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达达之父
达达之父瑞士画家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出生于瑞士一个音乐家家庭,最初倾心于音乐,但随后却选择绘画为职业。1898年前往摹尼黑求学,在那完成了许多蚀刻版画。这些刻版画以其精确和鲜明的线条表现出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传统及矫饰的线造型,使人感到一种怪诞的奇想。克利漫游意大利和法国时,开始注意到塞尚和梵高的作品以及现代绘画运动的发展,并在1911年于摹尼黑举办个人画展,同时结识了一批非常重要的先导画家。数年后克利参加了青骑士画展,并开始转向水彩和一种由线条决定的纯抽象作品,表现个人幻想,即“达达”。“达达”在法语幼儿语言中意指儿童在摇木马或竹马,表示“无所谓”和“无什么意义”。是一些艺术家在1915年偶然拈来作为他们艺术活动名称的。他们提倡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主张无目的无思想的文艺,沉入虚无狂感的境界。克利把绘画创作看作为是一种神奇的经历,任凭手中的画笔随意引导思想,直到直觉意象出现。艺术家在其中不时得到闪光和启迪。克利后期的主要作品《城郊公园》、《高架桥革命》和《阿拉拉之歌》等,都以色场为背景,采用粗犷而自由的黑线图形与彩色的画面形成对比,仅用几条稚拙的画线表现一个人物或一条蛇。克利把有关探索幻想艺术的种种倾向引入现代绘画、雕塑中,甚至引入建筑的研究中去,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他被称为“达达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