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阜部”词的本义比较研究 |
范文 | 杨滢 张微燕 朱春红
摘要:本义是汉语词义系统的源头,在汉语词义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迄今最为权威的两部大型汉语语文辞书,对字词的解释把本义作为起点。本文选择两部辞书“阜部”词的本义作为比较研究对象。两部辞书《阜部》共有的词是 116个,其中本义释义完全相同的有32个。本义不完全相同的一共59个,其不同点主要包括释义范围不同、释义表述不同、释义详略不同、释义的轻重程度不同等几个方面。本义完全不同的有25个词。两部辞书都是学界广泛使用的权威辞书,学界非常有必要对这些完全不同的本义加以甄别和辨析,确定正误,方便研究者查阅和使用。结合词的本义的定义、字形以及其它的训诂材料,本文试着辨析了两部辞书对“陲”、“隊”以及“坟”三个词本义解释的正误,更多的例子只能提供给学界,期盼方家同行对之进行逐一的考辨。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词的本义?比较研究 “本义是汉语词义系统之源,研究、探求本义对于正确理解词义、把握词义引申脉络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任何从事古汉语、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词汇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无不重视词语本义,以此为纲,从而提纲掣领、纲举目张地掌握词义引申系统”[1]。《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迄今最为权威的两部大型汉语语文辞书,两部辞书在解释字词意义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所释意义皆按照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漢語大字典·凡例》中明確規定:“多義字一般按照本義、引申義、通假義的順序排列。”[2]《汉语大词典》编纂者之一虞万里指出:“(《汉大》)义项按本义——引申义——引申义的引申义依次排列,但汉语单字与词汇词义之发展并非依循直线链式引申,而是立体式多向度引申,犹如族谱的谱系,难以用序号反映在辞典式的序列中,最终也只能大致按本义—引申义排列。”[3]如果对两部辞书中对同一个词的本义的解释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对于词的本义研究和辞书释义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汉语大字典》的释义以字为单位,《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为词为单位,由于汉语中同一个字可以表示几个词,所以我们在研究时选择两部辞书中同一个词的本义为比较对象,下面是对两部辞书中《阜部》共同的117个词所进行的比较分析: 一、本义完全相同 “本义完全相同”是指兩部辞书对同一个词的本义的解释完全相同,不仅词义内容相同,其表述的语言也完全相同。两部辞书中本义完全相同的有等共32个词,这样的词有:阜、阠、阞、阫、阸、阦、阩、限、陡、陗、陘、除、陖、陚、陼、陸、陵、陯、陬、陰、陻、階、隃、隨、隰、隤、隱、隩、隣、隧、隥、隮,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不完全相同 “不完全相同”是指两部辞书对同一个词的本义解释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这样的词包括阝、阡、阣、陱、阬、阱、阮、阰、阯、阪、防、阭、陆、阹、阿、阼、附、阺、阷、陃、阾、陌、陑、陒、降、陔、陏、陓、陣、陜、陝、陛、陟、陞、陠、陙、陳、陮、陴、陶、陪、隄、陿、隁、隇、陾、隆、隌、隔、隕、隘、際、險、隲、、隴、隬、随、隳,共59个词,其不同点主要包括释义范围不同、释义表述不同、释义详略不同、释义的轻重程度不同等几个方面,具体情况见下表: 对上表中的材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两部辞书对同一个词的本义的解释同与异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词义内容基本相同,解释的方式有别 辞书中词的意义包括词义内容和解释方式两个部分。两部分紧密联系而又有所区别。词义内容是词的意义,解释方式是释义的表述形式。词义内容虽然相同,但在释义的表述方式上有差别,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类: 1.释义详略不同 “释义详略不同”是指两部辞书对同一个词的本义解释的内容大体上是相同的,但在解释的详略上有差别。下面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阣”的本义,两部辞书都释为“高耸直立貌”,词义内容相同;但《汉语大字典》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了“〔阣〕也作“屹”。