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袖手旁观 |
释义 | 袖手旁观袖手旁观把手放在衣袖里,站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把手放在衣袖里。 袖手旁观形容置身事外,不参予过问。明方孝儒《豫让论》: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 拔刀相助、见义勇为;隔岸观火、见死不救、冷眼旁观、袖手旁观、坐观成败、坐视不救、作壁上观○拔刀相助bá dāo xiāng zhù形容见义勇为:路见不平,~|他是~的勇士| 多蒙大恩人~。 ○见义勇为jiàn yì yǒng wéi看到正义之事就奋勇地去做:~的做法|~的精神|~的人|~,挺身而出|青年应当~。 ●隔岸观火gé àn guān huǒ比喻见别人有危难不去帮助,而站在一旁观望:为何他这个军不去增援,却在一旁~|邻邦被侵略,我们不能~|在双方斗争激烈的时候,他想扮一个~的角色。 ●见死不救jiàn sǐ bù jiù看见别人有急难而不去救援:~,于心何安|我们不能~|我相信他不会~的|他按兵不动,~|你可真狠得下心,~。 ●冷眼旁观lěng yǎn páng guān多指对某事态度冷淡,不参与,不介入:他怕牵连自己,所以~|抱着~的态度|决不能采取~的办法。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去协助别人:我对他的事不能~|我决不会~的| 岂有~之理? ●坐观成败zuò guān chéng bài现在多指对别人的成功和失败抱袖手旁观的态度:先按兵不动,~|假作兴兵之势,实是~|两个集团斗争胜负难分,我们暂且~。 ●坐视不救zuò shì bù jiù坐在一旁冷眼观望,别人有难不去救援:此地危急,君岂可~|这病由是从我而起的,怎好~|吾等若~,枉做人了。 ●作壁上观zuò bì shàng guān壁,壁垒。多比喻从旁观望,不予帮助:双方交战,他只~|袖手~|无路效力,只好~了。 袖手旁观xiùshǒu-pángɡuān把手藏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或不参与。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成〉比喻在边上旁观而不参与:同学们正大扫除,小明却站在走廊上袖手旁观。 【袖手旁观】语出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指把手藏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或不参与其事。 袖手旁观把手缩在袖中,从旁观看。喻对某一事物不介入状。唐韩愈《昌黎集》二三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断,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宋苏轼《东坡集》十四《朝辞赴定州记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隔岸观火——袖手旁观比喻在别人遭受灾祸时,置身事外,不予过问或协助。 袖手旁观旁(傍)xiù shǒu páng guān把手放在袖子里在旁观看。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所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问。”比喻置身事外,不加干预。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弈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也作“缩手旁观”。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也作“旁观袖手”。宋·陆游《福州清仁王坚老疏》:“勇退激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也作“束手旁观”。巴金《秋》三九:“又是一个悲剧,他们仍然只有束手旁观。”也单作“袖手”。宋·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 袖手旁观 袖手旁观把手放在衣袖里,站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把手放在衣袖里。 置身事外 置身事外超然物外 超然物表 超然世外 超然象外 超身事外 超然尘外 物外逍遥 逍遥物外 置身局外 凭轼旁观 半天云里看厮杀——袖手旁观见“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袖手旁观比喻在别人遭受灾祸时,置身事外,不予过问或协助。 袖手旁观(同)隔岸观火 冷眼旁观 漠不关心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