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hu为什么。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不归?”(芜:荒芜。)《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se),~取禾三百亿兮。”(稼:播种。穑:收获。亿:十万。)
胡2鬍hú
胡1hú❶ 兽类颈下的垂肉。《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跋:踏,踩。)马中锡《中山狼传》:“前虞跋~,后恐疐尾。”(疐zhì:牵绊。) ❷ 远,大。《仪礼·士冠礼》:“眉寿万年,永受~福。”(眉寿:长寿。) ❸ 古代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贾谊《过秦论》:“~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汉书·苏武传》:“时汉连伐~。” ❹ 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瞻尔庭有县鹑兮?”(县:同“悬”。)贾谊《论积贮疏》:“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以相恤?”
胡鬍❺hú❶我国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泛指外族或外国的 △ ~人|~桃。 ❷任意地;没有根据地 △ ~编乱造|~说。 ❸胡琴 △ 二~|京~。 ❹用在文言文里,表示疑问,相当于“为什么” △ 田园将芜,~不归? ❺胡须 △ 八字~。 ❻姓。 说明: 9画;月部;左右
胡hú
胡鬍 ❹❶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通称:~人︱~服。 ❷泛指古代来自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琴︱~笳(jia)︱~椒丨~桃。 ❸随意乱来:~乱︱~来︱~搅︱~闹︱~扯︱~诌(zhou)︱~话︱~言︱~说︱~吣(qin)︱~搅蛮缠︱~说八道丨~言乱语︱~思乱想︱~作非为。 ❹胡子:~须。 ❺何故;为什么:~不归? ○~同(tong)(巷,小街道)。
胡hú❶ 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胡人│胡姬。 ❷ 指来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胡麻│胡马│胡琴。 ❸ 副词,随意乱来:胡闹│胡说│胡扯。 ❹ 胡子,长在人脸上的须毛:胡须。 ❺ 姓。
胡hú[一] 〔鬍〕 1 胡须。如:络腮胡。2 同“胡[二]1”。[二] 1 兽颈下的垂肉。2 老;长寿。如:胡考。3 代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何。《诗·邶风·式微》:“胡不归?”4 任意乱来。如:胡言。5 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如称匈奴为“胡”,匈奴以东的乌桓、鲜卑先世为“东胡”,西域各族为“西胡”。魏晋后,活动于中原地区的民族也常被称为“胡”。来自这些民族的东西也常冠“胡”字,如:胡琴、胡桃、胡椒。6 姓。[三] 〔◇衚〕见“胡同”。
胡(3次) ❶何;为何。~䠶夫河伯 ~终弊于有扈《天》 ❷何;怎么。~可胜言《服》
胡hú❶ 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为什么。《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姜亮夫通故:“《天问》皆作发语词,或为何、胡同义字。” ❷ 香草名。《离骚》:“索胡绳之𫄥𫄥。”王逸注:“胡绳,香草也。”姜亮夫通故:“古汉语中草木虫鱼之名冠以胡字者,多有大义。《广雅·释诂》:‘胡,大也’是其证,然名物之胡,可能别有来源,战国以来与北疆匈奴胡人接触极富,交流极广。其人其物多被胡名,如今时多被番也。” 胡须
