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辨 |
释义 | 辨辨中国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名称。亦作“辩”。唐之前通作“辨”,常与“论”联用,如晋·陆机《辨亡论》,与“论”没有严格区别。《墨子·小取》:“夫辨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证然否。”梁·任昉《文章缘起》列文章名目84种,既无“辨”亦无“辩”,表明当时“辨”尚未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章体裁。唐以后多作“辩”,如柳宗元《桐叶封弟辩》、《辩〈文子〉》、《辩〈鬼谷子〉》。亦作“辨”,如韩愈《讳辨》,开始成为一种以反驳别人意见、主张为主的、独立的议论文体裁、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辩,判别也。其字从言,或从。 盖执其言行之是非真伪而以大义断之也”;“汉以前初无作者,故《文选》莫载,而刘勰不著其说。至唐,韩、柳乃始作焉。然其源实出孟、庄。”清·王兆芳《文体通释》:“辨,通作辩,判别也,明辨是非争辩也”,“主于别是非,明异同,若别黑白”。清·吴曾祺《文体刍言》:“辨与论同,而其体出较后”,“盖自六朝以上,为此体者绝少,故《文选》中曾不一及。唐宋以后有之,韩、柳集中凡屡见。”此类文章写作须注意反复论证,使之波澜起伏,达到“辨宜曲折明白” (元·陈绎曾《文微》) 的要求。 辨bàn治理,办理。后来写作“办(辦)”。《荀子·五霸》:“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 辨biàn❶ 区别,辨别。《鱼我所欲也》:“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久之,能以足音~人。” 辨biàn区分;识别 说明: 16画;辛部;左右 辨区别;识别:~别丨~认丨~析丨~明丨~正丨分~丨不~菽(shu)麦丨明~是非丨不~妍媸(chi)丨真伪莫~。 辨biàn分辨,分别:辨别|辨认|辨识。 辨bàn通“办(辦)”。治理。另见92页biàn。 辨biàn1 辨别;明察。如:明辨是非。2 通“辩”。争论。3 通“遍”。周遍。另见54页bàn。 辨注疏体式之一。 “辨”, 取意考据辨析。 如孙畅《毛诗辨》。 辨认 辨认辨(认辨) 识(识视;识别) 另见:辨别 判断 辨认 对象 差异 颁布 颁布班 辨(辨告) 行开 涣发 布陈颁降 区分 区分区(区别) 分(分拣;分殊;分辨;画分) 判 别(别分;别宥;分别;科别;析别) 划(划分) 辨(辨异) 辨别 辨别辨(辨识;分辨) 别(处别;拣别;判别;析别) 分(分别) 认简 釐比 剖判 辨bian辨白 辨别 辨才 辨词 辨理 辨明 辨认 辨识 辨诬辨析 辨正 辨证 分辨 明辨 识辨 不辨菽麦 明辨是非 青红难辨 皂白不辨 真伪莫辨 辨biàn❶分辨;辨别:(王夫人)又命将那几包不能~得的药也带了去,命医生认了,各记号上来。(七七·1894)(刘姥姥)蹲了半天,忽一起身,只觉眼花头眩,~不出路径。(四一·949) 辨❶别也。《周禮·天官·冢宰》: “辨方正位。” 鄭玄注: “辨,别也。鄭司農云: 别四方,正君臣之位,君南面,臣北面之屬。玄謂《考工·匠人》: 建國,水地以縣, 置𣙗以縣,眡以景。 爲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 《周禮·地官·賈師》: “賈師各掌其次之貨賄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 鄭玄注: “辨,别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 “設儀辨位,以等邦國。” 鄭玄注: “辨,别也” 《禮記·曲禮上》: “分争辨訟,非禮不決。” 鄭玄注:“分、辨.皆别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辨,皮勉反,徐方勉反。” 《禮記·樂記》: “化不時則不升,男女無辨則亂升,天地之情也。”鄭玄注: “辨,别也。” 《禮記·樂記》: “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 鄭玄注: “辨,猶别也,正也。” 《禮記·仲尼燕居》: “是故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 鄭玄注: “辨,别也。” 《禮記·坊記》: “子云: 小人皆能養其親,君子不敬何以辨?” 鄭玄注: “辨,别也。”《禮記·表記》: “義而順,文而静,寬而有辨。” 鄭玄注: “辨,别也。” 《禮記·鄉飲酒義》: “隆殺之義辨矣。” 鄭玄注:“辨,猶别也。” 《論語·顔淵》: “子張問崇德辨志。” 鄭玄注: “辨,猶别。” (敦煌殘卷唐寫本《論語》鄭注)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