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概论
近代汉语概论袁宾著。分 “绪论” “文献” “研究方法”“语音”“词汇”“语法”6个部分。语法部分占全书篇幅一半以上,讨论了12个问题。 ❶ 语法研究的若干视角。认为“语法研究应该重视描写的方法”,“对于近代汉语语法这个尚有许多空白点的领域,客观的观察和描写更加显得必要”; 但不是 “机械的反映,而应该也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探索规律”。并指出,研究近代汉语语法要在重视描写方法的同时,从时间和地域、范围和频率、沿用和替代、整齐和参差、配套和空缺、分工和混用等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和探索语法现象之间的种种联系。 ❷词缀。重点讨论了近代汉语常见的 “阿” “兀”“老” “打” “所” “有”等前缀和“子”“头”“儿”“家”“行”“老”“们”“地”“其”“于”“取”“当”“生”“自”等后缀的构词功能和历史沿革。 ❸数量词。分别描写了近代汉语表示事物数量常见的三种形式:数词+量词+名词(五钱银子),数词+名词(一神人),名词+数词+量词 (字一行); 表示动作数量常见的两种形式: 动词+数词+量词 (打三下),数词+量词+动词 (一拳打去); 表示概数的两种形式: 连用数词表示概数 (一二十、三三五五),使用某些表示概数的词(行可十里、九十里许)等句法特点。 ❹代词。分别描写了近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历史沿革和句法功能。 ❺介词和连词。认为 “近代汉语里的介词比古代汉语丰富得多,这些介词多半沿用到现代。但近代、现代的具体用法不尽相同”。并具体介绍了 “从”“自”“打”“向”“问”“去”“在”“连”“和”等近代汉语常用介词的用法,指出“从”“向”“去”等在近代汉语里的“通用、混用现象在现代汉语里多已消失,反映了介词用法的发展线索”。同时介绍了连词 “和” 的用法和历史发展。 ❻助词。认为近代汉语的助词可以分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3类。并分别介绍了 “底”“地”“的”“里”“得”“将”“教”等结构助词,“了”“着”“过”“却”等时态助词,“但” “念” “那”“罢”“波”“休”“看”“煞”“杀”“死” 等语气助词的用法及其沿革。 ❼判断句。着重介绍了近代汉语中常见判断句的12种形式及其用法、沿革等。 ❽ 疑问句。介绍了还字句、可字句、连用反义词表示疑问的句式、“难道……不成?”式的特点,认为 “疑问句可以分为疑问单句和疑问复句两大类”。 ❾ 祈使句。着重介绍了近代汉语里几种值得注意的祈使句句型。 ❿ 被动句。首先扼要介绍了“被”字的历史发展,继而分别介绍了用 “吃” “着” “做”“把” “拨”“教” “叫” “得” 等表示被动的句型。并指出“汉语被动句在二十世纪之前,一般表示不幸遭遇”,但“得字句恰好相反,多表示合人心意的行为”。 ⓫处置句。指出用“把”、“将”等介词把谓语动词的宾语提前的 “处置句的大量出现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以前的用例很少”。并从几个主要方面分别描写了处置句在近代汉语阶段的发展变化。 ⓬复句。着重介绍了近代汉语的联合复句、主从复句的语法特点以及关联词语的使用。本书语法部分虽然未能反映近代汉语的语法的全貌,却也将其大致轮廓勾勒了出来,这对近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自然是一个不可小视的贡献。前有作者自序,叙述本书撰写的过程,并指出 “近代汉语主要以唐代以下、清代以前的实际语言为研究对象,其历史阶段介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是一门独立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1992年6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