也单用作“阣”,直立貌。”未增加新的词义内容,只是使释义表述得更为详细。 “阬”的本义,两部辞书都释为同“坑”,但《汉语大字典》释为“地洞,也指洼地”,《汉语大词典》直接解释为“洼地”,词义内容完全相同,《汉语大字典》比《汉语大词典》表述略微详细具体。 “阮”的本义,两部辞书都释为“古关名。汉置,在今河北省宣化县西南”,但《汉语大字典》增加了示例“〔五阮關〕”,词义内容完全相同,《汉语大字典》比《汉语大词典》表述略微详细具体。 “阪”的本义,《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解释为“斜坡”,词义内容完全相同,《汉语大词典》表述上更详尽的进行了说明“亦作‘岅。山坡;斜坡。”。 “防”的本义,两部辞书都解释为“堤坝”,但《汉语大词典》在此基础上,又对这个字进一步分析这个字“亦作‘埅。亦作‘坊”,而且增加了“堤岸”这一解释,因此两部辞书所释词义内容完全相同,不同的仅是详略上有稍许差距。 “阹”的本义,两部辞书都解释为“依山谷作栏圈”,《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依山谷作遮捕禽兽的栏圈。亦指用以遮捕禽兽所围的阵”,更为详细。 “阼”的本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古时称大堂前东面主人迎接宾客的台阶”,《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天子、诸侯、大夫、士皆以阼为主人之位。临朝觐、揖宾客、承祭祀,升降皆由此。?”由此可以看出两部辞书解释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汉语大词典》在此基础上更为详细的进行了补充说明。 “附”的本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附婁〕也作‘部婁。小土山”, 《汉语大词典》解释为 “见‘附婁?小土山”,两部辞书释义内容相同,?只是《汉语大字典》略微详细一点。 “陑”的本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南。”,《汉语大词典》解释为 “古山名?”,两部辞书释义内容均为“山名”,?但《汉语大字典》详细解释了其位置信息。 “陒”的本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垝。毁坏”,《汉语大词典》解释为 “毁;败坏?”,两部辞书释义内容均为“毁坏”,不同的是用字表述的详略上有些许差异。 “陣”的本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军队行列。”,《汉语大词典》解释为 “亦作‘塦。‘敶的被通假字。‘阵的繁体字。亦作“陳”。军伍行列,战斗队形。词义内容完全相同,《汉语大词典》比《汉语大字典》表述更为详细具体。 “陮”的本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睢隗〕高。”《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见‘陮隗,〔陮隗〕高峻不平貌。” 二者解释内容完全相同,只是《汉语大词典》释义更为精细。 “陴”的本义,两部辞书都解释为“城上女墙”,但《汉语大字典》增加了“俾倪”,也解释为城墙上的女墙。词义内容完全相同,《汉语大字典》比《汉语大词典》表述略微详细具体。 “陶”的本义,《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解释为“两重的山丘”,词义内容完全相同,《汉语大字典》后作“地名专称”《汉语大词典》亦作“匋”,释义详略有所不同。 “陿”的本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词义内容基本相同,《汉语大字典》用单音词“窄”来解释,《汉语大词典》进一步用双音词解释为“狭隘、狭窄”,更为详细。 “陾”的本义,《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解释为“众多貌”,《汉语大词典》进一步作“陑”,释义详略不同。 “隆”的本义,《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解释为“丰大”,《汉语大词典》参见“隆富”,【隆富】巨富。两者释义详略不同。 “隌”的本义,《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解释为同“暗”,《汉语大字典》进一步补充为“光线不足;黑暗(跟‘明相对)”,《汉语大词典》补充了“【隌闇】幽暗,不显明”,两者释义详略不同。 “隕”的本义,《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解释为“坠落”,《汉语大词典》增加了“‘陨的繁体字”,两者释义详略不同。 2.释义表述不同 两部辞书对有些词的本义的解释基本相同,但在具体解释用字上表述略有差距。例如: “阡”的本义,《漢语大字典》释为“田间南北向小路。又泛指田间小路。”,《汉语大词典》释为“田间南北向的小路。亦泛指田间小路。”,可见其不同点仅在于“又”和“亦”两个字的使用不同。“亦”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中有 “副词。