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长啸借指隐士的歌吟长啸。唐白居易《秋池独讯》诗: “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 ○ 苏门啸
苏门长啸晋人孙登于苏门中长啸的典故。唐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二九《秋池独泛》诗:“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宋苏轼《苏东坡诗集》一一《景纯复以二篇一言……次其韵》:“苏门山上莫长啸,檐下林中无别香。”清蒲松龄《为安方猷与孙惠公启》:“苏门长啸,响生林之风; 书案频吟,光照云窗之雪。”参见 【苏门啸】。
苏门长啸苏门:山名,今河南辉县西北。在苏门山上长声吟啸。形容隐士不拘礼法,性情高傲。也作“苏门啸”。三国时,魏人孙登好读《易经》,善于弹琴。他对做官没有兴趣,独自隐居在山中。有一次,文人阮籍在苏门山上遇到他,阮籍向他讨教栖神导气之术,孙登对他不屑一顾。阮籍长啸一声,扫兴下山,走到半山腰,忽然听到孙登在山顶长声吟啸,仿佛鸾凤之音,响彻空谷。(见《晋书·阮籍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