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语义关系
释义 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

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在语法学中,句法语义的研究 (如转换生成语法的深层结构分析,格语法分析)很重视探索分析这种关系及其与语法关系的关系。语义关系是在性质上不同于语法关系的关系。在汉语语法学中,真正明确地将语义关系同语法关系区分开来,并将揭示种种语义关系确认为推进语法研究的重要途径,是近些年的事。陆俭明《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在语法研究中,应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句子成分之间总是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法结构关系就是指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等结构关系; 我们所说的语义结构关系是指诸如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性质、事物和质料以及事物之间的领属关系等。”例如“我吃完了”“饼干吃完了”两句,语法上都是主谓关系,但语义关系不一样: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 (施事) 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与“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学者们通常用“格”来称呼各种语义关系,其中多数是指谓词和名词性成分的关系,少数指名词性成分和名词性成分的关系。如何概括汉语的语义格关系 (包括以何种性质的语义关系为概括对象) 以及共有多少格,这都还没有一致的认识。史有为《语言的多重性与层一核分析法》一文列出以动词为中心的格10种: 施事格、受事格、当事格、与格、源格、工具格、方式格、处所格、时量格、动量格。傅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学》一书列出同类性质的格共18种,除史有为文中的8种外,还有结果格、目的格、原因格、内容格、材料格、致使格、价值格、条件格、伴随格、关联格 (史文中的 “当事格”“动量格”傅书中未列)。史有为还列出了“以指称词为核心的”格:领属格、性状格、复指格、物量格。除此之外的如句法结构中动词与动词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接关系等,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转折关系等,虽然没有被认为是格关系,自然也是语义关系的类型。


语义关系

又称隐性关系、 隐性语法关系、 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关系。 句子的语义组合关系, 主要指句子成分所表示的动词的及物性关系。 语义关系和句法结构关系相互联系但彼此独立。 其联系表现为语义关系是词语的概念意义间的关系抽象概括的结果, 但要在一定的句法结构中才能表现出来。 如 “孩子打破了玻璃杯”、 “孩子把玻璃杯打破了”、 “玻璃杯被孩子打破了”,如果离开句法结构,句子里施事、受事等语义关系就不存在。 但语义关系和句法结构关系又是彼此独立的,因为:(a)同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 如同是动宾结构, 可以表示动作——受事: “考老王”;可以表示动作——目的: “考托福”等。(b) 同一种语义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来表现。如动作——受事关系可以用动宾结构表示: “种了花”;也可以用主谓结构表示: “花种了”等。(c)句法结构关系成立, 但语义关系可能不成立。 如 “吃了星星”, 虽然有动宾结构关系, 但语义关系不成立。 (d)句法结构关系由直接成分表示出来, 而语义关系既可以由直接成分表示,如 “种了花”,也可以由间接成分表示, 如 “把花种了”。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