胡须胡(胡子;胡髭 胡髯;长~) 须(须髭;须鬣;银~) 耏 髯(髯须;髯鬣) 頾(髭髯) 頿 胡子和头发:毛 须发 鬓髯 鬓髭 胡须和眉毛:须眉(~皓白) 须麋 上唇胡:髭(短~;卷~) 白色的髭:霜頾 银髭 八字形的胡:仁丹胡 两撇胡子 黑色的胡须:黳髯 红色的胡须:赤支沙 白色的胡须:白须 霜髯 稀疏的胡须:鼠须 卷曲的胡须:虬须 戏剧演员所带的假胡:髯口 短而硬的胡子:胡茬 胡碴 胡槎 胡子渣儿 胡须像戟一样又硬又长:须髯如戟 胡子浓密粗硬:黑楂楂 黑槎槎 胡须变白:霜髭 胡须根部:髭根 须发稀疏的样子:鬑鬑 须发长的样子:鬑(鬑鬑) 多须的样子:于思 于腮 髯髯 满脸胡须的样子:于思于思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毛:胡子)
另见:头发 毛1
大
大大(~型;浩~;憨~;哆~) 巨(~大;~型) 冯 洪(~大) 渠 鸿(~文) 弘(~大;~裕;~图) 恢(~弘) 元(~龟) 介(~福) 丰 丘(~牛) 至 皇(~~) 湟京 甫(~田) 山(~响) 莽(~雨) 胡(~福) 郅 祁(~寒) 邱奕 弈 丕(~业) 老 夸 硕(~果) 讵 浑 粗 简 阜(~陵) 封(~羊;~豖;~狐) 俊 纯 峻肤 贲(~鼓) 坟(~仓;~烛) 垺 殷 桓 魁 僤(~怒) 訏(~谋) 重(~金;~价;~赏) 剧(~寇;~盗) 厦(~屋) 闳 宏穷 穹(~石) 都 庞 菿 斗(~胆) 嚭 懋 颙 马(~蜂;~蓼) 大的:倬 大者 鹏鲸 扩大,大:荒 高,大:景 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大 大如斗 所观者大:观海 如此之大:许多 这样大或那么大:偌大 这般大:许大 大而多:洪茂 大而茂盛:硕茂 大而有力:粗壮 大而美:鸿姱 大而久长:隆长 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大而无当 廓而无当 大的样子:闳闳
另见:程度 水平 形象 ︱小
疑问
疑问疑(疑义;疑端;谘~;质~;献~;答~;解~;释~) 问号 表示疑问:啥(忙~) 哦 嗯 哪(~个;~天) 恶(彼~知之) 怎(怎么;怎样;怎的;怎地;怎生;怎许) 焉 奚 盍 么(什么;甚么) 独 宁 安(~在;~知)底(~事;~处) 何(~若;~如;~等;~物;~以;~谓;如何;若何;奈~;谁~) 曷 欤恁 嘛(干~) 呣 谁(~人;~家;名~) 难道 庸拒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 呢 吧 啊 乎(信~;乐~) 邪 哉 否 了 为 也 耶 表示疑问或反诘:胡 佯装不知而故意发的疑问:诡疑 长期不解的疑问:积结 心里充满疑问:满腹疑团 满肚疑团 疑云满腹 疑团满腹 满肚子疑 疑问迅速消除:红炉点雪 洪炉点雪 沃雪红炉 雪点红炉 没有疑问:无疑 真切无疑:列眉 (有怀疑的问题:疑问)
本源
本源母(~子) 祖始 祖祢 事物的本源:柢 根源 大宗 原有的:老(~家;~式)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初(~衷) 本,原来:固(~有:~然) 本地的,地方性的:土(~生;~长;~著民族)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故(~旧)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旧(~中国) 未开发的或最古老的:原始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番(~茄) 胡(~服) 外国的,外国来的:洋(~货;~枣)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西(~装)
民族
