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源
词源宋·张炎撰。二卷。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临安 (今浙江杭州)人。此书乃其晚年之作。上卷详论音律及唱曲方法,下卷论述“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离情”、“令曲”、“杂论”、“五要”、等十四种作词原则及鉴赏原则,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很有借鉴价值。主张作词要“音律所当参究,词章先宜精思”。见解颇高。 其论词偏重形式,最高标准是“意趣高远”,“雅正”,“清空”,尤其是提倡“清空”,认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拨,质实则凝涩晦味”。在词史上,此说影响深远。在强调“雅正”的前提下,虽对柳永、周邦彦的“软媚”之作表示不满,但又以为辛稼轩一派“作豪放词,非雅词也”,而特别看重姜夔词,认为姜作“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有《四部备要》 本,《词话丛编》本。另外,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夏承焘注本仅选录其中有关词的理论批评部分。 词源
词源同“语源”条。
词源指词的起源或历史来源。 是词源学研究的对象。 考查词源有助于确立语言间的亲疏关系和相互渗透, 也有助于探明一种语言词汇的历史发展和词的同源关系。 来源
来源源(源流;起~) 由(来由) 巴鼻 出处 根底 来源和意向:由趣 哲学上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本原 人或事物的由来和经历:来历 来头 由绪 身份 踪迹 人或事物的由来和经历都不清楚:来历不明 来路不明 人或事物的由来、经历、背景等:来踪去迹 来踪去路 表示来源:来自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源头活水 词语的来源:词源 语原 成语、典故等的来源:出处 出典 故实 货物的来源:货源 钱财的来源:财源 经济利益的来源:利孔 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落着 可靠的依据或来源:着落 着末 力量、知识等的来源:泉源 话语的源泉:话泉 灵气的来源:灵宗 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天然的来源:利(蜀广之~) 灾难的来源:灾源 来源相同:一源 来源不断:源源不断 源源而来 事物源源不断,滔滔不绝:泉涌(文思~) 没有来源:无源(~之水) 没有来历:不见经传 没有着落:落空 荒唐 事情没有着落:未定之天 (事物的根源: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