束抑制:绳勒 检抑 阻止抑制:阻抑 遏抑 阻扰抑止:挠抑 按捺,抑制:收撮 控扼,扼制:绾毂 压低和抑制:贬抑 逼迫抑制:逼抑 贬抑至极点:贬绝 被抑制:见扼 才华遭到抑制:骏骨牵盐 (约束,控制;压下去:抑制)
攻击的方式
攻击的方式从侧面攻击:侧击 两路兵力同时向两侧纵深攻击:钳形攻势 绕到敌侧或敌后攻击:包抄 出其不意地攻击:诈战 趁其不防备而突然攻击:击其不意 拦截并攻击:要(要击;要截) 邀(邀击) 遏 拦击 截击 遮击 设伏兵拦击:邀伏 包围起来攻击:围攻围击 环攻 攻围 进兵围攻:进围 从后面或两旁包围攻击:兜抄 兜击 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增援﹑逃跑或进攻:阻击 堵击 邀蹑 拦腰攻击:横击 乘打胜之势攻击:乘胜攻击 乘虚攻击:抵虚 乘敌人疲劳时攻击:敌疲我打 善于捕捉有利的时机攻击敌人:半济而击 养精蓄锐,待敌疲时出击:以逸待劳 逸以待劳 以逸待困 以逸击劳 以逸制劳 以佚待劳 以逸代劳 待劳以逸 用逸待劳 故意制造声势,转移视线向他处攻击:声东击西 东声西击 声西击东 攻击敌人布防疏漏之处:击瑕 避开敌人主力,攻击其薄弱环节:避实击虚 避实攻虚 避实取虚 避实就虚 就虚避实 攻击敌方要害之处:捣虚批吭 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关门打狗 合力攻击:合击 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腹背受敌背腹受敌 腹背受攻 首尾受敌 用火攻击:火攻(水淹~) 熯焚 用炮火攻击:轰(轰击;轰打;轰炸;狂~乱炸) 炮击 爆击 轰炸得非常厉害:狂轰滥炸 先用声势震慑,再以实力攻击:先声后实
遮挡
遮挡遮(遮当;遮挡;遮拦;遮遏;遮禁;遮抑;遮蔽;遮止;要遮;阑遮) 蔽(蔽扞;蔽捍;遮蔽) 迣逻 庇(庇荫) 拦(遮拦) 掩(掩抑;掩护;掩覆;掩蔽;遮掩) 揜 遏 罩(~上) 当 挡 覆 障 笼 把手遮在眼上方:搭眼 搭天棚 掩护遮挡:翼蔽 遮盖,遮挡:盖障 保护,遮蔽:屏障 横竖左右,多方遮挡:横遮竖挡 横拦竖挡 没有遮挡:开敞 敞开 (遮蔽拦挡:遮挡)
掩盖
掩盖袜 揜(揜冒;揜盖;揜覆) 遮(遮盖;遮映;遮隐;遮蔽;遮掩;遮瞒) 遏(遏隐) 罨 周遮 泯没(~真实) 淹没 掩蔽 掩覆 庇覆 食盖 盖抹 盖藏 蔽固 蔽隐 途饰 埋翳 覆塞 盖覆 覆冒 覆盖,掩盖:被覆 掩盖他人的美德:蔽美 掩盖才智、行迹:韬照 韬映 掩盖真相:匿端 粉饰,掩盖真相:粉墨 掩盖真相,不明不白:藏头亢脑 藏头伉脑 藏头擫脑 掩盖真情:隔情 矫情 矫节(~干誉) 用以掩盖的行动:放烟幕 遮蔽,掩盖:遮翳 遮盖掩盖:昧 遏隐 掩饰 遮掩 掩蔽周遮 捂捂盖盖 藏藏掖掖 拉这儿补那儿,遮挡掩盖亏空:东挪西掩 隐瞒掩盖:讳蔽 辩解掩盖:辩覆 严密地遮盖事物真相:捂盖子 事情无法掩盖:匣剑帷灯 想要掩盖事实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欲盖弥彰 欲盖弥著 欲盖而彰 欲盖而章 用自以为聪明的办法掩盖事实真相,结果欲盖弥彰,不打自招:此地无银此处无银 (隐藏或隐瞒:掩盖)
另见:隐藏 隐瞒 掩饰 假装 欺骗︱暴露
遏止
遏止遏(遏阻;抑遏;禁遏) 柅 阏 抑阻 抑止 沮止 阻止 禁遮 遏止私欲:遏俗 遏私 遏止诽谤:弭谤 遏止敌人的攻势:驻敌 防备遏止:防遏 萌芽状态时就遏止:防小 驱除遏止:驱遏 摧折,遏止:夭阏 夭遏 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防意如城 赞扬好人好事,遏止坏人坏事:褒贤遏恶 无法遏止、抑制:不可掩遏 不能遏止:难阻 (用力阻止:遏止)
遏e遏抑 遏止 遏制 遏阻 禁遏 沮(ju)遏1 抑遏 阻遏 遏制政策2 怒不可遏 注释: 1阻止。2指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奉行的一种政策,主要采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抵制、瓦解、封锁、渗透以至颠覆等手段。
遏止也。《詩經·大雅·民勞》: “式遏寇虐,憯不畏明。”鄭玄箋: “遏,止也。”《詩經·周頌·武》: “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鄭玄箋: “遏,止。” 陸德明《經典釋文》: “遏,於葛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