又”这个解释,因此“又”和“亦”表述的是同一意思。 “陃”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人名”,《汉语大词典》释为“人名用字。”,二者的释义都是“人名”,表述稍有不同而已。 3.词义范围的广狭不同 词义范围的广狭不同是指在释义的核心部分是相同的,但因为增加或取消了一些限定词语,从而使释义在范围的广狭上有所不同。例如: “阰”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古楚地山名。”,《汉语大词典》释为“山名”,《汉语大字典》释义时把时间范围确定在古代,而《汉语大词典》则未作限定。 “陌”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田间东西向的小路。也泛指田间小路。”,《汉语大词典》释为“田间东西或南北小路。”《汉语大字典》在“田间东西向的”基础上,取消限定词语而解释为“泛指一切小路”。《汉语大词典》有限定词语“田间东西或南北向的”。词义对象的范围有所差别。 “陔”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阶次,殿阶的石级次序。”,《汉语大词典》释为“层次;阶次。”《汉语大字典》仅认为“阶次”是“殿阶的石级次序”。《汉语大词典》词义范围更宽。 “際”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两墙相接处”,《汉语大词典》释为“缝隙,合缝之处”。《汉语大字典》将相接处限于“两墙”,而《汉语大词典》则认为“際”是一切“缝隙,合缝之处”。《汉语大词典》词义对象的范围比《汉语大字典》大。 “陏”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瓜类植物的果实。也作“蓏””,《汉语大词典》释为“瓜果果实。也作“蓏””,两部辞书释义的不同在于结出果实的瓜类种类不同。《汉语大字典》指“瓜类植物”,《汉语大词典》指“瓜果”,显然《汉语大字典》词义范围更宽。 “陛”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阶梯。”,《汉语大词典》释为“台阶”。两部辞书释义的不同在于动词“陛”所涉及的对象。《汉语大字典》“阶梯”的对象为“阶梯”,《汉语大词典》“陛”的对象仅限于“台阶”,其范围缩小。 “陞”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同“升”。上升。”,《汉语大词典》释为“同“升”。上升,登上。”。两部辞书释义的相同点在于动词“上升”,但《汉语大词典》增加了“登上”的意思,两部辞书释义所涉及的种类范围显然存在差别。 “陙”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水边。”,《汉语大词典》释为“岸,水边。一说小阜”。两部辞书释义的相同点在于解释“陙”为“水边”,但《汉语大词典》增加了“一说小阜”,两部辞书释义所涉及的范围显然存在差别。 “阝”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同‘阜”。后用作偏旁。”,《汉语大词典》释为同“阜”。后用作偏旁,用于汉字的左侧”,同“阜”是两部辞书共同点,除此之外,《汉语大词典》还列有“后用作偏旁,用于汉字的左侧”义,显然在方式范围上比《汉语大字典》宽。 “隔”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障隔;阻塞”,《汉语大词典》释为同“阻隔;间隔”,“阻隔”是两部辞书共同点,除此之外,《汉语大字典》还列有“阻塞”,《汉语大词典》还列有“间隔”,显然在范围上两部辞书有所不同。 “隳”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崩毁,毁坏”,《汉语大词典》释为同“毁坏,废弃”,“毁坏”是两部辞书共同点,除此之外,《汉语大字典》还列有“崩毁”,《汉语大词典》还列有“废弃”,显然在方式范围上两部辞书有所不同。 三、完全不同 两部辞书中本义完全不同的有阢、阤、阨、阧、阽、陁、陀、陂、陋、陊、陎、院、陭、陫、陲、、隗、隙、隓、陷、隖、隫、隭、隊、隵25个词,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对以上这些词的本义的解释完全不同。两部辞书都是学界广泛使用的权威辞书,学界非常有必要对这些不同的本义加以甄别和辨析,确定正误,方便研究和使用。下面结合词的本义的定义、字形以及其它的训诂材料,试着辨析以下三例。 (一)“陲”的本义 “陲”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危”,《汉语大词典》释为“边境;边疆”。我们认为,《汉语大词典》释为“边境;边疆”是正确的。《汉语大字典》释为“危”,沿用的是《说文》的解释,可是没有具体用例。我们知道,本义是与字形相联系并且有文献用例可以证明的最早的意义。《汉语大词典》释为“边境;边疆”,是有文献用例的,如《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另外,《辞源》也将“陲”的本义释为“边境”,可作为参照。 (二)“隫”的本义 “隫”的本义,《汉语大字典》释为:“同‘坟,坟墓。”《汉语大词典》释为:“同‘坟,水边高地。”