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拙掩其拙劣,不示于人。唐韩愈《和席八十二韵》: “倚玉难藏拙,欢竽久混真。”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 “梁常侍徐陵聘于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令传之江左。陵还,济江而沉之。从者以问陵曰: ‘吾为魏公藏拙’ 。” 南朝梁徐陵赴齐,魏收将自己文集送给他。徐陵过江时将魏收文集尽沉水底,说是为对方藏拙。
藏拙;露怯、献丑、献拙
○藏拙cáng zhuō(动)怕丢丑,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见解或技能:与其受大家笑话,倒不如~为高|字写得差,请为我~。
●露怯lòu qiè(动)〈方〉因为缺乏知识,言谈举止发生可笑的错误:怕~,不在人前多说话|他长在乡下,一到城里就~。
●献丑xiàn chǒu(动)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既然如此,晚辈只得~了 |既然大家这么抬举我,我也就~了。
●献拙xiàn zhuō(动)献丑:既蒙列位雅爱,只得~。
藏拙cángzhuō〈动〉不想把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或不高明的技艺展现给众人:他不写毛笔字,意在藏拙。 【同义】遮丑。 藏拙
藏拙罗隐《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若有所成甘守株。”谓隐藏拙劣。谦词。归庄《与侯大年》:“仆之不文,岂能赞一辞,而又不敢违命,草草塞白,为我~可也。” 掩藏
掩藏遮蔽掩藏:遮藏 遮蔽 遮护 闭塞掩藏:锁藏 闭藏 埋藏,掩藏:霾藏 掩藏起来不使外露:藏而不露 掩藏拙劣,不以示人:藏拙 隐拙 (遮掩隐藏:掩藏)
另见:隐瞒 遮蔽 掩盖
藏拙掩藏拙劣。指掩藏拙劣的作品,不以示人。常用作谦词。南朝梁代常侍徐陵是当时的著名文人,与诗人庾信并称“徐庾”。徐陵曾获聘于北齐,北齐文人魏收想借徐陵的名望使自己扬名,于是把自己的作品结为一集送给徐陵。徐陵从北齐返回时,把魏收的文集投入江中。随从问是什么缘故,徐陵回答说:“我这是为魏公藏拙啊。”(见唐·刘𫘫《隋唐嘉话》卷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