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转词
释义 转词

转词

《马氏文通》所用的语法术语之一。指直接宾语以外,动词所涉及的表示对象、时间、处所、工具、原因等意义的体词性连带成分。《马氏文通》卷四说:“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转词前可以用介词,也可以不用介词。如《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斯人”是转词,介以“于”字。《史记·冯唐列传》:“文吏以法绳之。”“法”是转词,介以“以”字。《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授孟子室”等于说“授室于孟子”,“孟子”是转词。《史记·平准书》:“愿输家之半县官助边。”“输家之半县官”等于说“输家之半于县官”,“县官”是转词。转词、司词都可以在介词后出现,但转词是对动词而言,司词是对介词而言,两者内涵不同。


转词

转词

指动词前后所带的除宾语之外的名词性成分。包括:
❶及物动词 (外动字)带上宾语之后的成分。《马氏文通》: “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 ‘转词’。”如: “姬寘诸宫六日”“二三子用我今日”“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❷ 不及物动词 (内动字) 后的成分。《马氏文通》: “内动者之行不及乎外,故无止词以受其所施……而施者因内动之行,或变其处焉,或著其效焉,要不能无词以明之,是即所谓 ‘转词’也。”如:“孟子去齐,居休”。“三过其门而不入”。“至而今,百有余岁”。
❸ 动词 (动字) 前的成分。如: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三丈而树”。吕叔湘、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导言》: “转词从形式方面说,可以是 ‘有介字以先焉’,或无介字以先之,或虽无介字却可以加介字,一共有三种情形; 从所表示的内容说,可以指人,指处,指时,指价值、度量、原因、目的、效果、方面等。”前有介字的,如 “犹愿赦罪于穆公”中的 “穆公”是转词,前有介词“于”字;《马氏文通》又另称之为“司词”。在这种情况下,转词和司词实际上是二而一的东西,对动词而言是转词,对介词而言是司词。位于动词前无介词的转词,与其所谓止词往往界限不清,如《马氏文通》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是 “ ‘在’字后皆以名字为止词”,又说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的“颛臾”和“萧墙之内”是“转词,记处”; 而且这种转、止两词的界限不清,还表现在对“给与”义和“告言”义的两种外动字例句的不同解释上:或视为转词,或视为止词。吕叔湘、王海棻认为“这种转词与止词的混淆,主要由于马氏简单模仿西方语法”的缘故。参见“司词”“止词”。


转词

马建忠 《马氏文通》术语。 指动词所带的宾语之外的名词性成分。 有外动词所带的转词。 如 《左传·成公十三年》: “犹愿赦罪于穆公。”《史记·项羽本记》: “赐之厄酒。”两句中的 “赦”和 “赐”是外动词, “罪” 和 “厄酒” 是止词 (宾语)。 “穆公” 和“之”是转词。 前者由介字“于”引进,后者无介字引进。 另有内动词所带的转词。 如 《论语·子路》: “子适卫。”《孟子·梁惠王下》: “臣始至于境”。两句中的“适”和 “至”是内动词, “卫”和 “境”是转词。前者无介字引进,后者有介字 “于”引进。从内容上看,转词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指时间,有的指处所。转词有的相当于现今的介词宾语, 有的相当于现今双宾语中的近宾语, 有的相当于现今的一般宾语。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