两部词典均认为“隫”与“坟”同,但对“坟”的本义的认定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大字典》认为“坟”的本义为“坟墓”,而《汉语大词典》所释的“水边高地”为引申义。我们认为,《汉语大词典》所释的“水边高地”是本义,而《汉语大字典》所释本义“坟墓”是引申义。实际上,《汉语大字典》对“坟”的本义的解释沿袭了《说文》。《说文》:“坟,墓也。”对《说文》的这一解释,宋末元初的戴侗在《六书故》中已经予以了驳正:“土髙起为坟。《周礼》曰:辨其丘、陵、坟、衍、原、隰。康成曰:水涯曰坟。葬者封土以识之,故墓亦谓之坟。引而申之,凡髙大者皆曰坟。”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进一步清理出了“坟”的本义、引申义系统: 《说文通训定声·屯部》“坟”:墓也,从土贲声。按:此字本训大防也。《尔雅释邱》:“坟,大防。”《释地》:“坟莫大于河坟。”《诗汝坟》:“遵彼汝坟。”传:“大防也。”《常武》:“铺敦淮。”传:“涯也。”鲍照《芜城赋》:“袤广三坟。”注:“或曰河坟、汝坟、淮坟也。”《方言》(一):“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且大者谓之坟。”注:“卽大陵也。”《射雉赋》:“崇坟夷靡。”注:“今呼爲塘。”《楚辞哀郢》:“登大坟以逺望兮。”注:“水中高者爲坟。”转注《方言》(十三):“冢,秦晋之间谓之坟。”注:“坟取名于大防也。”《礼记檀弓》:“古也墓而不坟。”注:“土之高者曰坟。”声转爲墦。《孟子》:“卒之东郭墦闲。”字亦作墦。又《尔雅释诂》:“坟,大也。” 从上可知,《说文》释“坟”为“墓”,误把引申义当本义,朱骏声订正为“大防”,即水边高地,并整理出“坟”由本义而引申出“坟墓”和“大”两个引申义的词义系统,完全正确。同时,《辞源》对“坟”的本义的解释“水边高地,同‘坟”,也可参照。因此,《汉语大字典》沿袭《说文》的解释而把“坟”的本义解释为“坟墓”是错误的,而《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水边高地”则是正确。 (三)“隊”的本义 “隊”的本義,《汉语大字典》释为:“坠落。后作‘墜。”《汉语大词典》释为:“‘队的繁体字。集体的编制单位。”我们认为,《汉语大字典》所释本义正确。隊,甲骨文为,从阜、从倒人,有从倒子,示人或子由山阜上墜下,会意。卜辭用本義,有跌落的意思,应为墜字初文。金文为,周金文字有作隊,从阜、?声。小篆为,篆文字形明确作隊,沿用墜下本意。《說文》:“隊,从高隊也。”段注:“隊、墜,正俗字。古書多作隊,今則墜行而隊废矣。《釋詁》:‘隊,落也。”段玉裁根据《说文》和《尔雅释诂》把“隊”“墜”认定为古今字。《辞源》对“隊”的解释为:“墜落,喪失。後作“墜”。由此可知,《汉语大字典》把 “隊”的本义解释为“坠落”是正确的。 结语 以上我们对两部权威辞书《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之《阜部》共同的116个词所释本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全面总结出了两部辞书所释本义的异同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本义完全相同。具体指的是两部辞书对同一个词的本义的解释完全相同,不仅词义内容相同,其表述的语言也完全相同。两部辞书中本义完全相同的共有32个词:阜、阠、阞、阫、阸、阦、阩、限、陡、陗、陘、除、陖 、陚、陼、陸、陵、陯、陬、陰、陻、階、隃、隨、隰、隤、隱、隩、隣、隧、隥、隮。第二种情况是本义不完全相同。具体是指两部辞书对同一个词的本义解释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这样的词包括阝、阡、阣、陱、阬、阱、阮、阰、阯、阪、防、阭、陆、阹、阿、阼、附、阺、阷、陃、阾、陌、陑、陒、降、陔、陏、陓、陣、陜、陝、陛、陟、陞、陠、陙、陳、陮、陴、陶、陪、隄、陿、隁、隇、陾、隆、隌、隔、隕、隘、際、險、隲、、隴、随、隬、隳等,共59个词,其不同点主要包括释义范围不同、释义表述不同、释义详略不同、释义的轻重程度不同等几个方面。第三种情况是两部辞书中本义完全不同,包括阢、阤、阨、阧、阽、陁、陀、陂、陋、陊、陎、院、陭、陫、陲、隋、隗、隙、隓、陷、隖、隫、隭、隊、隵等25个词。两部辞书都是学界广泛使用的权威辞书,学界非常有必要对这些完全不同的本义加以甄别和辨析,确定正误,方便研究者查阅和使用。结合词的本义的定义、字形以及其它的训诂材料,本文试着辨析了两部辞书对“陲”、“隊”以及“坟”三个词本义解释的正误,更多的例子只能提供给学界,期盼方家同行对之进行逐一的考辨。 参考文献 [1]祝鸿熹、芮东莉《汉语字词本义研究的误区》,《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 [2]《漢語大字典凡例》,《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编撰委员会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 [3]虞万里《<汉语大词典>编纂琐》,《辞书研究》2012年第2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