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主宾语问题讨论
释义 主宾语问题讨论

主宾语问题讨论

语法问题讨论之一。指1955年7月至1956年3月由《语文学习》杂志发起的关于主语、宾语的性质及其确定标准的讨论。由于汉语缺乏词形变化,进入句子的名词没有格变以表明自身是主语还是宾语等的身份,动词也不发生变化以表明与句中名词的语法关系,因此到底如何认识主语和宾语、如何判定主语和宾语,就有较多的灵活性。在已经流传的语法著作中,有的(如黎锦熙、吕叔湘、王力等的著作) 主要从动词与名词的施受关系来确定主语和宾语,认为动作的“施事”是主语,动作的“受事”是宾语,而有的(如1952年至1953年在《中国语文》上连载的《语法讲话》)则主要根据词的排列位次来确定主语和宾语,认为在动词前的名词之类是主语,在动词之后的名词之类是宾语。例如“地里走出一群累得晃晃荡荡的人”一类句子,照《新著国语文法》的分析,“人”是主语,而照《语法讲话》的分析,“人”是宾语。这显然表明语法学界对汉语的主语和宾语的性质未认识清楚,也自然给教学带来了许多麻烦。当时就有不少教师给《语文学习》编辑部去信,反映教学中遇到的不便,并要求予以解决。《语文学习》编辑部便借此机会组织这次讨论。作为讨论引子的第一篇文章是吕冀平的 《主语和宾语的问题》,到1956年3月告一段落,历时9个月。讨论的大多数文章后由 《中国语文》 杂志社编辑为《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一书,中华书局1956年12月出版。本次讨论,就实质而言,仍然只提出了两种判定标准,只是有的学者坚持主张只应用其中一种,有的学者则主张将二者结合起来。黎锦熙、王力等仍旧主张依施受标准来确定主语、宾语,认为语法上的主语和逻辑上的主语基本上是一致的。赞成这种标准的,还有傅子东、颜景常、王宗炎等人。徐仲华、邢公畹等人则主张主要从结构和位次上来确定主、宾语。吕冀平、张志公、曹伯韩、张其春等人则主张将二者结合起来。吕冀平说:“语法分析必须充分注意结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重视结构不能脱离意义,我们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张志公在 《关于汉语句法的几点意见》里说: “……确定成分的标准本身就应该是结构和意义的统一的。”就当时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以及对于以后的影响看,意义指标与结构的结合的观点是较为合理的,能被多数人所接受。在认识上明确了同时照顾到意义和结构是解决主宾语问题的关键,可以认为是这次讨论最大的收获。但是这种结合性的标准具体地如何掌握,甚至汉语主语、宾语到底具有哪些语法特点,是至今仍未有定论的问题。参见 “主语” “宾语” “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