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词格
藏词格将为人熟知的成语或词句的某部分隐藏不用,而以存留的部分代替隐藏的部分进行表达的一种修辞格。运用此格,可以使语言委婉含蓄、典雅、风趣,耐人寻味。可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种。(一) 藏头,即被藏去的词在原词语的开头,如鲁迅《阿Q正传》:“谁知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而立”是由《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藏头而来,代表“三十”岁。(二) 藏腰,即被藏去的词在原词语的中间,如《南史·到溉传》:“溉每和御诗,上辄手诏戏溉曰:‘得无贻厥之力乎?’”“贻厥”是由《诗经·文王有声》 中的“贻厥孙谋”藏腰而来,代表“孙”之意。(三) 藏尾,即被藏去的词在原词语的末尾,如陶渊明《庚子岁从都还》:“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友于是由《尚书·君陈》 中的“友于兄弟”藏尾而来,代表“兄弟”之意。也有把三者适当结合起来使用的,如旧时的一对联: 上联为“二三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横披为“南北”。这是“缺一 (谐衣)少十 (谐食) 无东西 (指食、用之物)”之意,属于藏头与藏尾的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