民族族(汉~;藏~;满~;回~;彝~;苗~;白~;侗~) 汉民族:汉(汉族;~民) 中华 华胄 黄族 华夏族 古代少数民族:夷(东~;西南~;蛮夷戎狄) 番(番族;~落;西~;诸~) 羌(西~) 髻(~髦) 蛮(蛮夷;髦蛮) 戎(西戎;阴~;鬼~) 裔 叟 僰 俅 笮 霞氐 羯 纥(回纥) 胡(胡人) 狄 貊 粤(百~) 虏(鞑虏) 鞑(鞑子) 长(~夷) 猃狁 匈奴 獯鬻 左语 鞮译 靺鞨 鞮汗 鬼族 鬼方 韦韝 吐谷浑 四方少数民族:鞮译象寄 旧时泛称某些少数民族或南方人:蛮子 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蛮人 现代各民族:苗 蒙 藏 彝 回 傣 土 佤(佤族;佧佤) 瑶 侗 独(~族;~龙) 京(京族) 鞑靼仫佬 仡佬 锡伯 本族以外的民族:外族(~入侵) 殊族 异族 异类 种族:族 种(种类;黄~;白~;黑~) 卑贱的种族:贱种 弱小民族:瘠牛羸豚
另见:家族 国家 社会 家庭
反问
反问反诘 表示反问:哪(~里;~门子) 怎(~么;~不) 胡(~尝;云~) 奚(~必) 何(~必;~不;~止;~尝;~曾;~若乃尔) 岂(~其;~具;~渠;~非;~不;~止;~奈;~遽;~可;~不是;~有此理) 安(~能;~敢) 宁(~当;~渠) 盍(~不) 焉(~哉) 庸(~拒) 乌(~足道哉) 其(~奈我何) 乎(~哉;哉~)讵(~知) 敢(~是) 恶 莫(~非;敢~;将~;~不是) 得(~无;~毋) 吗 呢 也(~哉) 邪 欤 可 号 因 便 宁(~渠;~当) 曷 耶 抑(~岂) 怕(恐怕) 难道 不成 什么(为什么) 你没见过吗:君不见 凭什么不害怕:何恃不恐 怎么到了这种地步:何至于此 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还(这~了得) 呢(你说~)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乐意去做:何乐不为 表示正反两问:是否 果否 是不是 反问自己:自反 反躬自问 反身自问(反过来问提问的人:反问)
另见:提问 别人 解答
弦乐器
弦乐器弦(弦子;弦乐;弦徽;丝弦) 筝笆 玉柱 鸣弹 美称弦乐器:龙丝 弦乐器和管乐器:弦吹 弦管 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的美称:丝竹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竹管弦 丝竹筦弦 古弦乐器:筑(击~;铅筑) 忽雷 箜篌号钟 递钟 滥胁 楚地所制的弦乐器:楚弦 弦乐器上的轴:弦轸 弦柱 关钮 银质或银色的古筝弦柱:银雁 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雁柱 玉制的弦柱:玉柱 拉弦乐器:胡(胡琴;二胡;京~;南~;板~;高~;坠~) 提琴(中提琴) 火不思 和必斯 装饰华丽的筝、瑟一类的乐器:锦丝
胡hú同[齁]hou。
胡hu胡扯 胡吹 胡话 胡笳1 胡搅 胡来 胡乱 胡闹 胡人胡说 胡同 胡须 胡言 胡诌 胡子 胡萝卜 死胡同 胡搅蛮缠胡说八道 胡思乱想 胡言乱语 胡子拉碴 胡作非为 花里胡哨 吹胡子瞪眼睛 眉毛胡子一把抓 注释: 1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像笛子一样的乐器。
胡hú任意;胡乱:必是他们~写的帐目,不成个字,所以奶奶见笑。(七四·1823)前儿有人送了两瓶子香露来,原要给他点子的,我怕他~遭遢了,就没给。(三四·773)
胡hú
胡❶何也。《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夫也,胡然而帝也。” 鄭玄箋:“胡,何也。” 《詩經·魏風·伐檀》: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鄭玄箋:“胡,何也。” 《詩經·大雅·生民》: “上帝居歆,胡臭亶時。” 鄭玄箋: “胡之言何也。” 《詩經·大雅·瞻卬》: “豈曰不極,伊胡爲慝。” 鄭玄箋: “胡,何。” ❷今匈奴。《周禮·冬官·考工記》: “胡無弓車。” 鄭玄注: “胡,今匈奴。” ❸猶“遐”也,“遠” 也。《儀禮·士冠禮》: “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鄭玄注: “胡,猶遐也,遠也。”
|